例如,我们普遍认为提供免费物品可以帮助穷人摆脱贫困,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并不认同这些物品的价值。
举个例子,在某些贫困地区,慈善机构向居民提供免费蚊帐时,他们可能会将其用作娱乐道具,而非防止蚊虫叮咬。他们对于这些白送的物品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东西很不实用。
此外,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外,穷人也有享乐的需求。然而,在调查中发现,食物支出在他们的总开销中所占比例会较低。
即使面临吃不饱的情况,他们仍然会购买电视等物品。这表明他们更关注当前的快乐和享受,而非长期的财富积累。
在那里,人们知道使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由于只关注当前利益,并且缺乏资金管理能力,他们不愿意购买化肥。
即使他们在上一年有过丰收,也会将钱花在其他方面而不是用于农业投入。这些“其他方面”,往往是能够带来即时快乐的消费品,
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如果今年不投入足够的资金购买化肥,明年就会变得更穷。
另一个例子是,医疗服务站在贫困地区建立后,几乎无人前往。
因为当地的居民对医院缺乏信任,更相信巫医。尽管医院提供的药物可能需要时间才能见效,但巫医开出的抗生素类药物可以立即缓解症状。
在他们看来,不能立即见效的药物就是没用的。所以,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抗生素,而不是接受正规医院的治疗。
实际上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例如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就会立即让他辍学。虽然这样可以节约眼前的教育成本,但也切断了摆脱贫困的出路。
再比如ZF要求这些人接种疫苗,告诉他们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也无效果,只有他们得知接种可以获得碗和盆等物品,才愿意去。
因此,贫穷之所以持续存在,还是因为缺乏长远眼光。而且,目光短浅不仅会导致暂时的失败,还可能使他们代代相传地陷入贫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