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宇宙的尽头,就到这来!”
谁懂啊,刚结束假期,心又飞上了列车,
一边摸鱼刷手机,一边种草了新的旅行地,
去哪?赶大集!
这档新出的下饭纪录片《万事大集》里,多得是看花眼的「赶集文化」,
从北走到南,从吃食拍到人文,
北有北的豪放,南有南的精致,
去东北感受散装的乐呵,
去西安体验“撩咋咧”的碳水冲击,
去贵州寻找“多巴胺”真正的发源地......
总之,各有各的物产丰饶,
不多说,和象君一起出发!
01
沈阳造化大集
走进沈阳造化大集,正如开头所形容:
“这就是宇宙的尽头!”
四面八方赶来的农民,在一方方摊头里堆出物产的小山坡,人群还未涌入,吆喝声先出:
“必须滴!老好吃了!”
在东北物产的字典里,一个“大”字当先!
大葫芦,大饭包,大麻花,大枣糕......东北的「大」,是比大更大。
当商超正在包装上下功夫时,造化大集用“压秤的散装”轻轻松松俘获你的心
在这摆摊的商贩,卖东西是副业,兜售散装东北幽默才是主业
“让你一毛,给就急眼。”
“那必须好吃啊,最大的缺点就是好吃啊。”
“咱家的乌蛋真好吃,吃完能开劳斯莱斯。”
“随便扒拉随便选,怎么扒拉不急眼。”
“嘎嘎甜,嘎嘎辣,嘎嘎好吃,嘎的买。”
一句话三个梗,每句吆喝里都藏着无法复制的笑点。
有丰富的物产,也有随处可见的牛人,
吸着氧气坐着轮椅也要来的大爷,60岁扎着一头朋克小辫的洋气奶奶,
还有,这个留着白色公主切的老姐姐,人称“人参果大姐”,
“我是癌症患者啊,胃和子宫全切除,晚期癌都活过来了,心态好嘛!”
老姐姐因为麻药过敏,愣是清醒着熬过了8小时的手术,
踏过鬼门关,剩余的日子,只管敞亮着活。
在造化大集你会发现,乐呵是东北人与生俱来的福气,是一辈子奉行的修为,
“你这一辈子不能都工作呀,你本来工作也是为了生活的,你别都丢喽。”
02
贵州凯里大集
今夏最火的关键词“多巴胺”,早就被贵州凯里大集玩明白了,
人们在凯里大集穿红戴绿,在花色中舒展做自己。
随便经过一家染料摊,仿佛撞入调料盘,
那些连名字都叫不上的色彩,全凭大爷手指一碾,调料出来。
姐姐、阿姨们,人手一件苗族刺绣,
从染料到图案,凯里有自己的时尚OG,从贵州的土壤里自由生长而来。
狂花,是凯里有名的“时尚女魔头”,
比别人高出一截的盘头,显示出她在这条街上不一般的“地位”,
从没正经学过美术,自幼受母亲耳濡目染,对刺绣的天赋仿佛刻在了骨子里。
一如店里的红色告示:
“本作品由狂花创作,著作权归属狂花,受法律保护。”
来狂花这,安排一套「苗族ootd」,你就是凯里最靓的“达嫳”。
男人们走进凯里,先从托尼桥开始,剃个头,挂个胡子,然后沿街挑选自己对味的烟草,
大爷们不被定义的松弛感,很难不让人误会,他们是打着赶集的名号,溜出家门找老兄弟聊天。
再往里走走,集市一角的“异类”刘志扬大哥,是街上有名的往事收集者,
守着一摊老信件,任它们随意叠在地上,随意挑一封,是来自战友的嘱托,
“一切都好吗?现在还在枪炮战火中战斗吗?罐头和干粮已收到,当然我是非常高兴的……方便的话,为我们讲一讲战斗中的故事,行吗?此致!敬礼。”
再翻开一册,写着爱人的倾诉,
“玲玲,不自觉地要提起笔来给你写信,呆呆地想,痴痴地想,不自觉时间又悄悄溜走。趁这几天都好,我忙把这天气装入信封,连同我一起寄给你。这么好的人,这么好的时空,只有你才配受用。”
“人生必须要脑壳进水一次”,是刘大哥对自己的形容,
不被定义,不理会评价,
每个人在凯里,总能找到舒适的存在方式。
03
西安焦岱大集
焦岱大集,是西安人的“露天米其林”,来到这,贯彻一条“永不悲伤”的主旨,
热气腾腾的碳水下肚,什么烦恼,不能一口全消?
胡辣汤泡麻花,车轱辘葱油饼,香辣豆腐脑......
走进焦岱,恨不得把胃掰出三室一厅,来容纳各式各样的碳水冲击。
“踏、踏、踏”的声响,来自隔壁做洋芋糍粑的阿姨,
“把肩往上抬,腰拾起。”
“要使劲!”
捣完的洋芋糍粑,灌上一勺浆水菜,和一勺油泼辣子提味,
一口下去,汗水吱吱地往外冒。
特产神仙粉,形似果冻,
在辣子、醋水、芥末、芝麻的掩护下,一入口,汁水爆炸。
这个做了四十年的摊位,蓝布小方桌,食客只管随意落座,
老板坐在桌子的一端,左右开弓,为新来的食客调味,早已成了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焦岱最有名的,饸饹榜上有名,
饸饹讲究一个现压现吃,刚出锅的紧着上桌,坐在路边嗦上一碗,
没人嫌你吧唧嘴,越是声音大,越能显出对面的尊重。
吃饱了,抓一把麻籽,和路边的阿姨聊会儿天,
在焦岱,没有什么八卦,是一把麻籽嗑不明白的。
04
青岛泊里大集
这个始于清朝的“青岛全年龄游客场”,每逢农历四九开张,

人们相约在这一天从各处赶来,挑挑选选,凑凑热闹,是刻在青岛人DNA里的记忆。
泊里的摊位,五花八门,
小到杂货玩具,大到户外桌椅,
「两元店」的大爷,守着一个“百宝箱”,要啥都能给你掏出来。
来泊里,吃的东西有讲究,
入场,先来一袋热乎出锅的脂渣,好比看电影配爆米花,脂渣是青岛人逛泊里的标配,
“脂渣一定还得吃现炸的,这个是花无肉,这个是前槽后丘,这个是猪花脂。”
沿街过去,海陆的物产在青岛泊里交汇,
物产的丰富多样,常常使内地游客震惊不已,
米果,煎饼果子,烧肉,烙饼,红肠,毛蛋,烤鸡......
只管空着肚子来,准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但要说泊里吃食的“顶流”,还得是海鲜烩饼,
两姐妹在泊里摆了十几年的摊,从父亲辈开始传承的羊汤和海鲜烩饼手艺,
眼瞅着客人碗里汤见底,姐姐紧跟着续上一勺,直到客人吃满意。
起锅烧油烙饼,妹妹做海鲜烙饼的驾驶,毫不含糊,
曾经有一个车队从浙江一路赶来,就为这一口羊汤,一口烙饼,
“他们吃的开心,我就特别高兴!”
在大集,有滋味,有生活,有故事,
中国人日常“接地气”的那部分,来自大集,又流向大集。
《万事大集》的镜头,抓住了“北京CBD,上海武康路”以外,忙乱的闹市,
生活本该是什么模样?生活本就是大集里上演的那样。
你可以选择坐在写字楼里吃一份78元的轻食沙拉,
也可以选择拎着塑料袋走在大集里,一口脂渣,一口烙饼,
你可以低头与手机对话,
也可以抬头挥臂寻找“消失的附近”,
下一趟旅行去哪里?我猜,你又多了个新选项。
举报/反馈

茂茂说

8.4万获赞 4813粉丝
80后,水瓶座,单亲妈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