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大用途: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一条辅助线的距离(三)提到数学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几何解题能力的突破口。文中提及一些数学基本方法,并举例分割法求面积。

今天分享倍长中线法:当题目涉及线段中点时,我们可尝试倍长该线段,以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如,9月29日,小编分享《几何不等式证明—线段不等式》,就使用了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使分散的线段集中,感兴趣的你,可以去看看。

下面两道倍长中线法相关例题,抛砖引玉,你有任何想法,记得去评论区分享哈。

◆ 例1、如图,△ABC中,BD = DC = 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例1

提示:如下图,通过倍长中线,将AC转移到FD,然后证明△ABD ≌ △AFD(SAS)。

例1-提示

◆ 例2、以△ABC的两边AB、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ABD和等腰Rt△ACE,∠BAD = ∠CAE = 90°,连接D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探究:AM与DE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1). 如图①,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AM与DE的位置关系是 _____,线段AM与DE的数量关系是 _____;

(2). 将图①中的等腰Rt△ABD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

例2

提示:

(1). 如下图,通过倍长中线AM = GM,可得△DAE ≌ △ABG,所以,AG = DE => 2AM = DE;∠EDA = ∠GAB => AM ⊥ DE。

例2 (1)-提示

(2). 如下图,通过倍长中线AF = AC,可得△FAB ≌ △EAD,所以,FB = ED => 2AM = FB = ED;∠FPD + ∠BFP = ∠EPA + ∠PEA = 90° => BF ⊥ DE => AM ⊥ DE。

例2 (2)-提示

参考答案:(1). AM ⊥ DE,DE = 2AM; (2). 仍然成立

以上分别对∠BAC = 90°、∠BAC < 90°进行了探究,实际上,该例题来源于连线错位的腰直角三角形手拉手,如下图,俗称婆罗摩羯多模型。如下几何图形(模型)经过证明的结论,除例2探究的AM与DE的关系外,你还知道哪些?

婆罗摩羯多

感谢你的关注!

举报/反馈

嗨几何

892获赞 707粉丝
数学几何的精彩世界,迫不及待与你分享!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