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外泌体是一种由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脂质膜包裹的小囊泡,直径约30-150纳米。它们被丝状伪足吸收为单个颗粒,并花费大量时间与内质网相互作用。相比之下,LNP通过内吞作用被细胞吸收,并且脂质在低pH值下的电离性使得一些货物内体释放进入细胞质。LNP作用机制中包括定位和内体的破坏,通常会触发先天免疫识别传感器。

一、外泌体递送

近年来,外泌体作为一种潜在的纳米递送系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外泌体可以携带多种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和代谢产物等,并通过与受体细胞的相互作用,实现这些分子的有效递送。其中,外泌体递送mRNA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治疗策略,可以用于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领域。

外泌体细胞摄取和内化途径与脂质纳米颗粒对比 图源:医麦客

由于外泌体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优势,它自诞生起就被视为一位“超级快递员”。不仅没有免疫原性,毒性也很低,而且能够渗透到组织和扩散到血液中,甚至穿过血脑屏障。目前已经证实,外泌体能够自然运输各种细胞代谢产物,例如蛋白质、脂质、转录因子、miRNA和mRNA。正是由于外泌体作为“自然运载工具”的这种自然作用,引发了许多对其潜在治疗用途的开发兴趣。

二、递送mRNA的包封方法

1. 脂质体包封法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双层组成的纳米颗粒,可以包封mRNA,并保护其免受降解。脂质体包封法可以通过电击、超声波或化学方法等手段,将mRNA包封在脂质体内。这种方法具有简单、高效、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外泌体递送mRNA的研究中。

2. 聚合物包封法

聚合物是一种聚合物纳米颗粒,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或共价键结合等方式包封mRNA。聚合物包封法可以调控外泌体的大小、形状和表面性质,从而实现对mRNA的高效包封和递送。此外,聚合物还可以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增强外泌体与受体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递送效率。

3. 其他包封方法

除了脂质体和聚合物,还有一些其他包封方法被用于外泌体递送mRNA的研究。例如,磁性纳米颗粒可以通过磁力作用将mRNA包封在外泌体内,并实现靶向递送。此外,一些新型的包封方法,如碳纳米管和金纳米颗粒等,也被应用于外泌体递送mRNA的研究中。

三、外泌体包封mRNA的策略

将mRNA装入细胞来源的囊泡的策略可以分为两种主要方法:预加载法和后加载法。预加载法又分为被动方法和主动方法。在被动方法中,细胞自然地将mRNA货物封装到细胞来源的囊泡中。有时,这种内源性加载过程也会将mRNA编码的蛋白质一同包装到细胞来源的囊泡中。另一方面,主动方法依赖于细胞内部的生物发生过程,主动将mRNA货物装载到细胞来源的囊泡中。后加载法,也称为分离后或外源性加载方法,主要是通过电穿孔或化学转染试剂将外源性mRNA装载到分离的囊泡中。


图源:生物在线

1、被动预加载方法

被动预加载方法是引入质粒到生产细胞中,以促进目标mRNA的转录并使其在囊泡中富集。此策略已被用于将不同的mRNA加载到囊泡中。例如,通过在源细胞中过表达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使其封装到囊泡中。转染质粒后,源细胞中Ldlr mRNA的水平比转染对照质粒的细胞增加了100倍以上,导致分泌的囊泡中mRNA含量也相应增加。尽管将大型mRNA封装成纳米囊泡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但这种策略不仅提高了囊泡的产量,还提高了囊泡中的mRNA含量。此外,与传统的电穿孔方法相比,这种策略也增加了mRNA进入囊泡的负荷。

2、主动预加载方法

另一种提高mRNA装载效率的一种策略是利用两种质粒进行转染。其中一种质粒产生由mRNA结合成分和囊泡富集蛋白构成的融合蛋白,例如CD9、CD63等表面标志物或Hspa8等细胞膜蛋白。该融合蛋白能从感兴趣的mRNA中识别并绑定特异性位点,从而预加载活性mRNA。另一种主动加载平台名为靶向和模块化囊泡加载(TAMEL),它将囊泡富集蛋白融合到MS2噬菌体外壳蛋白上,从而将mRNA主动加载到囊泡中。随后,通过整合同源的茎环序列到mRNA载体中,促进其结合并加载,避免了文本的重复。

3、后加载方法

目前,将mRNA装载到EV主要依靠后加载方法,包括电穿孔和商业试剂。电穿孔是一种常见技术,能将siRNA、miRNA和mRNA等不同分子装载到纯化的EV中。据估计,约五分之一的Cas9 mRNA可以通过电穿孔技术装载到来自红细胞的EV中。此外,还有一种名为REG1的商业装载试剂,可用于将分离后的mRNA装载到EV中

四、外泌体递送mRNA的靶向

1、表面修饰

外泌体的表面可以通过修饰分子来实现靶向递送。例如,通过共价键结合或静电相互作用,可以将靶向配体(如抗体、寡核苷酸等)固定在外泌体表面,从而实现对特定受体细胞的靶向递送。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外泌体的表面电荷、大小和形状等特性,来增强其在受体细胞上的识别和吸附能力。

2、靶向递送策略

外泌体递送mRNA的靶向策略主要包括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主动靶向是指通过表面修饰的靶向配体,主动地与受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实现mRNA的特异性递送。被动靶向是指外泌体通过改变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利用受体细胞的特异性吸附和摄取机制,实现mRNA的选择性递送。

3、生物反应器策略

生物反应器策略是一种新型的外泌体递送mRNA的靶向策略。通过将外泌体与特定的细胞或组织共同培养,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分泌功能,将mRNA递送到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中。这种策略具有高效、可控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外泌体递送mRNA的靶向策略。


图源:数谱生物


五、mRNA靶向表达的策略

为了增强外泌体的组织特异性,人们提出了几种策略包括:

(A)依赖miRNA的mRNA表达;

(B)辅助超声波传递;

(C)靶向肽融合蛋白;

(D)乳清蛋白-磷脂酰丝氨酸相互作用;

(E)酶促共价结合。

1、组织特异性miRNA表达

最新研究显示,肝脏特异性的miRNA-122能够识别丙型肝炎病毒RNA的5’端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从而启动肝脏中特定mRNA的翻译过程。通过将IRES上的miR-122识别位点替换为其他组织特异性miRNA的识别序列,可以实现特定组织中mRNA的miRNA特异性激活。研究人员利用这一原理,用miR-148a的识别序列替换了PGC1α mRNA编码序列上游的miR-122识别位点,构建了脂肪特异性翻译系统(miR-148a-IRES-PGC1α)。通过注射这种系统的外泌体,观察到小鼠脂肪组织中PGC1α蛋白的显著增加,而肺、脾和肾中的表达则下降。类似地,miR-155富集的miR-122替代Il-10 mRNA的系统也被构建,并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部位应用。在炎症巨噬细胞中,miR-155特异性激活了Il-10 mRNA的表达,而在其他非炎症组织中的表达较低。


图源:医麦客


2、超声辅助组织特异性

为了降低脱靶效应,一种超声辅助外泌体递送的方法被开发出来。最近,已经研制出两种超声辅助外泌体平台,能将mRNA精准地传递至脂肪组织。一项研究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和组织特异性miRNA依赖的表达系统,成功实现了外泌体的定向摄取。UTMD不仅可以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还可以促进受体细胞对外泌体的吸收,从而有助于外泌体进入脂肪组织。与这一理论相符的是,在UTMD的帮助下,标记了UTMD的外泌体在脂肪组织中的分布显著增加。

3、外接靶向肽

通过基因工程、酶或基于亲和的方法,可以将靶向配体结合到外泌体囊泡(EV)上,这已被证实是实现基于外泌体的靶向传递的有效途径。例如,将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狂犬病毒糖蛋白(RVG)与外泌体膜蛋白Lamp2b融合,能促进融合蛋白RVG-Lamp2b通过血脑屏障的转运。为了将EV靶向递送至脂肪组织,将一个脂肪细胞靶向序列(ATS)融合到Lamp2b的N端。此外,将抗HER2单链可变片段连接到一个乳酸黏附素前导序列。前者能够通过与HER2过表达细胞的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来靶向,而后者则通过与EV表面的磷脂酰丝氨酸结合来与EV结合。因此,修饰后的EV能够被HER2阳性细胞选择性地内化。虽然融合蛋白的方法比较直接,但是其靶向方法需要进行基因工程。

另外一种靶向修饰EV的方法是不对源细胞进行任何基因修饰,将多肽或纳米体与EV共价偶联。这种通用型靶向平台利用蛋白连接酶催化EV膜蛋白和靶向配体之间的共价键反应,包括靶向肽、"自身"肽和纳米体。

六、小结

外泌体递送mRNA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递送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选择合适的包封方法和靶向策略,可以实现对mRNA的高效递送,并在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外泌体递送mRNA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外泌体递送mRNA将为疾病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文章来源:合联启程GMP公众号


举报/反馈

博学合联小编

55获赞 16粉丝
还没有任何签名哦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