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底,为了解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使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时所遇到的困难,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和残疾人需求的信息化社会建设,工信部提出了“互联网适老化改造”。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如今,我国仅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60岁及以上网民比例快速上升。
“互联网适老化改造”是指为方便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对互联网网站和应用程序进行改造,使其更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让老年人能够方便、安全、愉快地在互联网上享受各种服务和娱乐,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优化界面和操作:
改造后应具有简洁、易用的界面,易于导航和操作,减少复杂功能和信息,以便老年人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2、强化信息和内容:
针对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设置专门的内容板块,提供戏曲、民俗、歌曲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内容。同时,要避免不适宜或有害的信息和内容,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和利益。
3、提升交互体验:
改造后应提供简单、直观的交互方式,例如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等,方便老年人使用。
4、加强安全保障:
改造后应具备必要的安全功能,如防病毒、防黑客攻击等,保障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
如今,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这说明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到了更多的老年人。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推动“互联网适老化改造”,提供更多的无障碍设施和辅助功能,方便老年人使用。同时,也鼓励社会各界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提供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产品和服务,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融入互联网,享受数字化生活。
他们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交、娱乐、学习、信息阅读等活动,比如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与亲友保持联系,浏览新闻资讯,甚至进行网络支付等,部分老年网民对于一些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方式和需求相对传统,比如他们喜欢观看具有年代特征和生活气息的短视频内容。
总之,老年人触网后,他们上网的行为与年轻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应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