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中国家宴》第三期上线播出,本期节目主题为《成人宴》,不少网友看后感慨自己被唤起了18岁的记忆。
节目中,苏轼的好友请苏轼为自家儿子加冠,由此引出了一系列关于古代成人礼——“冠礼”的介绍与演绎。
在宋朝,冠礼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标志着一个男子正式进入成年,开始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冠礼的仪式一般包括加冠、取字、拜师等多个环节,其中加冠是整个仪式最为核心的部分。加冠的过程是一个男子在家庭、社会中身份的转变,意味着他将脱离孩童的行列,开始以成人的身份生活。
冠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冠礼是士族的重要礼节,而平民则没有加冠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规定逐渐变得模糊,到了汉代以后,严格的冠礼制度已经不再实行。
然而,在宋代,大儒司马光、朱熹等提倡恢复冠礼,他们认为冠礼是“礼之始”,对于男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朱熹在他的著作中详细规定了冠礼的服饰和礼仪,包括三次加冠:初加缁布冠、深衣、大带、纳履;再加帽子、皂衫、革带、系鞋;三加幞头、公服、革带、纳靴。
同时,在女子成年时,也有一个类似的笄礼。宋代女子的笄礼是在清明时节,具体做法是将女子的头发辫盘到头顶,再用簪子(笄)插入盘好的头发之中进行稳固,以示成年,所以又称上头礼。
总的来说,宋代冠礼和笄礼的恢复和实行,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礼仪和文化的重视,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继承和发展。
苏轼有一篇《猪肉颂》:“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听起来只是在写煮肉时的过程,但实际蕴含着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教育理念,用煮肉作比,强调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当予其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避免急躁和揠苗助长。
的确,“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然而,人这一生,有很多人和事,是盘算、计划不来的。
正如于谦在节目中所说:“回想我18岁的时候,如果有一个成人礼,我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我觉得我18岁的时候还很混沌呢,处于一个世界观将形成却未形成的阶段,完全没有大人的感觉。”
这不免让人想起前几天的一个热搜话题 #30岁也不过是个12岁的大人,乍一听,是不是很无厘头?
其实这个话题下是很多网友在讨论,说自己到了30岁才恍然发觉,30岁的自己好像才是真真正正的“成年”了。比起18岁,30岁的自己认知更加成熟,思维更加开阔,经济更加自由,心态更加平和,也有了更多选择的能力。
没错,人不是要在某个特定时刻一定要完成什么转变,18岁生日的那一天也并不可能像游戏升级一样,只需要点击一下,一切就截然不同了。
其实,不论是18岁成年,还是30岁而立,人生随时都可以展开一幅崭新的画卷,你可以在任何时刻获得更成熟、更松弛的人生体验。
有人说,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站在2023年的仲秋回望18岁,于谦想对那时的自己,也是对每一个18岁的你说:
别困在青春的迷茫里,闯荡去吧,好好看看这个世界,要热爱生活,而不是热爱生活的意义。你总会长大成人,推开成年的门,原来骄阳正好,风过林梢……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或许,苏轼只是纯属爱吃猪肉,所以享受其中的每个过程。
而我相信,看到节目的你也已经从中获得了你所需要的体会。
你的18岁在哪一年呢?
如果回到过去
你想对那时的自己说些什么?
《中国家宴》系列节目
共6期,每期30分钟
分为婚宴、周岁宴、成人宴
鹿鸣宴、军宴、寿宴等主题
9月12日起
每周二、周四晚
抖音18:00
河南卫视22:10
给你更多惊喜!
抖音搜索“中国家宴”
观看节目正片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