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越野市场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品牌越野车崛起,使得原来由进口或合资品牌独霸的越野车市场被一夜改写。在新能源的大趋势下,中国品牌越野车也开始渐渐走向电动化。在“轻越野”盛行的当下,人们越来越能够发现新能源车型面对这一使用场景下的优势,不论是多用途场景、长续航水平、外放电能力,都是从前越野车难以想象的。
文|智驾网 YCC
近几年来,不论是中国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硬派造型的SUV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表示是不是大家都看腻了之前科技时尚的外观,现在更偏爱硬派硬朗甚至有点儿复古风格了。
实际上,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很多之前不敢触及“油老虎”硬派越野车变得不那么“贪吃”,满电满油续航基本上都是1000公里起步,馈电百公里油耗甚至也就7、8L。一辆省油的硬派越野车,打消了潜在消费者最后的顾虑。
在后疫情时代,自驾游逐渐复苏,许多人自驾游目的地的选择自驾游游客更喜欢探索人少景美的中国“新秘境”,这些路线风景优美,但路况更为复杂,对车辆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此,更多人在选择自驾游车辆时也更注重其通过性和安全性,越野车成为他们的普遍选择。
从早期的坦克300“一枝独秀”开始,再到现在猛士、捷途、仰望、极石等品牌“百花争艳”的推出硬派越野车,在传统硬派越野车市场,新一轮市场爆发,随之展开
“硬派越野”,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品牌实现品牌向上的关键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早期中国品牌车型对于硬派越野无法触及,而现在则是大力推广呢?其实,这就需要简单介绍一下硬派越野车的一个硬指标——非承载车身结构。
尽管非承载是一项并不高级的技术,但是对于很多以承载式车身结构为主导的品牌来说,研发一款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越野车,相对更为困难。
非承载车身是从汽车诞生之日就成为主要结构,其特点是将车辆的动力系统、行走系统(悬架、轮胎)集成在车架上,然后将车架作为整车装配的基体,与车身相连接。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几乎是所有车型的标准构型。相反,承载式车身结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成为高级代名词。
因为从那时候器,家用车开始通过横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方式,实现了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
因为横置前驱的动力布置方式,取消了传动轴以及后桥等传动部件,所以使得动力系统所占的车辆空间,得以大幅度地降低。
因为生产成本更低,同时对于空间的利用率更为高效,于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承载式车身和前置前驱的结构,开始迅速成为汽车车身结构的主流。而非承载式车身的结构,也迅速地退出了主流的乘用车历史舞台。
不过,因为在抗扭刚性,高承载能力等特性上的优势,非承载式车身结构依旧在越野车、皮卡等车型上得到保留。
非承载车身结构相对研发费用更为昂贵,其主要原因是产业链贵,因为大规模生产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产业链几乎没有,所以生产成本迅速增加。
而且对于以承载式车身结构的模式进行生产的企业来讲,转型生产非承载式车身构型的越野车,就必然涉及到生产线进一步改进的工作——它必须要额外增加一条生产底盘的生产线。
这就是为什么长城会率先推出诸多硬派越野车的根本所在,比如大家熟悉的坦克300。
因为长城汽车最早期的产品多是以非承载为主、而且还有诸多皮卡车型,使得其具备了大规模和低成本的投放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能力。
坦克300上市后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拉低越野车的入门门槛,靠的也是长城皮卡多年的产业链积累。
所以,对于非承载式车身的越野车这件事,一些商用车品牌来转型进行产品研发,效率反而会更高,成本也会更低。
那么说到硬派越野,就有更为细化的划分,比如:工具型硬派越野、乘用型硬派越野。
举个简单例子,大家熟悉的丰田Fortuner、三菱帕杰罗Sport,这类产品是基于皮卡平台而来,所以更多是工具型硬派越野。而比如坦克300,坦克500以及丰田陆巡系列,则属于乘用型越野车。
尽管两者都是硬派越野、都是非承载,但是乘坐体验却完全不同,所以基于皮卡的底盘直接缩短打造的工具型硬派越野车,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用户群体。
除了产业链之外,非承载车身还有一个先天问题,安全。
因为在非承载车身结构里,车架和车身是相对独立的关系,车架是平面结构,车身是笼型结构,车架是更厚的钢材卷边拉延,车身是冲压。
两种截然不同且相互独立的结构,在面对同样的碰撞冲击时,能量吸收和溃缩就是两种形态而当这两种形态同时发生时,就必然会导致二次伤害。
同时,作为车身主要基体的车架,在碰撞吸能上,能够进行溃缩和能量分流的通道,也会比承载式车身的构型更少。
所以,在现在的碰撞安全评价体系里,非承载式车身的越野车,得分往往都不会更好。
这也就意味着,要满足更好的安全性,汽车企业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物力,去构建一套全新的车身安全碰撞的设计理论。
最后,则是动力系统,因为在非承载式车身的构型里,纵置发动机后轮驱动是主要的构型,同时这也是硬派越野车的标准构型。
相比于横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纵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动力构型的变速器、后桥、传动轴是额外增加的部分,对于硬派越野车来说,还会有一个独立的分动箱、前桥以及前半轴。
这些零部件,无一例外,都是机械结构,在电子产品大行其道的当下,机械结构相反成为了最高级也是最贵的那一部分。
对于传统构型的越野车来说,这一部分的成本,其实才是它品牌溢价的开始。
越野的文化,其实就是机械的文化,更是小众的文化。一辆越野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这些机械结构的精妙配合。
综上所述,坦克300的火爆是必然的,而且现在不仅有坦克300、哈弗猛龙、坦克400Hi-T、猛士917、方程豹豹5,一个个都是“方盒子”造型,“新能源”与“硬派越野”看似两个不相关联的名词,结合到一起了。
硬派越野车,大家从心里就觉得油耗高,的确,坦克300很多车主都会吐槽油耗偏高,毕竟大家主要使用场景还是城区,不可能天天去越野,但在拥堵的市内路况,大车身和硬朗的性能反而成了拖累。
而这时候,新能源可以弥补这一问题,相比纯电,插混和增程,恰巧完善了机械性能部件的“先天问题”,“可油可电”即保留了发动机、又解决了续航、补能焦虑,而且在保留机动性的基础上,节省了成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硬派越野车,纯电续航均突破了100km,日常尽量用电行驶,还能进一步提升经济性。
同时,综合续航也都可以达到1000km左右,这就大大满足了很多“穿越”用户的需求,在不方便加油的场景下,不需要额外准备储油工具,提升了越野的便利性,也节省了空间。
所以新能源的出现,优化了硬派越野以往的诸多槽点,而这也让硬派越野这个相对小众的车型,逐渐火热起来,再加上各种非常大胆的设计,配合方盒子造型,满足了用户个性诉求。
也正因为如此,从20万的坦克300开始、30万的坦克500,再到现在,比亚迪仰望,凭借云辇、易四方等技术,新车已经超过了百万级。
除了仰望,成都车展上,比亚迪还带来了方程豹“豹5”,这是比亚迪继百万级越野车仰望U8之后,发布的另一款针对硬派越野领域的车型,也是方程豹品牌的首款车型。
据比亚迪介绍,方程豹“豹5”搭载了由全新混动非承载式架构和越野专用混动架构组成的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成为最大卖点。
在方程豹“豹5”发布的同日,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硬派越野车型猛士917也迎来了正式上市。猛士917是基于M TECH猛士智能越野架构打造首款车型,该架构包括了MORA猛士滑板越野平台、MEGA POWER猛士动力、M ATS猛士越野全地形智能解决方案三大技术集群,以期为消费者带来超想象的极致东方越野体验。
动力系统方面,猛士917共有增程、纯电两种动力版本,前者搭载三电机和1.5T增程器,CLTC综合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后者搭载前后四电机,CLTC综合续航里程为505公里,起售价分别为63.77万元和69.77万元。
刚刚一直提到的长城同样没有闲着,成都车展上基于Hi4-T架构打造的第二款车型坦克400Hi-T,以及哈弗品牌首款新能源越野SUV哈弗猛龙正式开启预售。
哈弗猛龙定位为紧凑型SUV,搭载长城最新Hi4混动技术,1.5T+Hi4电四驱+后桥电控差速锁组合兼顾越野SUV的高通过性和高可玩性,以及新能源技术带来的经济性、舒适性与智能化,预售期间的价格为16万元-19万元。
坦克400Hi-T则定位为中大型越野SUV,采用Hi4-T纵置并联混动架构,以油为主,以电为辅,电机配合发动机,实时优势互补,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实现整车动力提升。目前坦克Hi4-T的预售价28.5万元起。
此外,奇瑞汽车、北京汽车等也都陆续推出了硬派越野车,比如奇瑞汽车旗下捷途品牌打造的全新越野车型捷途旅行者。
捷途旅行者SUV采用全新的设计语言,但越野车型的后挂式备胎、承载式车身、大尺寸轮毂等标配应有尽有,共有包括1.5TD-7DCT 、2.0TD-7DCT 在内的5款车型,预售价14.09万元-18.09万元。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硬派越野车市场规模为672.67亿元,到了2022年,这一数据便增长至727.74亿元,增速约为8%,超过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成为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之一。其中,国产及合资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62.22%。
随着用户需求逐渐多元化,越野、露营、自驾等休闲方式成为典型用车场景,越野SUV车型占比逐年增加,这也是开拓了新兴市场,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在新能源的加持下,三电技术的革新都为硬派越野带来了新的曙光,刚才提到的诸多产品都是以混动为核心,逐渐在硬派越野车领域开拓了新能源硬派越野这一新品类。而且,无论是比亚迪的方程豹、长城的坦克,还是东风汽车集团的猛士,都在充分挖掘用户需求。
随着中国品牌在硬派越野的发力,传统企业也纷纷做出了回应,比如路虎品牌,除了传统燃油之外,也已经推出了诸多插电混动车型。
当然也有像Jeep品牌则基本上退出了在中国市场的国产化,仅保留了部分产品的进口形式,而江铃福特则准备国产Bronco。
这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正是国为国产品牌的崛起,降低了越野的门槛。
像基于坦克300的改装文化与越野群体出现了直线式增长,基于中国用户习惯的越野文化和汽车文化开始有了根基,而这一群体的扩大,则又吸引了更多品牌,当然也包括福特、丰田将最新的越野车型引入国内。
当然,最后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之外,很多企业的产品同时出口俄罗斯、澳大利亚、非洲等海外市场,由于海外地区地貌环境不同,对于硬派越野车存在一定的需求,凭借新能源动力的优势,中国品牌车型在与海外品牌竞争中,也获得了不小的关注度。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这条赛道持续发力,硬派越野车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为汽车市场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随着新能源硬派越野车的加入,硬派越野车市场掀起新一轮竞争的背景下或将更加“内卷”,对于产品研发设计、渠道建设,以及用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