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的预防,主要在于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肺卫防护能力,衣服的增减应适时令之变化,预防非时之气的侵袭。由于体质低下抗外邪能力减弱,还要时刻提防时行疫毒流行,可取贯众、薄荷、蒲公英、板蓝根等适量煎汤饮服。室内可用醋熏蒸,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是感受触冒风寒之邪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多为气候突变,寒暖失调,身体虚弱,或过度疲劳,腠理疏松,卫气不固,致使时邪病毒侵袭所为。感冒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可带来多种并发症,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而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干涩,易伤津液,且易伤肺。燥邪为病,多从口鼻而入,故秋季感冒有温燥、凉燥之分。加之人体体质有寒热之别,所以,秋季感冒有温燥感冒、凉燥感冒、体虚感冒、时行感冒(即流行性感冒)等。中医辨证治疗,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温燥感冒型


主要症状表现为秋季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心烦,鼻干咽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咳嗽不爽,舌红,苔薄黄干,脉浮数。


当以清宣燥热,凉肺润肺为治,方用桑杏汤加减,药取桑叶、豆豉、杏仁、贝母、北沙参、梨子皮、山栀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余药渣可水煎取汁足药浴,每日1-2次,每次10-30分钟(下同)。


凉燥感冒型


主要症状表现为秋季感冒,发热轻恶寒较重,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唇燥不渴,皮肤干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少津,脉浮。


当以宣肺达表,润燥化痰为治,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药取荆芥、防风、柴胡、羌活、独活、川芎、枳壳、前胡、桔梗、茯苓各10克,薄荷、甘草各5克。



体虚感冒





天气凉,对于一些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来说,很容易着凉感冒,有时防不胜防。主要表现为体质素虚而又感外邪而致的表证。老年人感冒之后,往往是刚好些,一不小心感冒又复发了,而且,感冒痊愈也较慢,经常迁延十几天。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老年病,若不及时治疗与调理,不仅感冒病程长,还可能诱发或加重宿疾。当以扶助正气,解散表邪为治,常用补益或助阳药与解表药组成制剂,使表证得解,而正气不受影响


中医称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感冒为体虚感冒,可将其分为四种感冒,气虚感冒、血虚感冒、阳虚感冒、阴虚感冒。



气虚感冒


气虚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易自汗或无汗,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治宜益气解表,扶正祛邪。方用中成药参苏理肺丸(水丸),每次一袋,每日2~3 次。

若表虚自汗,易感邪者,可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以防感冒复发。若气虚甚者,亦可用补中益气汤(丸),以益气升阳,解表达邪。平日应多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饮食上多吃一些补气食物,如莲子、山药、白扁豆、糯米、小米、大豆、大枣、牛肉等。

血虚感冒


血虚感冒的发病是由于素体血虚,或病久耗伤阴血,或失血导致血虚,加之感冒风热或风寒之邪,阴血亏虚,汗源不足,不能作汗达邪,故缠绵难愈。其治疗应养血解表、疏散风寒。可用荆芥8克,防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感冒愈后,可遵医嘱服用中成药十全大补丸来调理血虚体质,每次1丸,每日2次。平日可多吃些养血食物,如黑木耳、瘦猪肉、红枣、红豆、桂圆、花生等,避免熬夜及劳累过度,少忧郁思虑。

阳虚感冒


阳虚感冒表现为身热轻,恶寒重,头痛身痛,无汗或自汗,面色㿠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喷嚏流涕,咳嗽痰稀而白等症,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治宜助阳解表,散寒祛邪,方用桂枝8克,防风1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感冒愈后,可遵医嘱服用中成药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每日2次。平日多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饮食上多吃一些补阳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温热食物,以补阳气。可配合灸关元穴,位于肚脐下四横指,每日1次,每次10分钟,以补肾培元。

虚感冒


阴虚感冒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心烦囗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解表,疏风宣肺,可用葱豉汤治疗,取葱白、淡豆豉各9克,薄荷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感冒愈后,可遵医嘱服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2次,来调理阴虚体质。平日可多食用些滋阴的食物,如枸杞子、鸭肉、百合等,少食辛辣及肥甘厚味之品。





时行感冒


其临床表现与温燥感冒相似,但与感冒相比症状更为严重,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或流涕,咽痛,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舌苔黄燥,脉数,本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易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应引起警惕。


当以清热解毒,疏风宣肺为治,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药取石膏30克,生地、黄连、黄芩、丹皮、栀子、玄参、山羊角(先煎)、连翘、芍药、知母、桔梗各10克,大青叶、甘草、竹叶各5克。高热可配合安宫牛黄丸、昏迷可配合至宝丹、抽搐可配合紫雪丹,每次1-2丸(支),每日1—2次,口服,或鼻饲,或直肠滴入。


感冒的护理与预防


在感冒期间煎药宜轻煎,不可过煮。宜乘热温服,服后避风盖被取汗,或配服热粥以助药力。发汗以全身湿润微汗或中度汗出为宜,忌峻猛取汗,而致大汗淋漓,以防过汗伤津,或大汗亡阳。适度汗出为病邪外达之象,无汗是邪未外解,应进一步辨证论治。出汗后尤应避风保暖,以防复感外邪。并应多饮开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卧床休息。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气候多变,寒暖失调,因此,要做好个人防护。经过上述治疗,病情未见明显缓解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举报/反馈

我是中医传人

49.8万获赞 9.8万粉丝
大家好!我为大家科普中医知识,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不接受咨询和问诊,敬请理解,谢谢!
徐万燕,中医专业 医师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十人民医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