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专题
MULTINATIONAL COMPANY COLUMN
福布斯中国首次推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50强”,旨在挖掘并致敬在暗流汹涌的全球经济潮汐中,中国企业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尽管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在加剧,但在过去一年里,50家中国企业的海外收入呈现出惊人的41%的逆势增长。这项数据表明,一批优秀的中国公司并未受到过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相反,疫情、地缘政治等风险因素成为了他们全球竞争力升级的“垫脚石”。
中国企业的出海史是一部中国产业链“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攀登史。今年入选的公司主要集中于汽车、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且中国本土已在产业技术端占据优势的领域。
从出口情况看,最显著的特点是——中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实现“量价齐升”。2022年全年,中国共出口新能源汽车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占汽车总出口量的21.8%。同时,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均价也由2018年的0.08万美元/辆一路上涨至2022年的2.12万美元/辆。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最大、产业链最完善,同时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全球保持着价格上的绝对优势。今年,大众汽车在华合资公司上汽大众对 ID.3车型的限时降价,引发欧洲热议。当德国人需要花费4万欧元购买一辆 ID.3时,中国的消费者仅需要支付1.6万欧元。
中国掀起的新能源汽车革命也推动了另一个显见的趋势:出海方式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这也是未来十年中国跨国企业最大的机会和挑战。十年前,中国企业出海通常会选择“并购”的策略,即通过整合海外本土品牌进入当地市场。
但最近3年,越来越多“纯中国血统”的新能源汽车正直面海外消费者。从更长远的影响看,新能源汽车产业极有可能重塑中国产品的全球化口碑,构建一种新的中国品牌叙事逻辑。
当我们将时间维度拉长,从各行业海外收入结构看中国跨国企业的变化时,会发现另外一个有趣现象:今年入选的50家企业过去一年的海外业务收入总和超过人民币2万亿元,其中光伏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收入占比过半。
此外,中国的高端制造领域也在维持并扩大全产业链优势所赋予的国际竞争力。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消费电子行业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突围。这也引发了一个新的现象——中国制造的跨界创新力正在重构本土和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立讯精密、美的、TCL等公司在过去几年间均逐步向更多元的产业方向拓展。
新的全球化愿景与价值观正在酝酿。去年,TCL的海外营业收入达人民币1,100亿元,是海外收入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全球化即本土化。TCL全球化发展实践表明,只有推动本土化,赋能当地产业链,为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才能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价值链共赢。中国制造要将全球化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从输出产品转向输出工业能力。”
由中国技术驱动的产品正在重塑全球市场价值链,使得过去强调劳动力要素的Made in China模式正在演变为以创新为导向的全球化经营策略。由技术与品牌驱动的全球化经营理念,正逐渐成为这个时代中国企业出海的共同特性。
“
瑞·达利欧在《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中写道:“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发现,就像生物存在生命周期一样,历史通常也是通过相对明确的生命周期,随着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的过渡而逐步演进的。在二战后的几十年至今,世界将进入一个新的格局的周期。”
”
当下,全球化的终局在哪里?如何更进一步地激活世界经济?这些优秀的中国跨国企业或许能给出一些答案。
注:按公司名称首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行业分类参考Wind行业。
数据来源:Forbes China、上市公司年报及公告、Wind数据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关注《福布斯》微信公众号
精彩资讯永不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