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12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第三次被纳入艺术节专项活动的2023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正式公布了本届诗歌季终审嘉宾阵容。为了更好地体现活动的湾区特色,主办方除了继续力邀中国诗歌学会会长、著名诗人杨克担任评委会主任以外,还特意邀请到来自北京、广州、香港、澳门的文化名家担任终审评委,这在诗歌季举办以来还是第一次。
据主办方披露,本届诗歌季终审评委包括: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杨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诗词学会科技文创工委顾问吴硕贤,《诗选刊》杂志主编桫椤,香港作家联会执行会长罗光萍,澳门大学教授姚风。
以下为南方+对罗光萍的专访,邀请她聊聊诗歌阅读和创作对于当下生活的意义。
00:17
终审评委罗光萍:写诗的人自带一种灵性的魅力
南方+:非常荣幸能邀请到您担任本届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的终审评委。在此之前您是否有读过往届小诗人的优秀作品?对此有何评价?
罗光萍: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是一场专门为大湾区小朋友们举办的文化盛事,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文化品牌。很荣幸能受邀成为本届活动的终审评委。我特意去读了一些往届的优秀诗歌作品,觉得小朋友们写得特别棒,有一些作品折射出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还有灵性,都是超越了同龄人的。诗歌其实有时候就是一种灵性的表达,甚至可以说,诗性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无论成年人还是小学生作者,只要他写诗,我都会觉得他的身上自带一种特殊的性情的魅力。还有小作者们的遣辞造句,非常美,而且很有想象力。我觉得诗歌季这样的活动非常好,很值得在香港推广,对于滋养孩子们的身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南方+:您本身也是一名优秀的诗人,被誉为是“灵魂的著火者”,作品充满了“诗意栖居”的意味。在香港这样一个繁华、匆忙的大都市,加上现在是数字化时代,您觉得诗歌阅读和创作有着怎样的特别意义?
罗光萍:我十来岁就开始写诗、发表作品,写了三十年,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放弃。在香港,几乎所有的作家、诗人都是业余从事写作的,要坚持下来其实很不容易。我眼里的香港,一方面是步履匆匆、商业化程度极高的国际金融中心,另一方面却又因为东西方文化的频繁碰撞而风情万种、底蕴深厚,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方丰沃的土壤。而在所有的文学创作中,诗歌又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看,它代表了文学表达的最高形式。诗人要锤炼文字、提升意境、营造意象,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力和美的感染力。我自己写的诗属于有点“酷”的那一类吧,不会无病呻吟,不那么“风花雪月”,追求一种直抵心境、触动灵魂的力量感,深刻、有力,这是我喜欢的创作风格。对我来说,诗歌创作就像一场跋涉,或者说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一次整理,让人排解困惑、直面困难。所有能够提笔创作、写诗的人,都是幸运的。
数字化浪潮、多媒体的兴起,帮助人们更快速地掌握海量信息,也给文学作品的传播和阅读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与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们及其作品进行“神交”,为创作带来助力。但是,创作者还是应努力保持内心的清静、安宁,不要因为信息的发达而变得浮躁,丧失了创造诗意的能力。
南方+:据您观察,在香港地区语文基础教育方面,诗歌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对于通过诗歌促进湾区人文共建、童心相通,您有着怎样的建议?
罗光萍:在香港,诗歌、经典诗词、古文都是语文基础教育涵盖的内容,也是考试会涉及的部分。香港作家联会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香港文学馆的筹建事宜,今年刚批下来,建立文学馆的初衷之一,就是在青少年中更好地普及推广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还有一些民间文学爱好者仍然在坚持出版诗歌和文学刊物。整体而言,香港的文学和诗歌氛围正在朝前发展,愈发受到重视,香港文学界近年来不断涌现出一批兼具传统文化积淀、国际视野和湾区时尚气息的作家、诗人,他们的作品时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其实是很浪漫的。面对昔日的风云沧桑和今天的社会变迁,许多写作者都在积极思考和探索,怎样才能写好香江故事,用作品去展现香港乃至大湾区的深厚文脉和蓬勃生机,就像《狮子山下》所唱的那样:“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大湾区各个城市在文化上一衣带水,我想各地的小朋友也有很多共同语言。儿童天生就是诗人,或者说他们具备成为一名诗人所必需的品质——对生活的热情,还有内心的纯真。我们很乐意也期盼可以与诗歌季主办方进一步深入合作,通过诗歌季进一步促进粤港小朋友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彼此友谊,相互激发灵感创意,提升创作水平,让诗意点亮更多孩子的心灵。
【策划】李文龙
【统筹】郭珊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戴雪晴
【通讯员】杨林清
【运营】谢鹏创
【作者】 戴雪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举报/反馈

南方Plus

87.2万获赞 12.5万粉丝
广东热门新闻资讯平台
南方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