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见习记者 张馨心
9月8日,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联合举办第二届“气候变化与健康交叉学科论坛”在京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加强早期预警系统建设,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研究员王顺兵表示,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复杂健康问题,必须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完善早期预警系统建设。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研究员王顺兵。主办方供图
王顺兵介绍,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自然灾害频率和严重性加剧,极端高温、极端降水与干旱森林火灾、海平面上升等日益频繁,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影响有很大不确定性。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复杂健康问题?王顺兵建议,首先要加强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系统化研究。结合人口老龄化现状和趋势,结合敏感人群,全链条统筹开展气候敏感疾病普查和实时监测、气候变化健康影响和风险评估、“预警-决策-响应”适应措施研发的科学研究。建立系统全面的风险评估标准体系,研发适用于我国特点的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新技术和新手段。整合相关科技计划资源,强化全球气候变化视角下人兽共患病等疾病跨种传播风险、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定量归因检测、气候变化与健康适应性、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交互作用和协同治理等方面研究。
二是要加强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研发。比如加强高灵敏、自动化、封闭式气溶胶快速检测监测设备研发;加强病原体监测体系化研究,整合污水监测、气溶胶监测、野生动物监测、物候监测等多种监测手段,构建科学的监控体系;加强敏感人群快速筛查技术研发等。
三是加强“同一健康”相关研究。去年10月17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四方发起新的行动计划,即《同一个健康联合行动计划 (2022—2026年)》。
“‘同一健康’的思路能积极推进人类、动物和环境三方面知识的交叉和整合,促进三方面跨学科交流和合作,最终实现人、动物和环境的最佳健康。”王顺兵说。
四要加强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积极鼓励公共卫生、气象、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人才,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人群健康影响与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等重要的科学问题,进行科技攻关。
“应强调打破学科专业界限,积极开展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合作,培养更多跨学科研究人才,同时培养一批既懂环境又懂健康的交叉型管理人才。”王顺兵还表示,加强科普宣传和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的认知和防护意识;加大基层技术人员培训力度,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野生动物管理部门、社区等能力建设;加强相关研究需借鉴新冠抗疫等经验,加强气候变化与疾病关联关系方面的深入研究,在检测、监测、预警、疫苗、药物等方面有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