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安特自行车创始人刘金标,从养殖业到自行车教父不断进行努力创新发展,切掉半个胃,70岁高龄完成了几千公里骑行壮举,现坐拥3百亿财富。
刘金标生于1934年,尽管如今他是全球自行车行业的大王,但他年轻时的创业经历可谓一波三折。
刘金标出生在台湾台中市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经营着一家食品厂。由于家庭背景,他在生活中从小就无忧无虑,同时也接触到了商业的氛围。
受到父亲的影响,刘金标早早就立志创业。他毕业后在父亲的食品企业里工作,以学习管理经验和创业方法。
然而,尽管他有父亲提供的启动资金和社会关系,但他的创业之路并不顺利。刘金标急于证明自己也能独立创业,但他的急躁导致了一系列的失败。他曾尝试搞食品加工和建材行业,但由于回报周期长,以及无法达到预期的营收,他放弃了这些尝试。
在一系列失败后,刘金标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他仍然决定尝试新的领域,如鳗鱼养殖。虽然他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一场台风摧毁了他的养殖场,导致又一次的失败。
鳗鱼养殖的失败让刘金标变得沮丧,甚至考虑不再创业,而是回到父亲的企业,过着平淡的生活。然而,亲友们不断劝告他不要轻言放弃,特别是他的父亲,他坚定地认为创业失败几次是正常的,不应该因此感到过于沮丧。
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下,刘金标重新振作起来。此外,他也在这个时候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这促使他决定重新踏上创业之路。
1972年,当时内地尚未开放,世界工厂的地位还主要由亚洲四小龙(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垄断。这一年,美国的自行车市场正处于繁荣时期,大量的自行车代工订单涌入台湾,但宝岛上已有的自行车企业产能不足以满足如此庞大的订单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企业家都考虑临时建立自行车生产工厂来迎接这波商机。刘金标也是其中之一,他从亲戚朋友和银行借了约400万元新台币,创立了捷安特公司,专门生产自行车以满足美国的订单需求。
然而,这些新兴工厂很快遇到了问题。由于技术水平不足,以及台湾当时自行车零件供应不足,导致许多工厂生产的自行车产品质量低劣。美国企业在验货后拒绝接收这些产品,这让许多本来想着赚快钱的企业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然而,刘金标却脱颖而出,他没有亏损,反而与美国知名品牌施文集团签下了大额订单,连续四年都获得了重要订单。那么刘金标是如何做到逆流而上的呢?
刘金标的成功秘诀在于他一开始就观察到同行的弱点。他特地从日本进口了一套自行车零件的生产线,尽管这笔投资不小,但他深知同行们的粗制滥造产品不会被甲方看中。
刘金标的赌注成功了。当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被退货时,他的产品却备受欢迎,直接被美国大品牌施文集团看中,使刘金标大赚一笔。随后,他注册了捷安特品牌,并一直将自行车的质量视为主要关注点。
捷安特与施文的合作持续了8年,在这段时间内,捷安特一直为施文集团提供代工服务,并最终承包了施文七成的产能。这段合作为刘金标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金标认识到代工生产最终不能长期持续,因此他在1980年采取了一项大胆的行动。当时,美国的施文集团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危机,由于一系列法律纠纷,经营困难。刘金标看到了这个机会,从施文集团那里挖走了不少技术和设备,以低价获得了这些资源。
这个时机也正好与内地改革开放相吻合,捷安特的时代终于来临了。凭借多年的生产经验,结合了美国和日本的先进技术,捷安特快速占领了台湾中高端自行车市场。随着内地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捷安特于1993年进入内地市场。
在内地市场的广阔机遇和充足的劳动力支持下,捷安特开始迅速增长。到了2007年,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品牌之一,年度营收达到200亿新台币。
如今,捷安特仍然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自行车品牌之一,在山地自行车领域更是多年来一直稳居全球销售榜首。刘金标,一个曾经失败了半辈子的创业者,因为抓住了机遇,最终实现了一飞冲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