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
前两天我们跟大家聊了聊,为什么春秋五霸中,有楚庄王这个异类的存在,人家都是公爵侯爵,结果他自立为王,是的,从楚庄王开始到了战国时代,王这个称号被不断的贬值了,王通货膨胀了,越来越毛了,不值钱了。
可是皇帝这个称号,在后来几千年的历史中,几乎没有贬值过,大量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上只会存在一个皇帝,顶天了有那么2~3个,分立的政权同时称帝,可是皇帝这个称号没贬值,但不代表皇帝的其他成分没贬值,皇帝的什么成分贬值了呢?皇帝的庙号,皇帝的谥号都在贬低。
对于一个皇帝来讲,死后后人要给他上两个号,一个叫庙号,一个叫谥号,有的朝代有庙无谥,有的朝代有谥无庙,但是从汉代开始,慢慢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庙号是很重要的。只有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帝王,才能给庙号,包括谥号,本来这个谥号是后人来评价一个皇帝,整个执政生涯优劣的,谥号应当有褒有贬,但是咱们也知道,后来的皇帝几乎都会为尊者讳,所以哪怕这个皇帝做得很差劲,也不会给他一个特别差的恶谥。
而且对于那些做得很棒的皇帝,这个谥号可就长了,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有一个字两个字,后来有的皇帝那个谥号二三十个字,你背都背不下来。
当然不单谥号在贬值,庙号也在贬值,比如说到了大清王朝的时候,几乎每一位皇帝都有了庙号,这在以往可不行的,这在汉代的时候,必须得是非常有作为的君主,才能有庙号的。
比如说终西汉一朝,也就仅仅三五个皇帝有庙号,有的皇帝本来有庙号,后来又被后人给取消掉了。大汉前5个皇帝中,有3个是有庙号的,分别是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以及世宗武皇帝,这三个人都是明君。刘邦是开国之祖,那不可能没有庙号,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与民休息,使得大汉天下终于慢慢稳定了下来,所以他获得了太宗的庙号,而汉武帝开疆拓土,使大汉真正成为了当世强国,所以他获得了世宗的庙号。
然而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文帝的儿子武帝的父亲汉景帝,他没有庙号,这不太尴尬了吗?自己的爹爹有庙号,自己的儿子有庙号,可是轮到自己,自己还颇有政声,有所谓文景之治,但是自己竟然没有庙号,这是为什么呢?实在是因为终汉一朝,对庙号大家的讲究还是很多的,那个时候没有通货膨胀,没有人觉得是个皇帝就得给个庙号,那一定得是作出重大贡献的皇帝,才能给庙号。
而且往往封庙号之时,都有很多的政治考量,现任皇帝往往是要考虑到稳固自己政权,才要给前任皇帝上庙号。尤其是说实话,相比于前三位皇帝,景帝的能力和政绩确实是挺拉垮的。
咱们经常说,我国治世有这么几个盛世,文景之治,或者说康雍乾盛世,康雍乾盛世说实话,排老二的皇帝雍正,那是起到了起承转合的巨大作用,今天史学界普遍的观点是没有雍正,那康熙晚年吏治腐败,整个大清就完了,可是同样是父子孙三代相承的,文帝、景帝、武帝呢,景帝其实并没有起到,很好的起承转合的作用,尤其是景帝年间的叛乱,使得汉朝天下差一点就分崩离析。
景帝这个人跟雍正有点像,二者都是刻薄寡恩,但是二者的能力完全是不一样的,景帝不单刻薄寡恩,而且目光短浅,比如说当年晁错和景帝分析情况,说天下诸侯太多,将来尾大不掉,迟早会影响中央权力,怎么办呢?他建议削藩,景帝听从了,他认为削藩是很对的,结果削藩诏书传达下去之后,逼得七国造反,人家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进攻中央,人家说我们都是刘氏兄弟,我们都是皇子皇孙,结果被你一个外姓人挑拨,所以我们要杀你。
景帝这个时候一听麻爪了,再加上晁错跟他建议说,你作为天子,你应当御驾亲征,到时候前线士兵一看到是天子亲临,肯定能奋勇杀敌,结果景帝怀疑了,合着出事了,你把我推前面去,你在后方倒是安全了,所以景帝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晁错杀了。
当然以前我们分析过,景帝并不是三岁小孩,他并不是不知道,清君侧只是个名义而已,但是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呢?因为他知道,你们叛军不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吗,干脆我帮你把君侧杀了,现在你就没有什么道义了,你说你造反的目的是要杀晁错对不对,好,我把他杀了,你说你造反的目的是要抓奸臣,好 我把奸臣抓起来了,你还造反,那你就师出无名了。
所以景帝是非常精细的,盘算到了这一点,我杀晁错,对我占据道义高峰是有效果的,所以景帝就把晁错杀了,太过刻薄寡,当然同样的刻薄,也反映在景帝对待周亚夫的态度之上,本来周亚夫是文帝帮他留下的股肱之臣,对压制七国造反起到了巨大作用,结果晚年周亚夫也被景帝所猜疑,所以很多人都说,汉代有文景之治,其实最大的功劳还是在于文帝,而景帝只是投了一个好胎,所以后世在给前朝皇帝上庙号的时候,景帝就被忽略掉了。
这说明在中国古代,我们对评价皇帝的时候,还是非常谨小慎微的,我们不会滥用那些溢美之词,所以像汉景帝这样一个,起码是正面大于负面的皇帝,我们都没有给他上一个庙号,而到了后来那真是,是个皇帝他就能给个庙号了。
原作者:李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