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溪林氏大宗祠

仙溪林氏大宗祠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鲤城街道济川巷31号,地处金石山南麓。林氏大宗祠历史悠久、规模完整、保存良好,被列为“八闽四大宗祠之一”、福建涉台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氏大宗祠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主体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二座,分大门坛、下厅堂、上厅堂、中设一口大天池(天井),左右回廊。两边延伸为左右龙虎护厝,各进深8间,共设8个小天池(天井)。大、小天池阶沿全用宽厚石板条铺砌,宽敞明亮,平整坚固。祠堂为穿斗抬梁式屋架,悬山式五脊顶,上下屋脊均用特制五线圈几何瓦形图案砌成,古朴庄严,林氏大宗祠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主体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二座,分大门坛、下厅堂、上厅堂、中设一口大天池(天井),左右回廊。两边延伸为左右龙虎护厝,各进深8间,共设8个小天池(天井)。大、小天池阶沿全用宽厚石板条铺砌,宽敞明亮,平整坚固。祠堂为穿斗抬梁式屋架,悬山式五脊顶,上下屋脊均用特制五线圈几何瓦形图案砌成,古朴庄严,牢固雅观。

上厅堂与左右两厢护厝相通的石拱门上,有石刻“仰泽”、“延恩”眉联一对,书法美观。

大门上挂“林氏宗祠”匾额,左右安放石鼓一对,正鼓面雕左麟、右凤,两侧面雕花草图案,比喻品格高尚,刻工精美。左边偏门上眉书“入孝”,右边偏门上眉书“出悌”。左右八角大窗均设立花格,门与窗、窗与门之间雕刻字画。大门坛左右墙面和护厝面墙均饰有红砖浮雕图案,是仙游县境内少有的明代民间红砖浮雕艺术品,可称瑰宝。

上下厅堂内共有35对高大木柱,横梁54对与屋柱相连接,屋架上下的斗拱与雀替、垂莲、陀峰、云士、梁下眉、飞木尾、回头科等相连结,成对称排设,所有柱、梁、椽、檐等用材粗壮,既美观又牢固,特别是二对直径达40公分的大金柱立于大堂中,使整个厅堂显得格外庄严雄伟,明敞开阔。由于采用框架结构设计,梁柱均采用重拱偷心造格式,曲线形斗拱撑托等等,具有明代建筑特点。使林氏大宗祠具有较强的抗风抗震的能力,这也体现出其建筑特色与科学价值。

宗祠衍传历史

林氏先贤从莆田迁徙仙游肇基开族,到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年)历经近300年,林氏家族已繁衍十多代。

宋政和三年(1113年),龙溪知县林迪告老归隐,与仙游林姓在朝为官的林豫、林敏、林国辅、林髦、林自、林成材、林宋卿、林正、林闶等族人,共同商议,筹建宗祠事宜。林姓族人踊跃捐资,创建了林氏宗祠。宗祠正厅供奉林氏太始祖殷少师比干公,以及自周至唐的列代名臣。宗祠初名为“名宦祠”。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名宦祠”已历经460多年的沧桑,斑驳颓废。兴泰里济川名贤林爱云,对“名宦祠”进行大规模翻建。竣工后,改名为“忠孝祠”,寄望后昆传承忠孝家风。

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仙溪林氏“忠孝祠”又历经近300年,建筑物多处严重损坏。林氏前贤共同商议再次重修“忠孝祠”,竣工后更名为“仙溪大宗祠”,厅堂命名为“忠孝堂”,堂号延续至今。

民国十九年(1930年)在全县林氏族人的大力支持下,祠宇重修,整修后的祠堂更名为“仙溪长林大宗祠”。

举报/反馈

闽商君

12.9万获赞 2710粉丝
研究闽南文化,弘扬闽商精神。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