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用了一个低俗的标题——虽然其实内容是真的

经常玩老镜头的一定要知道

有些早期的镜头是含有辐射的

主要是电离辐射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辐射

搜到的的解释:在上世纪40-70年代,由于材料技术有限,制造商为生产高折射率低色散镜片,一般都会在玻璃内掺入二氧化钍或镧系元素。好在这些元素以α射线为主,穿透力低,只要不是直接接触都可以保证安全。

有人曾对宾得SMC Takumar 50mm f/1.4镜头的放射性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该镜头可释放出的α、β和γ射线。以每天使用6小时计算,一个月下来人体受到的辐射量大约等于做了一次X光胸透,但这样的损伤是慢性和轻微的,人体很快就会对这些损伤进行修补。

以下正文

我们在淘老镜头时候,经常看到一些表述“镧系”,其实,有一种说法,解释了到底辐射来自什么元素材料。

————

含镧透镜的放射性是由于在光学玻璃混合物中有意掺入钍。钍的存在有时取决于透镜中其他元素的混合,导致透镜元素的中度到严重的褐变。

————这个就是我们经常稍微说的“黄镜”,老镜头玻璃发黄,很大可能性就是这个。

例如下面说的~

从1940年代到1970年代生产了大量可测量出来放射性的镜片。放射性的主要来源是使用氧化钍(重量百分比最高为30%)作为透镜元件中所用玻璃的成分。
氧化钍的晶体结构类似于氟化钙(萤石)。像萤石一样,它的高折射率和低色散光学特性使镜片设计者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色差。并使用较低曲率的镜片,这些镜片的生产成本较低。
尽管有相反的说法,但含镧的镜片并不具有明显的放射性-镧的放射性仅为氧化钍的1 / 10,000。含镧的镜片中的放射性是由于在光学玻璃混合物中故意掺入氧化钍。还有镜片中其他元素的混合物而定,氧化钍的存在有时会引起镜片元素中度至严重的褐变也就是黄镜的原因。其他常见的误解认为,这些镜片的涂层会随时间推移具有放射性并呈黄褐色,并且在胶合元素之间的胶合剂中会发生褐变。其实是玻璃本身含有放射性二氧化钍,其中的褐变是由辐射诱导的二氧化钍形成所致。

那么如何避免呢?

我记得以前论坛看过,反正用专门检测设备来看,镜头后组比前组辐射要大,只要你不是经常拆开镜头对着屁股看,估计问题不大。当然被拍摄对象也有干扰——总而言之,一前一后的感觉。

至于新闻呢?

Camerapedia目前为止共记录到54支老镜头含有放射性,而且几乎所有厂商都生产过这类镜头,这里面又以柯达种类最为丰富,产品覆盖单反和傻瓜胶片相机。如果你对手中的老镜头不放心,可以查询下:

https://camerapedia.fandom.com/wiki/Radioactive_lenses

举报/反馈

小小是个好同志

240获赞 39粉丝
南人北相 不是东西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