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穿越沧海桑田,壮举故事仍激励后人。在古代战乱频仍的时代,为了民族存亡和自由尊严,总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不畏强权,英勇牺牲。荆轲刺秦就是其中惊心动魄的一章。他虽为秦王所杀,但他的好友高渐离继承了他的遗志,壮烈复仇。高渐离为挚友鸣琴送行的悲壮,他为报仇忍辱负重的隐忍,都成为千古佳话,激励着后人不畏强暴,为自由而战。

当今社会,我们不再需要武力反抗,但面对不公,我们心中也应燃烧着义薄云天的火花。先贤的故事充满正义勇气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发扬。重温高渐离刺秦的传奇经历,也让我们深思,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需要怀着何等豁达朴实与无畏的胸襟。


一、生死永别:高渐离为荆轲送行的悲壮

这一年,燕国与秦国边境冲突不断。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吞并六国,称帝称霸。燕太子丹预感到秦国的野心,担心一旦秦国统一六国,燕国势必难保。因此他决心先发制人,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为燕国争取喘息时间。

荆轲接受了这重大的刺杀任务,他明知前途渺茫,却仍义无反顾。他来找挚友高渐离商议这出生入死的行动。

“兄弟,我已决心为国刺杀秦王,这意味着必然凶多吉少。”荆轲叹息道,“我来,是想最后与你好好聚一次。”


高渐离默然,他明白荆轲的性格,一旦下定决心,就再难改变。

“既已决意,我尊重你的选择。我们来好好饮酒,我为你奏上一曲,看尽长江滚滚东逝水,誓约来生再相见!”高渐离拍拍荆轲肩膀。

二人来到城外易水河边,高渐离试验了几下琴弦,确保音准完美。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为兄弟奏曲了。

荆轲几杯黄酒下肚,脸上泛起微醺的红晕。他笑吟吟地说:“好兄弟,弹首我最爱的《易水歌》!今日,明日长江滚滚流水,来生你我再相见!”


高渐离点点头,认真弹奏起来。他的十指轻拨琴弦,悲壮的乐曲缓缓流淌。荆轲也陶醉其中,轻声吟唱起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高渐离泪水模糊了眼帘。他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知己了。琴声忽高忽低,在两岸回荡。

曲终,两人相视一笑,用拥抱诀别。高渐离望着荆轲渐行渐远,终于忍不住痛哭出声。旁边渡河的村民们也为二人友谊感动。

“老张,你听这琴声,多么悲壮动人啊!”

“是啊老李,让人热血沸腾,又不禁落泪。真是知音好友!”

“老高今日送别兄弟,只怕是这一别就永远不见了......”

村民们叹息着离去,河水依然滚滚东流。高渐离独自坐在河边,泪水打湿了衣襟。


二、隐姓埋名:高渐离忍辱负重的隐忍

次年,秦王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他下令通缉曾刺杀过自己的荆轲的同党。高渐离深感威胁,只得远离燕国、逃往西南的宋子城。

来到陌生的宋子城,高渐离没有亲人,也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他改名换姓,在一家小酒店找到了酒保的工作,开始了辛苦的生活。

每每夜深人静时,高渐离都会忍不住拿出自己的木琴,轻轻弹奏几句。那曾经飞扬的乐音变得低落沉闷,高渐离的眼中也笼上一层寂寞的色彩。


“老板,你可曾听过高渐离的琴声?”有天傍晚,一位手艺高超的游方乐师来店中借酒消愁,高渐离忍不住向他提问。

“高渐离?他已经被通缉多年了。秦王迫害得太狠,恐怕他早已投江了吧。”乐师摇摇头说。

高渐离的心像是被重锤敲打了一下,几欲呕血。多年努力隐姓埋名,终究没有挽回家国的毁灭。

“我......我就是高渐离。”他哽咽着说出了真相。

“什么?!”乐师惊得险些将酒杯打翻,“大人您怎么会......”


高渐离长叹一声:“我是被迫逃亡至此,隐姓埋名才保住性命。看来天意不可违,我不能再躲藏下去了。”

说罢,他整了整衣衫,拿出自己的琴,试弹了几下,很快又恢复了从前的水平。客人们听他曲调悲凉,很快认出他就是当年的高渐离。

高渐离弹奏起《易水歌》,低吟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中透着一丝凄美。

现场一片肃静,所有人都被他深沉哀婉的琴声打动了。这是思念,是回忆,更是决心。高渐离决意重出江湖,为挚友荆轲报仇!


三、舍身赴死:高渐离刺秦的壮举

这件事很快传到咸阳,秦王大怒,立即派人去宋子城逮捕高渐离。

“我奉旨而来,擒拿罪犯高渐离!”秦王卫队冲进酒店,向高渐离呵斥。

高渐离并不惧怕,他淡定地放下琴,说:“我自会前往咸阳领罪,一曲离歌奏毕便随你们去。”

卫队无可奈何,只得耐心等待。高渐离独奏一曲《易水别》,声声凄婉,哀而不伤。乐毕,高渐离随卫队出发前往咸阳。

来到秦王宫殿,高渐离正视桀骜的秦王。秦王命左右烧红铁签,狠狠灼伤了高渐离的双目,让他永远无法再奏乐。


“从今天起,你就给我在宫中奏乐至死!”秦王命人每日将高渐离押到宫中弹琴。

高渐离忍着失明的巨痛,照弹不误。他时刻注意听秦王的动静,等待机会为荆轲报仇。

三年后,一日高渐离得知秦王召他入宫,他知道时机来了。他将铅块藏入琴腔,准备刺杀秦王。

这一日,他提着琴来到宫中,秦王坐在上方不远处。高渐离试弹了几下,确定秦王就在近前。

“陛下,我这首曲子献给您!”他低声说。

高渐离奏响了《易水歌》,琴声哀婉凄美,回荡在宫殿里。就在秦王听得出神时,他突然暴起,双手举琴重击秦王!“这一击,是为我兄荆轲!”他大喊一声,砸下了致命一击。

“保护陛下!”左右们惊呼着上前。在混乱中,高渐离被杀害。但秦王也已身受重创,三日后去世。


结语

高渐离虽为复仇献身,但他的义举将激励更多被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陈胜、吴广等人的起义就是受高渐离启发。最终,秦朝这座腐朽的帝国被推翻在民怨的洪流之下。

高渐离用鲜血完成了知音的遗愿,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奋斗的道路。他和荆轲的英名,将被众人传颂千古!

举报/反馈

宋斋纪实

14.6万获赞 1.1万粉丝
每天分享纪实类内容,如果喜欢点个关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