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瞿”部的两个汉字,其中包括部首汉字“瞿”和部属汉字“矍”。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都是通用汉字,收录于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而且两字均用作姓氏(“瞿”字更常用),因此值得关注。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瞿。读音有个:

(一)jù。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瞿,鹰隼之视也。从隹,从(目目),(目目)亦声。读若章句之句。”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惊视貌。

(鹰隼的惊视)

既然有“会意”在内,我们就看一下字形演变:

(瞿字的字形演变)

瞿的字形会意很简单,就是上面是两只巨大的眼睛,下面是表示鸟类的“隹”,合在一起表示鸟的惊视。即瞿的本义是“象鹰隼一样的地惊视。”

徐锴《说文系传》:“惊视也。”认为瞿的本义是惊视貌。与典籍内容相符。《庄子·徐无鬼》:“子綦瞿然喜曰:‘奚若?’”陆德明释文:“瞿然,李云,惊视貌。”子綦惊喜地说:“怎么最有福气呢?”《礼记·杂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遇到面庞有几分和父母相似的人就眼神为之一惊,听到和父母名字相同的名字就心里猛地一惊。

(惊视貌)

因此,“瞿”字的本义,我们依据《现代汉语大字典》所列,是“惊视貌”。

瞿也可用于表示雀鸟顾视,警惕地看。宋陆佃《埤雅·释鸟》:“今雀俛而啄,仰而四顾,所谓瞿也。”现在的鸟雀低头啄食,抬头四下看,是它们警惕的特性。

(麻雀在吃食会警惕四顾)

此外,“瞿”还用同“懼(惧)”。害怕;吃惊。《集韵·遇韵》:“懼,恐也。或省。”《尸子·明堂》:“听言,耳目不瞿,视听不深,则善言不往焉。”听话的人不害怕,不心惊,不深刻付度,那么,有良言是听不到的。

(二)qú。这个读音出自《广韵》。用法有三:

(1)同“戳”。戟一类的兵器。《字汇·目部》:“瞿,又与戳同,戟属。”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瞿,亦作戳、作鑺。”《尚书·顾命》:“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孔传:“瞿,戟属。”孔颖达疏:“瞿,盖今三锋矛,锐予属。”

(三棱矛)

(2)通“衢”。四通八达的地方。清高翔麟《说文字通》:“瞿,通衢。”《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九地》:“有瞿地,有重地,有泛地。”(注,今本《孙子兵法》十家注本作“衢”)

(九省通衢的武汉)

(3)姓。《广韵·虞韵》:“瞿,姓。”《通志·氏族略五》:“瞿氏,晋东海王越参军瞿庄,博陵人。”

(三)jí。这个读音出自《集韵》。专用于“瞿瞿”。指居丧视不审貌。《集韵·职韵》:“瞿,瞿瞿,居丧视不审貌。”《礼记·檀弓上》:“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郑玄注:“皆忧悼在心之貌也。”下去殡殓以后,孝子的眼神不定,好像在寻找什么而又找不到的。

瞿的小篆写法如图:

(瞿的小篆写法)

2、矍。读jué。《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矍,隹欲逸走也。从又,持之矍矍也。读若《诗》云:‘穬彼淮夷’之穬。一曰:视遽貌。”会意字。本义是惊惶四顾貌。

(惊惶四顾的出狱人)

关于“矍”的会意方法,我们不用分析,从字形简单直接就可以看出,一只手抓住了“隹”,它想逃跑,于是瞿瞿然左右惊顾,想逃走而不能。

(手中的鸟惊惶四顾)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隹,当作隼,也,当作貌。隼欲走而未能,矍矍然。”他认为这里的隹,应当是“隼”。《玉篇·瞿部》:“鹰隼得逸志也,矍矍,视而无所依之也。”

这里引用的《诗》指,《诗·鲁颂·泮水》,《毛诗》作“憬彼淮夷”,《韩诗》作“穬彼淮夷”宋保《谐声补逸》:“矍、瞿、穬,皆一声之转。”

《易·震》:“震索索,视矍矍。”孔颖达疏:“矍矍,视不专之容。”雷动之时恐慌得双足畏缩难行,双眼惶顾不安。班固《东都赋》:“主人之辞未终,西都宾矍然失容。”李善注引《说文》曰:“矍,惊视貌也。”苏轼《湖上夜归》:“睡眼忽惊矍,繁灯闹河塘。”

《说文》说的另一个本义是急视貌。《玉篇·瞿部》:“矍,遽视也。”《类篇·目部》:“矍,遽视貌。”又急遽。《集韵·药韵》:“矍,遽也。”柳宗元《秘书郎姜君墓志铭》:“不矍矍于进取,不施施于骄伉。”

本义之下,矍还有一个专用词“矍铄”。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后汉书·马援传》:“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这里的矍,用它的本义的引申,就是眼睛有神,铄指的是明亮。

(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晨练)

《说文》所载的这两个本义是互相关联的。

本义之外,矍还有其他用法:

(1)拏(拿)夺。《字汇·目部》:“矍,拏夺也。”

(2)通“衢”。四通八达的地方。

此外,矍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五》:“矍氏,唐有黄州刺史矍璋,又四门博士矍参。”

矍的小篆写法如图:

(矍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73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举报/反馈

谈艺录

19万获赞 6.9万粉丝
专注篆刻、书法、传统文化,专注原创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