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你一个想到的是哪场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还是中途岛战役?但肯定有不少小伙伴儿会调侃道:“是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没错,作为国产电视剧《亮剑》中的经典桥段,这段剧情令许多人都过目不忘。诸如“李开炮、丁炸桥、孔过瘾、楚捧场”,甚至“平安格勒”,都是网友们对这段充满热议的剧情进行“艺术加工”的产物。
那么“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这一桥段,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原型事件呢?首先要说明的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这一角色,其实是以王近山为主要原型,并综合了多位中共开国将军的事迹。因此,“攻打平安县城”这一桥段在历史上也有着高度相似的事件,并且可以说是它的缩影。在这场原型事件中,八路军总计投入105个团约20余万人,创造了击毙、击伤、俘虏日伪军2.5万余人的辉煌战果,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没错,你一定猜到了,这场事件的原型就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
1939年5月,日军多田骏接替杉山元出任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后,开始在华北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囚笼封锁和三光政策。对八路军发起大规模扫荡,甚至还暗中拉拢国民党在华北向山西新军和八路军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原本蓬勃发展的华北各抗日根据地遭到日军与国民党军的夹击,形势变得十分严峻。
剧中的李云龙因为“救人报仇”心切,在不请示上级的情况下就调集部队攻打县城。尽管电视剧中李云龙主要原因是因为缺少电台和上级联系,靠人力来回汇报战机早就失去了;但仔细想想李云龙在赵家峪吃了亏,最关键的因素是自己团部的保卫干事朱子明叛变投敌,趁着李云龙办喜事娶老婆的工夫带着山本一木特种部队摸进了村。
这样的情况让李云龙如何汇报?不被停职检查就算好的了。因此他没的选,只有打一场大胜仗,给死难的乡亲们报仇,干掉山本一木,把之前自己犯的错误弥尽量补回来一部分,拿下平安县城,给八路军开一个攻坚城市胜利的先河。
李云龙这边一打县城,周围各地的日军守军都立马赶来来增援,甚至连太原的日军都有所动作。平安县城周边的几个游击区都有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以及国民党军的地方部队和中央军部队,还有人数庞大的县大队、区小队、民兵等地方武装因为当时缺少及时通讯的手段都摸不着头脑,只能各自派兵拦截本防区内的日军援军。
这些部队就稀里糊涂地成了李云龙战役格局上的棋子,打援的打援,伏击的伏击,忙了个不亦乐乎,正所谓“整个晋西北都乱成了一锅粥”。平安县之战的结果则是,一场混战使晋西北日军损失惨重,各参战部队斩获颇丰,取得极大战果。
而在历史上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早在1940年8月底,就已经向中央军委上报了对华北日军正太路发动破袭战的计划。但直到9月百团大战爆发前,中共中央军委还在研究作战的可行性,因此还尚未批复同意作战行动。这一点与剧中李云龙未经批准,直接行动有很大的相似性。那百团大战又是为何突然就打响的呢?
自从1939年日军实行囚笼封锁后,八路军各个敌后根据地想要相互联系就十分困难,一直想要将打破日军的封锁,但是因为缺乏重武器和弹药,因此又没有能力贸然发起攻击。所以各部都太需要一个机会了。
当八路军按计划开始破袭正太路时,由于此时华北日军兵力不足缺乏预备队,因此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从各个据点抽调兵力前去支援。八路军各部对于破袭正太路应该是有收到风声的,因此当面日军被调走时,八路军各根据地指挥官马上就意识到,这些日军是去增援正太路地区日军,短时间内回不来了。
面对这种一直等待的机会,又没有电台与总部和兄弟部队联系,八路军指挥官们便自主对兵力大大减少的日军据点发起了攻击。这种行为就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般,一处日军被八路军围攻,其它据点的日军派出援军,然后这些据点便也被八路军围攻。
这种情况在整个华北地区如涟漪般扩散开来,真正地是整个华北地区打成了一锅粥。根据战后的统计,八路军参战部队番号达到了105个团,基本上华北的40万八路军所有的团级部队,都参与到了这次作战中来。
百团大战之所以规模会这么大,可能并不仅仅是因为八路军各部积极参战。有可能一开始彭总安排参战的部队就不止22个团,彭总不但在发起进攻时间上,在参战部队数量上也演了一出先斩后奏。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历次对日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取得歼灭日军的战果也是最多的。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
也因为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表现出的实力,日军改变了将华北当成自己稳固后方的认识,从正面战场抽调大量兵力到华北,直到1944年春都将主要的机动兵力用于扫荡敌后根据地。敌华北方面军在其作战记录中也承认:“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日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