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8月26日电(记者黄筱 吴帅帅 崔力)分岗位实训、全要素演练、场馆踏勘、突发事件处理……随着杭州亚运会临近,志愿者培训也进入实操阶段。“希望做最充分的准备,把‘我在窗口写青春’的口号落实在行动上,不辜负自己的亚运志愿者之旅。”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吴泽楷说。
为了让远方来的客人在赛会期间宾至如归,杭州亚运会共招募了3.76万名赛会志愿者“小青荷”。“小青荷”这一名称诞生在G20杭州峰会,取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青荷”的谐音是亲和,代表着志愿者微笑的亲和力。
在亚运村国家(地区)奥委会(以下简称NOC)服务中心,一项关于跨文化交流的培训课程正在开展,参训的是NOC助理志愿者们。志愿者们表示,通过培训自己对亚运会的组织和服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赛事服务中去,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贡献青春力量。
8月17日,亚运会“小青荷”志愿者聆听课程培训。(姚竣仁 摄)
2001年出生的邹佳林是浙江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在今年7月举办的亚洲U16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她提前感受了一把NOC助理的日常。“工作比较琐碎,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邹佳林介绍,NOC助理不仅需要帮助代表团预约训练和比赛所需的班车和场地,还要对接与代表团相关的住宿、餐饮、通信等一系列事务。
“刚开始我也有点紧张慌乱,怕自己不够专业,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能参与到志愿者工作中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邹佳林说。
据了解,除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亚运会服务的还有一些社会志愿者,从事金融业的季岳就是其中一员。他处理好本职岗位的交接工作,从8月16日开始全身心投入到亚运志愿服务中。
“我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这几年也一点点见证着亚运会给城市带来的变化。”季岳说,尽管已经工作两年,但内心还是想多为自己的青春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8月17日,亚运会“小青荷”志愿者踏勘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陈星宇 摄)
学习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吴泽楷说,在亚运会做志愿者会接触到不同国家的人,他想做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
举报/反馈

新华社新媒体

4154万获赞 371.5万粉丝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实时发布国内外重大新闻
新华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