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4“猎鹰”空对空导弹是美国研制的短程空对空导弹,也是美军装备的第一种空对空导弹,1956年开始服役。
基本参数
长度:198厘米
直径:16.3厘米
翼展:50.8厘米
重量:3.4千克
最大速度:3马赫
有效射程:9.7千米
1946年,美国休斯飞机公司获得了编号为MX-798的研究项目的合同,要求开发一种亚音速空对空导弹。1947年,项目编号改为MX-904,导弹的速度要求超过音速。原计划该导弹是自轰炸机上发射,作为其自卫火力,但1950年后决定将其装备战斗机,负责截击任务,预计用来对付携带原子弹的大型轰炸机。1949年,军方编号为XAAM-A-2的导弹进行了第一次试射,并给予了“猎鹰”的昵称。1951年美国空军将其编号改为F-89,1955年又改为GAR-1。直到1963年,才改为三军统一编号AIM-4。
“猎鹰”导弹采用圆柱形弹体、半球形天线罩,其中弹体为镁合金铸件,导弹头部靠后为4片梯形翼面,在弹体上呈十字形布局,也为镁合金制造,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而弹尾则装有4片方向舵,也呈十字形布局。“猎鹰”导弹主要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方式,采用比例引导方式。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服役的空对空导弹,“猎鹰”导弹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限于当时科技水平和空对空导弹设计经验的匮乏,加上项目设计初衷颇有问题(为轰炸机研制一种自卫武器),这决定了“猎鹰”导弹的总体设计相当失败。早期的“猎鹰”导弹有一个小型破片战斗部,重3.4千克,由于战斗部威力太小,其杀伤半径也很小,限制了“猎鹰”导弹的战术运用。更严重的是“猎鹰”导弹的战斗部没有配备近炸引信,而且引信安装位置也不太合理。这两点使得“猎鹰”导弹必须采用直接撞击的办法才能杀伤目标。后期型号进行改进后,这些问题才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