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话剧《蓟州疑云》在尼山圣境尼山大讲堂湛露厅上演。作为第一季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的优秀作品,《蓟州疑云》小剧场版时隔一年来到了尼山圣境,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剧体验,现场观众化身“福尔摩斯”,与演员一起展开了一场沉浸式的探案之旅。
话剧《蓟州疑云》改编自《水浒传》第四十四回至四十六回,将原著中一带而过的“裴如海被杀” 一案重新结构并演绎,以蓟州城巡尉的视角,抽丝剥茧,环环相扣地呈现该案。一时之间,蓟州被疑云所笼罩,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如同藤蔓般缠绕着的复杂案件被一点一滴拆解开来,观众与演员共同努力侦破了这起惊奇悬案。
古典文学的“现代化转译”并非易事,因此十分考验主创人员的改编功力。在话剧《蓟州疑云》中,导演兼编剧张肖并没有选择《水浒传》中大众所熟知的角色作为主角,而是另辟蹊径地新增了两个角色——蓟州巡尉施耐庵和小铺兵,并且注入了他本人多年来对戏剧、生活的体验,最终采用悬疑类型化的演出形式呈现出来。
话剧《蓟州疑云》虽具备悬疑剧类型化的特征,然而,张肖在处理剧中人物时既关照到每一位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并未将“负面人物”过度“脸谱化”。无论是主角施耐庵和小铺兵,还是石秀、杨雄、潘巧云等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绝对坏人,不断引发观众对于情感的追问、忠义的思辨以及人性的审视。
音乐、舞美、道具、表演等方面也颇具亮点。在音乐表达方面,祁勃力作曲搭档张肖作词,古风音乐结合现代音乐,再加上现场乐队的锦上添花,在不同剧情发展阶段贡献了不一样的情绪。在舞美和道具方面,像是在演出中多次出现的灯笼便给予了观众充分的解读空间——疑雾重重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这盏灯到底是照亮了自己,还是留下了阴影?在演员表演方面,人物动作借鉴了传统戏曲艺术的假定性手段,小铺兵在迎儿面前踮脚的夸张诙谐表演都惹得观众会心一笑。
作为一名青年导演,张肖希望通过话剧《蓟州疑云》能够尽力展现他心目中理想戏剧的模样——纯粹、充满仪式感并且富有戏剧特性的。而他正通过一次次创作、一部部剧目,一点点地搭建理想戏剧的拼图。
作为从曲阜走出的青年导演,张肖此次回到家乡演出自己及团队创排的两部戏《子与阳货》和《蓟州疑云》,他希望借由带来的两场演出,能够为家乡注入戏剧的活力,为焕发曲阜作为孔子故乡的文化活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鼓励更多人走进剧场、了解戏剧,看到他心目中戏剧最真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