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某些小景区,“介绍”往往翻译成introduction of,但更地道的翻译是introuction to。前者在语法上凑合,语义上有点问题;后者语法正确,语义准确,是地道的表达。

动词introduce是及物动词,所以可以有

【例句1】I will introduce the Summer Palace next class. (下节课我将介绍颐和园。)

introduce是动作动词,相应的动作名词是introduction。

在汉语里,“介绍”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究竟是动词,还是名词,可以瞻前顾后推断出来,比如“介绍颐和园”的“介绍”是动词,而“颐和园的介绍”的“介绍”是名词。

汉语是音形义兼顾的文字,相当于二维码,故而字符流和语音流都比较简洁,所以“瞻前顾后”的认知心理压力比较小。

可是古希腊语、拉丁语、英语等欧洲语言是表音语言,其字符流和语音流都比较长,故而“瞻前顾后”的认知心理压力就很大。为此,这类语言便强化“信息凝集”,从而减缓认知压力,其中一种措施便是将词语加上不同后缀区分词性,比如introduce(动词)→introduction(名词),这样就一看到单词就知道词性,不用“瞻前顾后”了。---以上“瞻前顾后”和“认知压力说”系笔者猜测,有待系统性发展。

回到introduction, 它既然是名词,就得遵守名词的规则--名词不能带宾语,所以introduction the Summer Palace是不合语法的。

可是,有时候还想有“宾语”信息。对汉语,我们用“颐和园的介绍”或“颐和园介绍”来表达。英语的习惯是用of短语来补充原宾语的信息,即introduction of the Summer Palace。

也就是,introduction of the Summer Palace的语法没有问题。提醒一下,这个逻辑下来的of就如同不定式to, 只是一个标记符(与正统介词有距离)。

注意上述introduction of的逻辑并非英语的固有方式。这是因为of在古英语中是off的弱形式(unstressed form)。中古英语(1150年-1500年)用of愣用来对译拉丁语的de, ex,特别是古法语的de, 才逐渐形成了introduction of这样用法的。

拉丁语de用来表达“属格(genitive case)”。“属格”大体相当于名词用作表达相应属性的格变形。英语里没有属格一说,但效果上,introduction of the Summer Palacethe Summer Palace相当于名词introduction的属性(拉丁语的格要对单词作“屈折变形)。

拉丁语de的用法很多,这造成其对译词of的含义也很多。比如,of除了作为名词补语符, 还有个常用的含义--“属于”,比如the schoolbag of John(约翰的书包;安格鲁撒克逊方言用John's schoolbag)。

单词一旦多义就容易发生歧义,比如the killing of John的John究竟是杀手(按“属于”的逻辑),还是被害者(按“补充宾语”的逻辑)呢?语言的常态功能是交流工具(不是文人玩文字),要尽可能要消除信息模糊。我们觉得万能词好学好用,但其实学语言的真谛是“精准表达。

我们再来看introduction of the Summer Palace,前面已说过它可以按“补充宾语”的逻辑来理解,但其of也容易让人想起属于格。虽然母语为英语者看到后面the Summer Palace就知道“属于格”应该排除(常态下,物品不具有“所有”的资质),但这毕竟要“顾后”才能达至排除,故而感觉不地道不自然。

当然of还有一种用法--表达部分与整体关系,如one student of our class的one student是部分,而our class是整体。就“颐和园介绍”传言,我们肯定不想表达“介绍”是颐和园一部分。一方面这不是事实,另一方面把“介绍”视作“圆明园”的一部分,则前者分量在语感上也过于突出了。

比较长的一篇论文,如果有introduction部分,而且作者也倾向于认为该introduction是论文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可以用introduction of the dissertation/paper。

上面已经谈到了of的三种用法,还有其它种种用法,这肯定会浪费沟通双方排除歧义的认知成本。

部分与整体”和“所有格”的意境如下图所示。

介词to的语义比of少得多,其语境大体如上图最右侧那个所示。to源自西日耳曼语*to,再往前可追到原始印欧语词根*do-,后者含义为to, toward, upward。因此to是“趋向标靶”的”趋向“,类似汉语的顺藤摸瓜”的”。

Introduction之目的自然是为了去认知后面的名词对象, 因此introduction to the Summer Palace的语义就很逻辑,也不会有歧义和误导,所以母语为英语者觉得地道。

在汉语中,我们也会说“对圆明园的介绍”,它可以翻译成introduction on/about the Summer Palace吗?答案是否定的。

只要把introduction换回introduce就明白了,即introduction on/about the Summer Palace→introdue on/about the Summer Palace,而introduce是及物动词,它直接跟宾语(无需介词来引导)。

为什么introduction of the Summer Palace语法正确呢?这是因为of是名词补语符号,不是常规介词,所以introduction of the Summer变成introduce of the Summer Palace,而不是introduce of the Summer Palace。我们觉得on/about比of更到位,是因为把这里的of理解成普通介词了。

举报/反馈

找逻辑学英语

1.4万获赞 1.5万粉丝
专业英语,985大学教授,北京市优秀教师
教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