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庐山的历史,首先要说庐山的地质史,要说庐山的资源,首先要说庐山的地质资源,要说庐山旅游的文化品位,首先要说庐山的地质文化。

庐山地质旅游资源具有久远性、系统性、完整性、品位高、内容丰富的特点,既丰富又奇特,具有极高的美学、旅游与科学考察品位。

1、没有山脉的孤山:一山飞峙大江边

庐山在长江和鄱阳湖之间

长江一出三峡,出宜昌,狭长而汹涌的激流,突然宽阔而舒缓起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从宜昌到南京,一马平川,长江两岸很难看到高峻的山峰了。只是在九江地面,突然耸起一座庐山。

所以,毛主席诗写“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上庐山的公路不像上井冈山那样蜿蜒而上,而是旋转而上的。所说,有人还实地数了一遍,上庐山的公路还真有四百旋左右。

庐山和南昌的西山是鄱阳湖畔的两个孤山

在鄱阳湖边上,有两座飞来峰:一是南昌的西山,二是九江的庐山。庐山和西山都是没有山脉的孤山,都是历史名山。

2、拔地而起、地垒式断块山

断块山地是受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局部翘起形成的山地。断块山按断层形式分为:地垒式断块山和掀斜式断块山。

一种是掀斜式断块山:山形不对称,一侧为翘起上升,陡峻且较短,另一侧是缓缓倾斜的掀斜式山地,山坡较缓较长,向盆地或谷地过渡,山体的主脊偏居翘起的一侧。如中国山西五台山,西侧沿滹沱河断裂带掀斜,形成“五台”,山体陡峻,直下滹沱河谷地;东侧舒缓,向台怀盆地过渡。

另一种是因两侧的断层作用而整体抬升的地垒式山地(horst block mountain),又称地垒山。如中国江西庐山、山东泰山、陕西华山等。两侧山坡较对称,为陡立的断层崖,即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山坡线较平直,与相邻的谷地或盆地间有明显的转折。在岩层产状接近水平的地区或高角度断层,形成平顶山(桌形断块山)。

断块山地侧方多呈断崖绝壁。

庐山的山势多为直上直下,壁立万仞

庐山这种断块上升的山势,东北、西南的山势平缓,而东南部和西北部山体陡峭,有许多断崖陡壁和深峡幽谷,如五老峰、龙首崖、仙人洞等,都是悬崖壁立千尺,如刀劈斧砍,全是峭壁。

庐山龙首崖

庐山的山形像个椭圆形的鹅蛋,其延伸方向是东北走向西南,山的断层与山的走向是一致的。如庐山北面的剪刀峡,峡顶海拔1119米,与牯牛岭相接,而峡底的莲花洞仅208米,落差900多米,所以,连接这两处的好汉坡小道就险峻难爬。

又如牯牛岭西谷边沿的大天池山、天池寺、佛手崖到山下的东林寺、西林寺,也是高达1000米左右峭壁,却有长20余里、多至99盘的艰险山路。

断块山地与断陷盆地多共生,呈平行排列,这是一种共轭补偿现象。庐山的块垒式断块就构成了许多断崖峭壁和飞泉幽谷,也构成了庐山顶端的一些宽衍盆地。

庐山的地形是“外奇内秀”,边沿的山峰极为陡峭,而山峦上起伏不大,峰岭之间的谷地相对宽展,整个庐山呈现出外陡上平的态势。

庐山上的牯牛岭海拔1165米,它两侧的谷地平坦宽阔,都有几平方公里宽阔平坦的地面:一块长冲谷(东谷),一块是大林冲谷(西谷)。这是一般高山所少见的。南宋的吉安人、宰相周必大游庐山,就说“上尽诸峰地转平”。

(此段重复。删除!)山上的牯牛岭海拔1165米,它两侧的谷地平坦宽阔,都有几平方公里宽阔平坦的地面:一块长冲谷(东谷),一块是大林冲谷(西谷)。这是一般高山所少见的。南宋的吉安人、宰相周必大游庐山,就说“上尽诸峰地转平”。

牯牛岭西南边的芦林,是庐山顶上的又一盆地,海拔1042米,但从芦林大桥到石门涧溪水出口处,全长4500米,却陡降820米,期间全是深峡幽谷,难窥天日,黄龙潭、乌龙潭、神龙潭、石门涧瀑布就像台阶一样,一层接一层地汇集在这些溪流的两侧。

3、山、湖共生、上下一体

10亿年前,庐山在浅海沉积的古老地层中经过反复抬升和陆沉,最终浮出水面。

约1.5亿年前至6千万年前,“燕山运动”这个造山运动初步奠定了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貌骨架,从而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形成了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弧形山脉,庐山和鄱阳湖一带就处于这一山脉的顶部,庐山受到南北方向的挤压,而向东西方向伸张,庐山山体成“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在这个复杂的地质过程中,地球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火山运动,地壳深处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隙向上想涌出地面,却被厚实又坚硬的砂岩死死压住,岩浆虽然冲不出地表,却把厚厚的砂岩顶出一个庐山。

同时,由于庐山一带的基底是已经刚化变硬的古老岩石,它不再弯曲褶皱,就主要表现为上升和断裂。在庐山中部的仰天坪一带,发生了东西向的逆掩断层。

什么叫逆掩断层?

断层为正断层和逆断层两种:正断层是上盘相对降低,下盘相对上升。而逆断层则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高角度逆断层倾角>45°,常在正断层发育区出现。倾角<45°者称为低角度逆断层,其中30°左右或更小者称为逆掩断层。断层规模愈大,推移距离愈远,断层面倾角也愈平缓,有时断层面呈波状起伏。逆掩断层常显示出强烈的挤压破碎现象,形成角砾岩、糜棱岩等构造岩。

由于这种上升和断裂,整个庐山以仰天坪为界,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山的北部以大月山为中枢,穹起如龟背,牯岭就在此段;山的南部又以“康王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岭。

康王谷,又叫庐山珑,康王谷里的溪水的源头是“谷帘泉”,又叫“庐山河”。为什么这条峡谷、这股泉水都以“庐山”命名?因为这条峡谷是庐山最长最深的峡谷。

现在我们测量出汉阳峰海拔1474米,是整个庐山的最高峰。但而明代的徐霞客来到庐山,没有仪器,没有设备,只是用眼睛四周一看,用脚四处一走,就说整个庐山,仰天坪这个地方最高:“此坪则为僧庐之最高者。坪之阴,水俱北流,从九江;其阳,水俱南下,属南康(今星子县)。“此坪”就是庐山的仰天坪,它不仅是地质构造上和地形的一条分界线,也是庐山水系的分界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徐霞客是多么的厉害。比明代徐霞客更厉害的,是东晋的陶渊明。

陶渊明归隐到故里,在这条庐山珑(康王谷)发现了优美的自然景色,闲恬的生活情景,这与当时的动荡、混乱的年代形成强烈对比,于是他以此为现实原型,写下《桃花源记》,作为他世外桃源理想社会的现实基础。

3千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西面的庐山山体持续地断块山抬升,而与此同时,东南面却出现地堑式下陷,鄱阳湖盆地初具雏形,成为一片浩淼的水泽,于是“平湖浸山脚”,庐山与鄱阳湖这对“孪生姊妹”正式诞生。

庐山,北面,是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东南面,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山、湖、江“三位一体”的结合。

平湖浸山脚,庐山就在鄱阳湖边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边是峰,这边是岭。苏东岭虽然是个文科生,其名诗名篇还写出了科学道理。

另外,都昌的老爷庙一带为什么有亚洲第一大沙场?因为风吹过来,碰到庐山山壁打回去的旋风,是一重要原因。

庐山的山体不算大,绝对高度不高,却给人的感觉特别陡,特别高。

为什么?

因为庐山没有绵延的山脉,没有起伏的山峦,直上直下,相对高度高出四周平原1440米,基压江湖,才显得巍峨高峻,凌空而起,峰逼霄汉。

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由东北向西南,长约29公里,宽约16公里,总面积约302平方公里。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庐山山体的岩石,在地质年代上,有元古代的、古生代的和新生代的,只缺中生代地层;在岩石种类上,有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石的岩性,影响了庐山地形的生成和景观构造。大月山、五老峰、铁船峰、三叠泉、石门涧等的砂岩,岩性坚硬,构成山峭崖耸,峻岭峭壁,质朴浑厚,线条简洁。而牯牛岭、女儿城、日照峰、太乙峰、上霄峰、大天池山等,岩性较硬,这种软岩构成峰脊山背、低谷浅丘,线条精褶。由砂页岩形成的庐山山体,植物覆盖率很高,极少有岩石裸露,所以,庐山风光秀丽幽雅。

约300万年前,地球变得寒冷起来,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时期

庐山冰川的冰碛石

这是庐山现在的照片,是当年的历史的印记。

所谓“冰川”,就是冰的河流,她流动的不是河水,而是夹带着大小石块的冰碴,她不是汹涌澎湃的流动,而是巨大的冰碴推搡着石块,缓缓有力地向前涌动,从而打磨出庐山的山体模样。

当年的冰川塑造了庐山现在的山体结构

冰川流经的山隙谷地,形成特殊的冰碛地貌:冰斗(窑洼、从牯岭到三叠泉的途中、大月山东北角的大坳)、冰窖(如琴湖、芦林湖)、冰坡、刃脊(含鄱口)。

庐山芦林湖

U形谷:即冰川行进的谷道,地质学上称为“冰川谷”(长冲谷、大林冲谷、七里冲、石门涧、庐山垅、王家坡)。水有水路,冰有冰道。先是汹涌湍急的涧水,长年对山谷的冲刷、切割、推击,山谷形成V形谷,V形谷再经冰川千万年的侵蚀、刨切、铲削,V形谷就形成U形谷。

冰川刀脊

刃脊:含鄱岭,海拔250米,两坡陡峭,形似鱼脊。刃脊变成的山脊,更为峻峭。

庐山含鄱口的那条山道就是冰川刀脊

冰桌:庐山有块两块叠加的巨石,底层的那块长9米,宽6米,高4.5米,略小的那块突兀横加其上,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硕大雄鹰。人称“飞来石”。

庐山两处的冰川冰桌-飞来石

地质学李四光认为它不是“飞”来的,而是被冰川运动“推”来的,因为它的岩石成分与陨石成分根本不同,而与牯牛岭上部的岩石成分一样,是以石英颗粒矽质胶结而成的砂岩。所以,它们不应叫“飞来石”,而应叫“推来石”

李四光在庐山发现多处第四纪冰川遗址,庐山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2001年3月,庐山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为500平方公里,属大型地质公园。所以,小孩在读小学、初中、高中时,应该看看到地质公园接受科普知识。庐山搞夏令营活动大有潜力。明白了这段庐山地质史,就能把资源的潜在优势转成旅游的现实的效应。

庐山博物馆里介绍了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四个地质特征:

第一、庐山有一个完整的元古代(2500-543百万年)天然地学断面,记录下了地球20亿年的地质发展历史特征。

第二、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极为罕见,且典型突出,尤其是盖层中的固态流动褶皱构造十分发育,其规模之大,举世少有。

第三、在庐山迄今共发现100余处重要冰川地质足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规程、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纪录,是一种发生在中国东部地区少见的中纬度、中山区的山麓冰川,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基地。

第四、庐山的地貌景观丰富而独特,是一种由地垒式断块山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浸蚀地貌景观互相叠加而成的一种复合地貌景观。

历史,成就是现在,也导引了未来。

了解庐山,从地质开始。

主要参考文献:

吴宗慈:《庐山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吴宗慈:《庐山续志编》江西文献委员会编,1947。

周銮书《庐山史话》(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版)。

熊炜、徐顺民、张国宏《庐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陶勇清:《庐山历代石刻》,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陶勇清、陈传席:《历代庐山书画赏析》,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罗时叙《庐山别墅大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庐山博物馆编著:《牯岭上的石头屋——庐山别墅》,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李梦阳等编:《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总顾问:钟起煌,主编:朱瑞熙、孙家骅,中华书局1995年版。

陈政主编:《世界文化景观——庐山》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文中图片主要引自上述文献)

举报/反馈

江西发布

68万获赞 9.7万粉丝
及时、准确、权威、专注。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