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逛街时看见衣服很漂亮,可朋友都说不好看,就会质疑自己的眼光;
有时做出正确决定,但别人都持反对意见,自然而然会觉得自己是错的
或者,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可如果大家都在指责你,就开始自我怀疑

其实,这就是著名的“韦奇定律”即便你有自己的主见,但如果10个朋友的想法都和你相反,那你很难不动摇。

每个人一生中都做出各种决策,大到择业、婚恋,小到出行、购物等。而人又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周围都有家人、亲戚、朋友和同事等人际交往圈。因此,在准备做出决策时,不可避免就会咨询他人的意见。这时,就必然面临韦奇定律的困扰。

01

哪些人容易被他人影响?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评价”似乎从未缺席。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容易被他人影响?

倾听

生活里,你一定遇到过两类人,一类人别人说什么,他们都会过度解读,或者揣测别人的意思。而另一类人,根本不管别人说什么,听过就过了。 你觉得哪种人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呢?


答案显然是前者。过度解读别人话的人,容易被别人影响;而听过就算的人,不易被别人影响。


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刚跟别人聊完天,就开始猜测别人的意思,分析别人为什么那么说,那么别人的任何情绪都会直接传递给他。比如,别人因为其他事情在生气,说话声音大了点,他就以为在针对他;或者别人在思考一些事情,没有跟他打招呼,他就以为别人对自己有意见。

绝对

判断一个人是否容易被影响的第二个参考依据是:他说话是否常常很绝对。


有些人的想法是非黑即白的。一件事到他们脑子里,不是对的,就是错的。那么这样的人也容易被影响。在做出判断的过程中,非黑即白的人有明显的界限。如果一些话帮他们突破了那个界限,那么他们的观点就会改变,而理解灰色地带的人,他们没有明显的观点界限,只言片语是很难改变他们的观点的。

期待

判断一个人是否容易被影响的第三个参考依据是:他是否对别人抱有期待。


对别人常常抱有期待的人,往往容易被影响。举个职场的例子,上司突然交代:“这个你稍微处理一下。”这里的问题就出在了“稍微”这两个字上。因为没有清楚地说明,定义就会很模糊,要靠那些没说出来的所谓意会来“完成让上司满意的工作”。这是因为上司对下属抱有期待,觉得他能猜出自己的心思。但是,期待一旦落空,自己只能被不好的结果所影响。而交代清楚的上司,不期待下属拿到超预期结果的上司,就不会被影响。

睡眠

太在意自己睡眠的人,容易被影响。睡眠虽然重要,但是如果你过度在意,就会养成“容易被情绪影响”的习惯。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睡眠的学者当中,有人因为生活忙碌而每天都睡得很少,但精神仍然饱满,充满活力;也有人必须要睡足需要的时间。他们的共通点是,不会过度在意自己的睡眠时间,反而担忧“要是睡不着,怎么办?”“今天晚上不知道睡不睡得着?” 像这样天天为夜晚的睡眠状况担心,才是不好的征兆。


看重睡眠的人,也容易看重一些别的事情。他们的精神和注意力,总是被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所牵绊。

02

在意别人的评价,是自找的悲哀

人生在世,难免会受到别人的评价,有好的夸赞,也有不好的诋毁。但真正能决定你价值的,不是它们其中任何一个,而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莫言当年凭借《红高粱》一炮而红,在文坛一时风头无两。


每次行业聚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凑到跟前,一口一句“莫老师”,不是夸他会讲故事,就是赞美他的文笔。


他却始终对这种吹嘘互捧的聚会保持警惕,能不去就不去,一心待在宿舍里闷头写书。


2012年获得诺奖后,莫言很长一段时间没再出新书。


这时候,又开始有人明里暗里地嘲讽他江郎才尽,甚至还有人写信过来诋毁他的作品,辱骂他的人格。面对这些恶评,他一直不闻不问,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沉淀、写作。


后来《晚熟的人》一经问世,全网畅销近百万,一举成为对所有非议最有力的回击。 就像他在采访里讲的:“外人的评价是很难进入内心的,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你。真正对自己评价最准的,还是你自己。”


漫天的赞誉和夸奖没有让他迷失,如潮的非议和揣测也没有让他失落。面对外界的声音,他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的自知。


因为写作这么多年,阅尽世事,也写尽人性,他早已明白:人生有一种自找的悲哀,是活在别人的嘴里。

03

别跟着别人的节奏活

豆瓣网友@脑子曰曾讲过她妈妈的故事。


她的妈妈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家国企做会计,工资不高,只够勉强生活。20多岁结婚后,妈妈就开始一边工作,一边相夫教子。


家人都以为妈妈的人生,会像大多数结了婚的女性那样,每天做家务、看孩子、照顾家人。


突然有一天,妈妈开心地告诉爷爷,她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并且拿到广州一个会计事务所的offer。


爷爷听了后不以为意:

“你都这个年纪了,瞎折腾什么?不就是考了个证吗?能有多大用处?”

不论妈妈怎么说,爷爷就是不同意她去外面发展,但是不甘心的妈妈还是悄悄跑去了广州。在事务所工作了几年后,妈妈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总监,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每个人的人生节奏不同,有的人24岁结婚,有的人24岁还上学;有的人28岁功成名就,有的人30岁仍然居无定所。


别跟着别人的节奏活,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04

别活在别人的嘴里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没有人是完美的。


所以,别再活在别人嘴里了,我们自身面临的压力已经那么多,何苦还要给自己施加来自别人的压力?我们做真实的自己,同样也会有人喜欢我们,有人不喜欢我们。可是至少,我们自己是喜欢自己的。


有人二十五岁结婚生子,婚姻美满;有人三十岁迟迟未嫁,七大姑八大姨纷纷前来劝说,安排你的婚事。


他们不理解你的生活方式,他们甚至干扰,不尊重你的生活方式。你回顾一下他们的一生,好像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人生短暂,请别活在别人的嘴里,更不应该活在世俗里,活在别人的看法里!


真正活明白活通透的人,都是只活自己,别人的好话,难听的话,不当真,也不较真,认真优雅地活好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善待!

END

其实心理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近年最受关注的如何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恐慌等情绪,都在范围内。我们学习心理学不仅是为了成为心理咨询师,更是为了可以做自己的心灵导师,自我调节。

然而心理咨询作为一项专业技能,不仅仅需要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心理学理论,更需要专业指导和练习。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想考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师证书,欢迎你来找我~

举报/反馈

华东人才心理教育

2652获赞 537粉丝
育儿/职场/个人发展,用心理学解决实际问题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