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圈崭露锋芒后很少亮相于戏剧圈的徐昂,近日低调出现在了北京人艺外请剧目邀请展中上演的话剧《调查》主创名单当中。这部原创军旅题材作品虽然出品方并非人艺,但除了编剧之一应良鹏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其他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灯光设计、舞台监督等,几乎都来自北京人艺班底。剧中故事发生在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新疆航校,一起关于离奇撞机事件真相的“调查”,揭开了一场充满反转的“谜案”。由于演出前基本没有什么宣传,因此这部戏到底会是什么样,和它所涉及的空军历史题材一样,充满悬念,令人好奇。

拉开大幕,只见首都剧场的舞台上,厚重的军校仓库铁门、巨大的军用飞机残骸,灯光昏暗的庭审现场,全男班演员军人制服出演……一切都给人严肃之感。但随着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人物登场,使得充满激辩的听证会陷入扑朔迷离的“罗生门式”迷局,同时也让人不断沉浸在密集的笑点当中。虽然《调查》是一部严格遵守“三一律”的主旋律题材作品,但在充满紧张情绪、三方针锋相对势力的政治斗争中,融入大量的喜剧色彩,颇有些举重若轻的巧妙,让人不会觉得将近三个小时的庭审戏太过冗长沉闷,还能从中了解到不少航空知识与历史背景。

在这个悬疑加喜剧的舞台上,徐昂导演给这些他非常熟悉的人艺演员们很大的发挥空间。很多观众都很惊喜以往经常处于配角的高冬平终于站到了反派主角的重要位置上;扮演特派专员的于震,表演更加沉稳诙谐、张弛有度;米铁增、兰法庆、王刚、邹建、刘辉、雷佳、荆浩、孙星、杨明鑫等人艺老中青名角,也一个个都献上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有些颠覆其平时在人艺舞台形象的突破性表演。而最终的结局,会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国空军从无到有的非凡历史,正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险恶环境中坚定信仰、不断斗争和奋发进取的努力成果,达到了作品想要传达的效果。

看了《调查》之后,有些观众将其比喻为“低配喜剧版《哗变》+《十二公民》”。也许是因为徐昂本身是深受《哗变》等经典剧目影响的北京人艺人,而且曾执导过《十二公民》电影,这次导演的又是一部庭审戏,参演的演员也有很多重合,让人难免会产生相关联想。但《调查》从剧本创作来说,和《哗变》《十二怒汉》等经典剧作还是有本质不同的。北京人艺流传着一句经典名言:“演不好戏的人演戏,演得好戏的人演人。”这句话虽然是说演员,但对于剧本创作来说同样适用,判断一个剧本水平,可以看看它到底写的是“人”还是“戏”。《调查》作为一部命题作文,虽然编剧、导演和演员们尽力争取让其更加生动、好看、充满悬疑和喜剧色彩,但仍难避免一些段落存在着“为写戏而编戏”。因此,剧场里虽然常常洋溢着笑声,观众也很明白主创想要表达的主题,但静下心来细品,也会对一些人物和情节的刻画与处理产生不够满足之感。

比如满口天津方言、动作滑稽浮夸的赵翻译,作为喜剧效果出现,点到为止即可,但如果太过频繁和夸张,那么就不太符合当时的环境和人物的人设;还有作为证人出场的两位医生,原本可以通过心理学角度或者彼此的矛盾,带来更多有深度有内涵的人性分析和戏剧冲突,但目前只承担了搞笑的功能,让人颇感遗憾。

不过,瑕不掩瑜,《调查》确实有很多的努力与探索,也充分发挥了北京人艺台前幕后演职员们的优势。而人们将《调查》与《哗变》相提并论,也表达了大家对《哗变》这样经典作品的怀念与致敬以及对潜力巨大的创作者更多的期待。

来源:北京晚报  王润

流程编辑:U031

举报/反馈

京报网

1481万获赞 112.3万粉丝
北京日报官方网站·首都视角天下观
北京日报官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