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赵吃利培酮一年了,一直觉得自己挺好的,可是最近突然手抖的厉害,筷子都拿不稳,有时还会流口水,这些不适症状深深的困扰了他,也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王的这种症状呢?听药师来为您揭开“谜团”。


答案就是:锥体外系反应。

01 什么是锥体外系反应


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当此调节功能失调,出现的反应即为锥体外系反应。


02 为什么会出现锥体外系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断了脑内的多巴胺受体,而调节肌肉协调运动与平衡的功能有赖于其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动态平衡,当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抑制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减少,而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相对增多,则会出现锥体外系反应


03 锥体外系反应都会出现哪些症状


①胆碱能神经亢进的症状,出现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帕金森综合征样症状;


②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

③静坐不能,出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吸吮、舔舌、咀嚼。

04 哪些药物可导致锥体外系反应


锥体外系反应常见于精神科,主要是由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同抗精神病药物之间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值得关注的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五氟利多等风险较高,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风险居中,而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风险较低。


除了抗精神病药,其他药物也可能导致锥体外系反应:


05 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怎么办


①轻度的锥体外系反应若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没有给病人带来明显痛苦,且又能耐受,可不予特殊处理。


②较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如面部呆板、眼神呆滞、上肢屈曲、慌张步态、坐立不定、心神不安、烦躁、急性肌张力障碍发作等,可给予对抗药物治疗,若不能减轻者,可减低药量或停药。

③对于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如活动不能、自理生活困难、吞咽困难、反复发作的急性肌张力障碍、较重的静坐不能等,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并给予对抗药物治疗,必要时补充液体行支持疗法,加快药物的排泄。

举报/反馈

上海市精神卫生谷富

9774获赞 4.7万粉丝
擅长青少年抑郁、厌学、学习困难、心理叛逆、网络成瘾、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适应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恐惧症、强迫症、社交恐怖、失眠,睡眠障碍、躁狂分裂症、精神障碍、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及一些疑难病例等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心理疾病、心理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谷富,精神卫生专业 主治医师 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健康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