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一直有对外和亲的传统。

恰恰那个经常被人吐槽“奇葩”朝代的明朝,却是罕见的唯一一个没有对外和亲的朝代。

而和亲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拉拢、维护中原王朝的统治,因为在过去,中原农耕民族一直面临着被游牧民族入侵的危险。

因此,和亲在历史上被抬升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

其中的典型代表汉王昭君、唐文成公主也成为了民族关系融合的“巾帼英雄”。

对于这两人,我们都很熟悉,相比于王昭君悲惨的命运,文成公主反倒是上我们认为过得比较“幸福”。

其实,世人只知道她入藏后得到松赞干布宠爱,受藏族人民爱戴。

却不知道这种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没几年松赞干布就去世了,那么文成公主的命运呢?

01“唐朝宗室之女”

虽然文成公主在汉、藏历史上都非常有名。

但可惜的是,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了她的出身,比较靠谱的是文成公主是唐初名将李道宗的女儿。

因为李道宗与李世民算是李家同辈,加上李道宗为唐朝建功立业,所以被封为江夏王。

因为这层关系,文成公主有了唐朝宗室之女的身份。

唐朝初年虽然在李世民治下武德充沛,但与西域异族交战,仍然避免不了严重的人马损失。

为此,当西藏被吐蕃统一已成定局,且藏王松赞干布有意交好,迎娶一位唐朝公主的时候,李世民自然没有理由反对。

问题在于李世民贵为唐朝皇帝,于公于私都不会乐意让亲生女儿远嫁到高原苦寒之地。

但这个问题也不难,皇帝女儿不能去,再从宗室中找一个不就好了。

反正吐蕃远在万里之外,他们怎么会知道这里面的“小九九”。

于是,李世民随即在宗室中开始选拔,很快就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这个人就是年仅17岁的“文成公主”。

选定之后,文成公主随即身份从郡主升为公主,并被指定派往吐蕃,嫁于藏王松赞干布。

为了消除文成公主的思乡之情,李世民特意让江夏王李道宗,亲自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

双方在现如今的青海玛多县境内相遇,自此文成公主再未回到中原。

我们知道,松赞干布在迎娶到心心念的大唐公主后,一直对其呵护有加。

为了缓解其思乡之情,不仅特意按照中原宫殿为其建造了“布达拉宫”,而且下令禁止了藏民的某些传统习俗。

可见,松赞干布对于文成公主的喜爱,而文成公主显然也幸运地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尽管这里是落后的高原苦寒之地。

那么,文成公主在西藏的生活,真的能够一直幸福下去吗?

02“被牺牲的人生”

世人都知道文成公主在西藏过得不错,有疼爱自己的丈夫,也有爱戴自己的子民。

因为背后有强盛的大唐王朝,更因为从中原带来了丰厚的“嫁妆”。

即一批能工巧匠,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这为落后的藏族人民带来了福音。

西藏因为地处高原地区,过去根本没有多少人生活。为数不多的还分布在各个原始部落里,相隔非常远。

因此,长期以来西藏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文字、制度,甚至连统一的政权都没有。

直到松赞干布这一代,西藏才开始成为一个整体延续下去。

但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并没有耽于享乐,而是雄才大略开始效仿中原汉民族建立起自己的制度、文化,及先进的生产作业方式。

而这一切,因为文成公主的到来被变为现实,有了文成公主这层关系,吐蕃王朝就能站在大唐王朝这棵大树底下“蓬勃发展”。

正因为文成公主的到来,改变了西藏落后的奴隶制度、生产方式。

所以,文成公主不仅是松赞干布的“座上宾”,而且被藏族人民奉若神明。

因此,文成公主还有一个藏语名字,“甲木萨”,即汉女神仙。

想必在那些美好的日子里,文成公主也会为此消解自己的思乡之情,甚至可能有那么一瞬间,她有了说服自己永远留在吐蕃的心思。

然而,事实会按照文成公主的计划来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因为在仅仅九年以后,年仅36岁的松赞干布就突然去世的,而且死因至今都是一个谜。

松赞干布的死,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文成公主的命运,历朝历代,前朝皇帝的遗孀几乎很少能有好结果的,吐蕃王朝自然也不例外。

由于两人没有儿子,且松赞干布唯一的儿子早逝,赞普之位只能传给孙子芒松芒赞。

要命的是芒松芒赞只是一个年幼的孩子,根本担负不起重任,权力就落到了臣子禄东赞手里。

而禄东赞并没有继承松赞干布为唐交好的理念,反而彻底征服吐谷浑,统一了青藏高原,将矛头指向了大唐疆域。

由此,两国之间过去的友好不复存在,一直处于短兵相接的处境。

文成公主自然不忍心看到这一切,但失去丈夫,远离政权中心的她早已无能为力。

就这样,文成公主的后半生,一直活在汉藏两族对抗的阶段,亲眼目睹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局面消失殆尽。

对于她来说,这该是多么痛心的一幕!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在寡居将近30年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而她翘首以盼的故国,仍然处在跟她的子民交战的状态中。

实际上,从文成公主踏上入藏之路的那一刻,命运或许已经不由自己掌控。

举报/反馈

南宫一木木

10.1万获赞 7314粉丝
一个有温度,有见解的木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