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最近,京津冀等地遭遇了强降雨,河流水位暴涨,一些地区出现了洪水灾害。为了防止洪水泛滥,水利部门启动了蓄滞洪区、洪泛区和行洪区等措施,以减轻下游的压力。那么,这些名词都是什么意思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些水利术语,让你在面对洪水时能够有所了解,也能够做好防范措施。
02蓄滞洪区
蓄滞洪区是指包括分洪口在内的河堤背水面以外临时贮存洪水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蓄滞洪区的作用是在洪峰期间,利用河堤外的低地或湖泊等容积,暂时存储一部分洪水,从而降低下游的洪峰流量,减少下游的防洪压力。蓄滞洪区可以分为蓄洪区和滞洪区两种。
蓄洪区是指在河流上游或中游设置的专门用于蓄存洪水的水库或湖泊等。蓄洪区的特点是可以主动调节蓄放水量,根据下游的需要进行合理分配。例如,三峡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蓄洪工程。
滞洪区是指在河流中下游设置的利用河堤外的低地或湖泊等进行临时贮存洪水的区域。滞洪区的特点是不能主动调节蓄放水量,只能被动接受上游来水。例如,卫河共渠西蓄滞洪区就是一个典型的滞洪工程。
03洪泛区
洪泛区是指在河流中下游设置的利用河堤外的低地或湖泊等进行临时贮存或分散排放过剩来水的区域。与滞洪区不同的是,滞洪区只能接受上游来水,而不能排放出去;而洪泛区可以通过设置分泛口或排泛口等设施,将过剩来水排放到其他河道或海域中。例如,黄河三角州就是一个典型的分泛工程。
04行洪区
行洪区是指在河流中下游设置的利用河堤外的低地或湖泊等进行临时贮存或分散排放过剩来水的区域。与滞洪区和洪泛区不同的是,行洪区不仅可以接受上游来水,并且可以将过剩来水排放到其他河道或海域中;而且还可以通过设置行泛口或排行口等设施,将一部分来水引入到行洪区内部形成人工湿地或生态走廊等。例如,长江中下游的江湖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行洪工程。
05总结
蓄滞洪区、洪泛区和行洪区都是水利部门为了防止洪水泛滥而采取的措施,它们都利用了河堤外的低地或湖泊等容积,暂时存储或分散排放一部分洪水,从而降低下游的洪峰流量,减少下游的防洪压力。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可以主动调节蓄放水量,是否可以将过剩来水排放到其他河道或海域中,以及是否可以利用来水进行生态建设等。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在于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河流生态平衡而服务的。
(部分信息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或错误,请联系删除!)
(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小心心,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