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8分钟

《长安三万里》让我想起那拨唐朝诗人

文/晏凌羊

某晚十点多,我突发奇想带小侄子和逗号去看《长安三万里》。三个人一路小跑过去,还迟到了五分钟,看完都凌晨一点多了。


我觉得国产动画片进步很快、越来越卷了,这部片适合带小孩去电影院里背诗。

而我一直想写写唐朝诗人的生平,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之前写过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之问,现在我们分篇写写其他的诗人。

这个系列会稍微有点长,但读起来不累,很快会完结,欢迎大家和孩子们一起看。

01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四句话,开启了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但是,在唐朝诗人中,像陈子昂一样下场不好的,也不很多。

陈子昂出生在四川一个比较有钱的地主家庭。他爹有钱,是个帅哥,还很仗义疏财,家乡闹饥荒时,还拿出大量粮食救助灾民。

少年陈子昂,喜欢舞枪弄棒,不喜欢学文,到了十七八岁依然不爱读书,后来他因击剑伤人,惹了事儿,得了教训,才弃武从文,和以前的狐朋狗友绝交,发奋读书。

20岁的时候,陈子昂离开家乡,成为北漂,进入了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结果没考上。

明朝的冯梦龙后来写陈子昂,写到了“子昂碎琴”的典故,说是他在长安北漂期间,没有任何名气,财大气粗的他全额买了一把昂贵的胡琴,第二天当所有人的面把琴砸碎,也把自己给炒红了。

这事儿让我想起谢霆锋当年在演唱会上砸吉他。

但冯梦龙说话,向来真假参半,大家当个传言听一听还行。

反正,陈子昂后来参加补考,23岁时终于考中进士,入仕为官。

当时正是武则天当政时期。

武则天一开始比较欣赏他,他也得以升官。

但他性格一直很直,中间因仗义执言,后来多次被降职,一度还被牵连下狱。

为官期间,他去过甘肃一带,两次从军,这使得他比较了解边塞生活。后来,因为他要回家照顾父亲而辞官还乡。

一离开职场,他就被武三思(也有人说是上官婉儿)指派的县令罗织罪名,后来冤死狱中,年仅41岁。

也有人说陈子昂很孝顺,因父亲去世,他悲伤过度而死,但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

他写过那么多诗,不停追问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不至于这么想不开。

02

在《长安三万里》里,崔颢没有出场,但他的诗出场了。

崔颢留下的那首流芳千古的《黄鹤楼》,让李白都不由得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

后来李白又写了几首与黄鹤楼有关的诗,但在这个主题上,始终不能力压崔颢。

任何一个中国人看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句千古绝句,都只能感慨:真好,写得真好。

不过,崔颢年轻时候写的诗,可不都是这样的。

他写过好多立意很肤浅、毫无厚度的艳诗,而这些诗在当时的人看来是不入流的。

到了中晚年,他的作品才变得有厚重感。

而这一切,跟他的经历也是大有关系的。

崔氏家族,在唐朝时是大家族,崔颢出身也挺好,年轻时就中进士,但据说他比较好酒、好赌、好色,娶妻只娶漂亮的,还多次始乱终弃。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不停写诗细细临摹古代女子嫁人后的遭遇,这又让人觉得:他能“看见”这些女子,能看到她们的苦痛,对她们充满同情。

写到后来,崔颢更是特别大胆地直接讽刺杨国忠和杨贵妃:“女弟新承宠,诸兄近拜侯”。

或许就是这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性格,使得崔颢一生没做过什么高官,后来还被扔出京城,云游四方。

也就是在云游过程中,他的见识被拓展了,文风也随之转变,开始去写塞外风光、壮阔山河、民生疾苦。

他游历过后重返长安,最终只得微末官职,五十岁死于长安。

0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写得真的很好,“孤篇盖全唐”说的就是这篇。就散文诗来说,我觉得就王勃的《滕王阁序》能与之一战。

但是,在唐朝时期,他并不知名,后来差不多是到明朝时期他才被世人熟知。

他流传下来的诗非常少,以至于后世人来来回回只能把他这首《春江花月夜》和另一首《代答闺梦还》收录进各种唐诗集里。

关于他的记录,也非常少,就是在介绍贺知章、张旭、包融等时,顺道提到他,说他是“吴中四士”。

只留佳作、不留其他韵事。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后人对他的想象空间就很大。

04

《长安三万里》的贺知章,看着就比其他诗人老。

他真的是个长寿诗人,认识李白的时候都八十好几了。

他比李白大四十来岁,但跟李白一见如故,称他是“谪仙”。

贺知章对李白的欣赏是火辣辣的,也是他大力向唐玄宗推荐李白,李白才得以传下“命高力士脱靴”等佳话(虽然我认为这也是后人的杜撰)。

但李白和贺知章显然个性太不一样了。

李白和他都很狂放不羁,但贺知章的狂放不羁只体现在休闲生活中。在职场,贺知章非常知轻重、能忍让。

贺知章36岁通过科举开始仕途,在中央工作了50多年,一直是个小官。工资钱不够花,他就帮人写写诗文换点酒钱,后来陪太子读书,才算是跟皇家关系近了点。

贺知章把皇帝御赐的金龟拿出来换酒喝,是他狂放不羁的例证,但这种不羁不是不知轻重,而是他知道唐玄宗不会真跟他计较(
他在武皇时期就当了官,而武皇多疑、自己官职又低,那他就不会这么做)。

那时候,张九龄跟他一起在朝中当官,但张九龄看不惯他的狂浪,打压过他。

后来张九龄被李林甫贬职到地方,而贺知章还在中央,还成为了太子的家教老师。

张九龄害怕贺知章趁机打击报复,主动找贺知章求和,没想到贺知章说:“以前你在朝做丞相,都没人敢嘲笑我这个南方人是'獠'(
当时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以后你走了,这里就只剩我一个南方人了。”

胖羊注:贺知章是湖南人,湖南那会儿也算南蛮;张九龄是广东韶关人,他开辟了梅州通往中原的梅关古道——你可以理解为古代的京广线,后来广东有款名叫九龄的凉茶就是为了纪念他的)。

后来,贺知章告老还乡,李白依依不舍去送行;再后来贺知章去世,李白在朝中也无法立足,他便向唐玄宗请辞,唐玄宗也顺水推舟,“赐金放还”。

贺知章年少时就以诗文成名,后来高中进士,还是浙江状元。

之后入仕为官,一直在中央当公务员,做的都是一些图书编纂、礼部侍郎、陪太子读书等闲职,很少参与真正的政治活动。

不然,大家想象一下从武后去世到唐玄宗上位以及李林甫得势的那段动荡时局中,他可能都没法全身而退。

他告老还乡的时候,唐玄宗还赐诗给他、给他儿子取了个名字、皇太子率百官为他践行,他还获许把自己的家宅变成道观、把自己家附近的湖变成放生池。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诗,就是他回乡时写的。

后来,他在老家安然病逝,享年86岁。

05

有网友评论说,教科书就是最强宣传阵地。

这个.....还真是的。我们熟悉那么多唐朝诗人,就是因为教科书帮忙宣传很多。

而张旭,不是写诗的,是搞书法的。我们了解到他的时候往往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但也只是一笔带过,很多人就不记得他的名字。

张旭是草书大师,他的草书我是看不懂,因为他....写得......真的太草了。


他从小就对书法感兴趣,可能是因为家族影响。家里好几个亲戚都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他爸能娶到他妈,说明他家的家世不会差。


贺知章和张旭,说起来还有点亲戚关系。贺知章的姑姑嫁给了张旭的舅舅。两人虽然年龄相差二十几岁(贺知章大),但性子相投,还都是文艺青年,时不时来一场商业互吹。

张旭后来靠家族关系在江苏常熟当了个小县官,反正他也不想升官,只喜欢喝酒和书法,倒也过得自洽。

据说张旭一开始写的不是草书,后来从一个知名舞娘跳舞的舞姿中得到了灵感,才把字写得那么.....狂放不羁。

这个舞娘影响的人还蛮多。比如,杜甫六岁看她舞剑,后来写了《剑器行》。吴道子看她舞剑,体会到了画画之道。

可惜那时候是唐朝,没法把舞娘的舞姿录成视频流传下来。

张旭靠着书法,名气已经很高,后来靠卖书法,收入已经超过了本职。

他的日子过得很逍遥,不愁吃喝,又乐得逍遥。

他天天与酒为友,以书为乐,他自己觉得很满足。


张旭五十来岁的时候,贺知章升官了,他利用职务之变推荐张旭,张旭就去了中央当公务员,然后他们很快组了个局,俗称“饮中八仙”。

杜甫还以此写了《饮中八仙歌》(说的是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但后来,贺知章告老还乡,李白也在朝中待不下去,而张旭一喝酒就很癫狂、在贵族看来很不体面,与同僚们也相处不来,就辞官了。

颜真卿那时候视他为偶像,辞官拜访并向他学艺,后来也成为一个大书法家。

晚年的张旭,赶上安史之乱爆发。

他留下几首诗,表达自己的心情。至于他是怎么死的,史书没有记载,但我觉得就这么过一辈子,似乎也蛮爽的。

顺道提一下他的学生颜真卿。

颜真卿在唐玄宗时期登科及第,后来得罪了杨国忠,被丢去山东德州。安史之乱时,带领军队跟安禄山死磕,后来得到重用(
也因刚正遭嫉,宦海生涯浮浮沉沉)。

颜真卿70多岁的时候,淮西节度使叛乱,他奉旨只身去往叛营去说服节度使,结果却被节度使勒死。

一年半后,这个节度使被部下杀死,他的遗骨才得以被送回。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举报/反馈

晏凌羊

7.6万获赞 1847粉丝
外表温柔,内心彪悍。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