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1日下午三点,美国爱荷华大学。一个穿着大衣的高瘦男子,径直朝物理楼309走去。正在讲台上的史密斯教授,看着走到后排靠窗坐下的男子,皱了皱眉,继续讲课。



男子抬头看了看外面灰暗的天气,觉得这天气正适合消灭这世界的不公啊。


5分钟后,男子突然站起来,手放在兜里,朝讲台前走去。教室的人都惊讶地看着他。只见男子迅速掏出枪,对准了第一排的格尔兹教授,又调转枪口,朝史密斯身上开了两枪。直到这时,学生才反应过来,尖叫着奔跑着离开。


这时男子又瞄准了向教室门口逃命的山林华,接连向山林华连开数枪。随后,一脸冷漠的他冲到了208室,射杀了系主任尼科尔森。男子似乎想起自己没有确认前面3人的死亡,又返回309。


发现几个学生试图抢救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拿着枪强迫学生们离开,“我不杀无关的人,滚。”史密斯用哀求的眼神看着男子,但男子仍然无情地朝史密斯补了一枪。


杀完四人后,似乎男子还有其他目标。他又闯入校长办公室,向副校长安妮·克黎利连开两枪。又朝试图报警的学生秘书茜尔森开了一枪。随后,男子走上了二楼,带着蔑视一切的神情,吞枪自杀。


悲剧发生后,引起了中外社会的震动。首先凶手卢刚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博士生。


其次死在他枪下的5人,分别是他的博士生导师格尔兹和助理导师史密斯,同寝的师弟山林华,系主任尼科尔森和副校长安妮·克黎利。


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卢刚会对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师弟下毒手?世人纷纷猜测卢刚是不是受到歧视和迫害,才冲动杀人的。随着警察的调查,真相缓缓浮出水面。没有迫害,只有一个天之骄子的不甘和嫉妒。



北大高材生,物理学上的天才


1963年,卢刚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卢刚出生时,卢家已有两个女儿。


父母“老来得子”自然宠爱有加,两个姐姐也懂事,对弟弟颇为照顾。可以说整个卢家以卢刚为中心,这也造成了卢刚霸道自私的性格。


明知道卢刚这样做不好,父母也时常由着他。加上卢刚上学后,成绩一直特别好。就算卢刚孤僻霸道,父母和老师都认为只是小事,优秀的人总会有一些怪脾气。


1981年,18岁的卢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在高手如云的北大,卢刚仍特别优秀,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奖学金拿到手软。


1984年,21岁的卢刚又通过了称之为地狱级的物理选拔考试。那就是物理学家李政道主持的中美物理学研究生交流计划。从而,卢刚获得了前往美国爱荷华大学公费留学的机会。


卢刚初到爱荷华大学就是从事电浆方面的研究。这个研究方向是学校物理系实力最强的部分,当时在世界上能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不到300人。


并且,在同系学生中,卢刚又是最优秀的。他便被颇负盛名的格尔兹教授收入门下,成为教授的第一个中国弟子。


刚来爱荷华的一年半里,卢刚称得上是人生赢家。卢刚门门功课“A”,甚至刷新了该校物理系记录并保持至今。


所有奖学金,卢刚永远是第一位。再加上超级严厉的导师个人出资,让卢刚去旅游。这些加在一起,可以想象那时,卢刚过得春风得意。


从中国最高学府北大,到全额奖学金留美,卢刚一直站在金字塔顶端。同学羡慕的眼光,导师的赞许,让卢刚内心变得十分骄傲。


他认为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天才,别人都是庸才。慢慢的这种骄傲已经变成了自负,这也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第一颗炸弹。


物理天才却是孤僻怪人


如果说在学业上,卢刚是个天才。那在生活中,孤僻又自负的卢刚,得分为负都不为过。


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非但不告诉,还喜欢嘲讽。经常说“自己研究,我又不是你的老师,这么简单都不会,趁早退学吧!”


除了在学习上对同学冷嘲热讽,卢刚在其他事情上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比如在寝室,从不打扫卫生。经常直接拿别人的牛奶喝,喝完后,把瓶子扔在地上也不管。夏天热,为了凉快,卢刚把客厅中的冰箱门打开,睡在客厅。至于冰箱中的食物会不会变质,他从不考虑。


面对同学的议论,卢刚从未在意,反而觉得别人在嫉妒他。毕竟在他心里,自己是个天才,是不屑和庸才打交道的。


和导师逐渐决裂


在生活中,我行我素。在学业研究上,卢刚的自负也逐渐表现出来。


一旦他不认可格尔兹教授的说法,就当着所有的人面和格尔兹教授理论。一定要辩论到卢刚认为自己赢了,才会停下咄咄逼人的架势。


而且格尔兹教授和他的助理教授史密斯一旦指出他在研究上存在某个问题,需要修改,卢刚都会拒绝。他认为导师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更麻烦的是,在没和教授商量的情况下,卢刚擅自更改了自己的研究领域。


要知道读博,可跟读大学不一样,导师的研究方向对博士生的研究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卢刚先入为主的想法,加上擅自更改方向。一系列操作,导致了他和导师渐行渐远。这又给悲剧埋下了第二个雷。


柴叔猜卢刚一定没听过“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句话。很快,另一个天才山林华的出现,打破了卢刚一枝独秀的局面。


天才又现,卢刚出现危机感


和卢刚相比,山林华的家庭条件差太多。他出生在浙江一户贫困农村家庭。每年的学费都需要父母东拼西凑。


看着父母佝偻的身躯,懂事的山林华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学业上。他知道只有发奋读书,才有机会让家人脱离穷苦的生活。


凭借着刻苦学习,山林华16岁就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1987年,山林华也通过了李政道主持的物理选拔考试,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不过,山林华先是去了德克萨斯大学,后来才转学到爱荷华。巧的是,山林华的导师正好也是格尔兹教授。


山林华成为了卢刚的同门师弟,还住在了同一个寝室。如果这两个天才能惺惺相惜,一定可成为一段佳话。可现实终究没谱写英雄相辅相成的故事。


和卢刚孤傲的性格相比,性格开朗的山林华更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也许从小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山林华对待别人特别热情。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业上,有人请他帮忙,他很少拒绝。


很多中国留学新生都记得,在爱荷华大学,第一份关心来自于山林华。山林华会特意去接机,欢迎他们到来。还会告诉中国留学生住在哪里更方便,哪里买日用品更实惠。


凭借着真诚和热情,山林华被推选为爱荷华大学中国学生联谊会的主席。当时,这个主席,就是爱荷华大学中国留学生的精神领袖。


这一切在卢刚眼中,只是山林华这种小人蛊惑人心的手段,自然是不屑的。



天才却不能按时毕业


如果山林华只是在生活方面,成为众人的中心,那也和卢刚没有冲突。毕竟卢刚自以为傲的是学业。但天才和天才之间的相似,往往在学业上也不相上下。


虽然比卢刚晚两年入读爱荷华大学,学习优异的山林华,接连跳级,很快就赶上了卢刚的进度。


如此优秀的山林华,经常让格尔兹教授赞赏不已。面对发生的一切,卢刚心里充满了敌意,认为导师的注意力和以前属于自己的荣誉都被山林华抢走了。


尤其在得知山林华博士生考试成绩和自己并列第一时,刚愎自用的卢刚,内心充满了怒火与慌乱。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博士最佳论文上,打败山林华。卢刚这种竞争心态,又为悲剧埋下了第三颗雷。


现实给了卢刚当头棒喝。在博士论文答辩时,他的论文被几个评委老师指出好多次失误。


卢刚竭力辩解,评委老师们仍然认为存在问题,让他下去再去修改。这就意味着博士答辩不通过,卢刚必须延期一年毕业。


卢刚愤懑不堪,憋着一肚子气,开始修改论文。经过几天的苦熬,当他把改好的论文交上去时,却被告知最佳论文奖已经颁给了山林华。


听到这个消息的卢刚,内心怒火滔天。他怎么也想不通,家境没自己好,学业不比自己优秀的山林华,怎么可能提前拿到博士学位?更气的是,还抢走了最佳论文的奖项,拿走了2500美元的奖金。


从不承认山林华比自己优秀,卢刚觉得这一切成绩都是山林华通过媚上谄下拿到的。不过卢刚当时忍下了这股气,认为自己必须拿到博士学位,给全家带来荣光。


在卢刚延毕的这一年中,山林华变得更加优秀了。他留在了爱荷华大学,攻读博士后,发表了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天文物理研究领域都看好这位学术新星。


这边,卢刚更阴沉了,似乎他周围隔着一层厚厚的阴云,让人觉得压抑。每次和山林华相遇,卢刚眼睛里的阴冷都让山林华不寒而栗。


找不到工作,毁灭世界吧


经过一年的埋头研究,1991年5月1日,卢刚通过了博士答辩,拿到了博士学位。终于等到了这一刻,他如释负重,觉得光明的未来就在前方,自己一定能出人头地。


但格尔兹教授和爱荷华大学其他的导师,并没有让他留下来当博士后的意思。他不得不去外面找工作。


但由于自己研究的领域太偏了,和当时主流研究方向不同。投了几份简历,没有研究机构要他。随着毕业日期越来越近,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看着混得风生水起的山林华,卢刚内心的恶魔逐渐占据了他的理智。他认为自己所有的不顺,都是山林华带来的。


卢刚开始神经质地回想一切。最佳论文的评选是自己失败的开始。一定是山林华勾结了格尔兹教授和史密斯副教授。要不然,山林华的论文怎么会在截止日期前三天就提交了?他要投诉,找回自己的荣誉,最佳论文一定是自己的,博士后的位置也是自己的。


于是,卢刚放弃了找工作,一心一意搜罗所谓的证据,开始了漫漫投诉路。但导师和学校领导都拒绝了卢刚无理的要求,回复他论文评选流程都符合规范。


卢刚彻底崩溃了,想法愈发偏激。他怀疑山林华和格尔兹、史密斯联手整治他。因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才给自己使绊子。他们让自己延毕,让自己失去最佳论文的荣誉,还把属于自己的博士后位置留给了山林华。


他又觉得学校官官相护,令他投诉无门。世界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太黑了,凭什么山林华前程似锦,我却这么狼狈,半生已毁?既然自己不如意,那就一起下地狱吧!


带着这种极端的想法,他开始了杀人计划。5月底他申请到枪支许可证,买了两把枪。此后他几乎每晚都找地方练习枪法。


时间来到了1991年11月1日下午三点。爱荷华校园就发生了文章开头那惨痛的一幕。短短20分钟,5人死亡,1人终身瘫痪。


柴叔为悲剧中无辜丧生的五人感到惋惜。尤其是山林华,本应该有光明的未来。如果山林华没死,说不定中国会多一名著名的物理家,但这都是如果。28岁的山林华被同窗,用一颗罪恶的子弹夺走了生命。


面对自负的卢刚,柴叔只有凉薄两字形容。在卢刚写给二姐的遗书中,提到了这样几句话“我的父母没有经济实力,他们一窍不通,不能在学业上给我指导。我今天到这一步,也可以说是有父母的过错在内。”看到他“控诉”父母的文字,柴叔为之心口一凉。


怎样凉薄的心才会把所有不顺,所有痛苦的根源归咎于父母?柴叔总认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原来在卢刚这不存在。他丝毫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还自大地认为是对不公狠狠开了一枪。


如今距离悲剧的发生已过去32年,爱荷华校园依旧美好,望悲剧不再。

世间纷杂繁闹,有人哭有人笑,柴叔希望所有人都接纳自己,勇敢承认不足。也希望少一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多一些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我们怀抱希望与温情走下去,终究会活得坚定而善良。

. END .

举报/反馈

大叔侃纪实

2.8万获赞 2742粉丝
大叔侃娱,欢迎关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