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巴胺文学大火,社交平台、朋友圈纷纷都在晒多巴胺文案。什么才是多巴胺文学?如何鉴定一段文字属不属于多巴胺文案?依据哪些原则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多巴胺文案呢?

今天小编就来总结一下多巴胺文学的三大特点。看完,我们也能轻松写出自己的多巴胺文案。

首先,讲多巴胺文学特点之前,我们要弄清楚这股风潮的由来。

什么是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也就是说,多巴胺分泌旺盛的时候,人就会愉悦、快乐;多巴胺分泌低下的时候,人就会沮丧、抑郁。

多巴胺穿搭:色彩鲜艳明亮,主打一个快乐

2020年,纽约时装学院的时尚心理学教授DawnKaren首次在其著作Dress Your Best Life中提出,依据色彩对情绪的影响力,穿着色彩明艳的衣服,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给人带来快乐、愉悦的情绪。Karen在书中提出了“Dopamine Dressing”这一概念,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多巴胺穿搭”。

多巴胺穿搭簇拥者以鲜艳明亮的穿搭为元素,以制造快乐和表达快乐为口号,在社交平台纷纷上传自己的多巴胺穿搭,引发了这股时尚热潮。流量不断参与和扩展这场多巴胺狂欢,衍生出了多巴胺音乐、多巴胺装饰、多巴胺文学等等。

因此,多巴胺文学就是这场多巴胺狂欢下的一个衍生品。

我们可以借助多巴胺穿搭的两个特点——色彩鲜艳明亮,主打一个快乐来理解多巴胺文学。先给大家上一些典型的多巴胺文案(多巴胺文学目前主要形式为适合晒圈的短文案),大家先感受下多巴胺文学的风格。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那夜的月色特别清亮,好像一抖大衣,便能抖落一地的水银。

山谷里晨风凄清,栗实怦然跌落,爆出倔朗的笑声,我以笑相迎。

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晴时满树花开,雨天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尖。

这些都是热传的多巴胺风格文案。小编根据阅读的上百条多巴胺文案,结合多巴胺文学的起源,总接出鉴别多巴胺文学的三大要素:

1.语言唯美;

2.画面感强(包括视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感官方面);

3.具有治愈作用。

以被网友广泛引用的一条多巴胺文案为例,来分析这三个特点。

“七月的天色,哪怕黄昏都是清透的,脆兰泛起火烧云,空气平滑地进入胸腔,呼吸带着天空的余味” (出自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卖部》)

语言唯美这个不用解释,大家可以自行感受的到。

黄昏清透蓝的天空中飘着火红的云,视觉感很丰富;“空气平滑地进入胸腔”,触觉感细腻;“呼吸带着天空的余味”,嗅觉感强烈,这段文字从三个感官方面给读者营造了一个生动的画面感。

读完这段文字,会有一种宁静、温馨之感,具有很强的治愈作用。因此,它就成了一条典型的多巴胺文案。

有的出版社紧跟潮流,积极参与这股热潮,纷纷将一些名家名作纳入多巴胺文学范畴,以期推动书籍的销售。季羡林、张晓风、周国平、毕淑敏、林文月等人就是被放进“多巴胺文学”的热门作家当然,小编觉得他们的作品有的确实符合多巴胺的文学特色,有的却不免有点牵强,为了蹭热点而强行贴标签的感觉。

“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季羡林《八十述怀》

季老的这段文字我觉得很符合多巴胺文学的特点,很适合作为多巴胺文案。

“我相信,不管要经历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变得越来越好。

这段话也当做多巴胺文学来营销有点牵强。治愈感够了,但是语言不够唯美,夜没有营造出画面感。所以,这一段不适合被当做多巴胺文学。

根据这三个特点,小编试着写了一条多巴胺文案:

夏日的清晨,微风夹杂着丝丝凉意吹来,是泥土雨后的清香。紫薇花热烈地开着,我踏着青草凑近,一朵玫红落英飘落掌心,轻轻颤动,我的心也变得轻盈而喜悦。

好了,看完这篇文章,大家也试着写一条自己的多巴胺文案,发个高逼格的圈吧~
举报/反馈

雅籽读书札记

3629获赞 611粉丝
聊聊文化和文学~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