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六部著作,了解他对哲学和知识的广泛兴趣。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位哲学家之一,堪称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他生平的某些细节值得总结,这既是为了其本身,也是为了其哲学著作的潜在意义。
公元前 384 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东北部。年轻时,他在柏拉图著名的 "学院 "师从柏拉图。
在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一段时间里,他可能发展了更多非哲学方面的兴趣,包括对海洋生物学的兴趣,之后,他被马其顿的菲利普召见,成为菲利普的儿子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这个 13 岁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
顺便提一下,尽管我们现在将海洋生物学(以及 "自然科学 "范畴内的大多数学科)归类为非哲学学科,但亚里士多德和许多其他古代及中世纪哲学家都认为哲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之间有很大的连续性。
亚里士多德最终回到了雅典,并在那里创办了自己的学校,即所谓的 "学园",主要从事教学和研究亚里士多德喜爱的许多智力探索领域。
与柏拉图的学院相比,"学园"似乎提供了更广泛的课程,后者更专注于哲学。出于政治原因,亚里士多德最终被迫逃离雅典,并于公元前 322 年死于希腊海岸外的欧波亚岛上。
1.《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他最著名、最常被研究的作品之一,他试图涵盖的各种主题却给我们带来了困难。
在某些方面,这几乎是恰如其分的,形而上学作为一门学科已被证明特别难以界定,许多自认为在研究形而上学的人根本不会同意他们在做的事情与其他自称在做的事情是同一类的。
形而上学以讨论知识(或认识论)开篇,这同样恰如其分,因为在后来的哲学史中,这两门学科关系密切。
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源于感知,知识的最基本形式是智慧,而智慧则是关于第一原理的知识。只有后一种形式的知识才能让人向他人传授事物的真谛。
形而上学接着阐述了其他各种主题,哲学的悖论、对理解中的 "第一原理 "的可能反对意见、矛盾原理以及科学的等级制度。
形而上学中最重要的材料大多出现在该书的后半部分,它涉及的主题更多是人们通常理解的 "形而上学"物质、本质、潜能和现实性。
2. 《诗学》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通常被称为第一部美学著作,即对美、品味,艺术和艺术要素的哲学研究。
当然,亚里士多德并不是第一个谈论艺术,或声称将艺术讨论作为哲学关注点的哲学家,但《诗学》中对这一主题的系统论述确实显得非常新颖。
诗学通常被理解为分为五个主要部分。首先是讨论诗歌的形式以及悲剧、史诗和喜剧的区别。然后是讨论悲剧以及如何定义悲剧。
然后是对悲剧的讨论,悲剧必须如何构建,悲剧对听者的影响,以及对 "宣泄 "的讨论。然后考虑对悲剧和史诗的可能批评。
最后,论证了悲剧作为一种诗歌形式优于史诗的观点。
3. 《尼各马可伦理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最著名的道德著作。至少在我们现有的文本中,这可能也是他关于这一主题的最后一部著作。
亚里士多德一开始就讨论了人类的最高善,这一举动在此后的道德哲学家中被证明极具影响力。
他给出的答案是一个没有直接对应词的古希腊概念"udaimonia",其含义介于 "人类繁荣 "和 "幸福 "之间。这个概念的确切含义引起了一些争议。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最高善等同于构成人类灵魂或本性的适当功能,从这一学说出发,我们可以理解繁荣与幸福之间的关联。
本书的其余部分从这一非常抽象的讨论出发,对 "美德"优秀人类的品质,进行了一些更具体的分析,并列举了一些例子来区分褒贬更恰当的地方。
4. 《郑智学》
亚里士多德的《郑智学》相对于他的伦理理论,以及他的哲学老师和对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的郑智学,可以说研究得不够。
然而,《郑智学》对郑智领域或体制与其他社会单位的不同之处或关系进行了精彩而重要的讨论。
当然,现代哲学家发现,亚里士多德关于城市及其郑斧子是否可以被视为家庭统治原则(国王之于城市,就像父亲之于家庭)的一种扩展或最大化的讨论,具有极大的思想趣味。
亚里士多德的郑智学,可以部分地理解为他试图将郑智学,作为一个独特的知识探究领域,同时将城市政治安排的复杂性理解为更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延伸。
5. 《论灵魂》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他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对基督教、穆斯林和犹太教神学家的非凡影响,以及它在现代心灵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每种生物都有某种形式的灵魂。事实上,拥有灵魂是生物的一个标志。
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灵魂和动物灵魂是我们灵魂的组成部分,人类分别具有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营养能力和动力能力。
亚里士多德将我们的理解能力视为人类与其他生物不同的标志。
亚里士多德从《灵性论》中摘取了许多论据,用于明显的宗教目的,其中最重要的论据莫过于他关于灵魂不朽的论证。试图将心理过程或实体与其相应的身体器官相提并论,一直是心灵哲学的一大特色。
6.《范畴论》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是他对形而上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引入了 "分类 "这一概念,将其作为形而上学关注的问题,即作为哲学研究本身的一个要素。
在《范畴》中,亚里士多德试图对知觉进行分类。他试图将我们所有的感知归入十个不同类别中的一个。
他感兴趣的是将任何可以在某种更进一步、更精细的结构之外表达的东西进行分类。他对简单感知的分类感兴趣。
鉴于亚里士多德一开始就讨论了语言中的等价性问题,《范畴》的一部分内容涉及发展我们现在所说的 "语言哲学"。
他这样做既是为了证明他所使用的特定分类术语是正确的,也是为了证明他对简单感知的描述是正确的,因为他对简单感知的描述依赖于可以被谓词的事物(即可以作为对某种事物的描述的事物)。
实际上,"范畴 "是对现实中最基本要素的一种尝试,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将看似不同的感知联系起来的方法,使之成为一个更接近于连贯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