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培乐

出身工人家庭的都昌林,在炮火中凭着勇敢坚毅和灵活的身手,只身炸掉了敌人核心洞穴,为战斗趟开了胜利之路。近40年过去了,那份记忆依然清醒而深刻,现在是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的都昌林直言,有一段时间他不愿意提及战争往事,但是后来意识到,作为参与者,他有责任让更多的人知道那段真实而残酷的历史。

短兵相接战斗

1985年5月31日,都昌林所在的部队迎来了第一次与越南军队的正面交战。当日凌晨四点多,天还黑黢黢的,阵地的哨兵借着微弱的光线发现有人影在缓慢靠近阵地,原来是敌人的小股部队打算偷袭。 “不好,敌人摸上来了!”听到消息后,大家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我军的炮兵按照坐标对敌人进行了炮火覆盖,一下就把敌人打散了。在遭受炮火之后,敌人也进行了还击,坚守在左2号哨位的赵广来受伤了,“全身多处受伤,腿炸断了,手指也炸掉了。”即便变成了血人,这名来自山东邹城1985年才入伍的年轻战士,依然战斗意志坚定,“大家打算想办法送他下去,可是由于战斗激烈,他坚决不同意,靠毅力在坚持着。”好不容易,军工冒着炮火来到了阵地准备送其去治疗,可是赵广来已经因为流血过多牺牲了。

幸运的是,和都昌林一起坚守在全连最前沿140阵地上的战友们没有伤亡,大家还全线出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通过一次次的战斗,大家积累了经验,打出了信心,褪去了对战争的恐惧。 同时,在7.19战斗中,虽然敌人主攻的方向在111阵地,但他们的140阵地也遭受到了敌人的佯攻,大家密切配合,在打退敌人佯攻的同时,对111阵地进行密集的火力支援,为战斗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猫耳洞的苦

说是阵地,其实就是猫耳洞。要说起猫耳洞生活,岂止是一个“苦”字能概括的。战士们常说,“在猫耳洞里呆的96天,把这辈子的苦都吃完了。”具体讲就是危险、拥挤、潮湿、酷热、卫生条件差。 “由于我们的防御前沿与敌人的阵地犬牙交错,最近的哨位与敌人阵地只有十几米远,稍有不慎,暴露了目标,随时都有遭敌直瞄火炮袭击的危险。”都昌林所在连队七班坚守在最前沿的左三号阵地,7月10日,遭到敌人炮击,前一发炮弹把洞顶掀开,后一发炮弹直接落到洞内爆炸,造成七班两死四重伤一轻伤的后果。所以说,前沿阵地的猫耳洞,虽然能起到一些防炮的作用,但如果被炮弹直接命中了,也是难保安全的。

都昌林所在班的那个猫耳洞是利用一条石缝改造而成的,只能待5-6人的洞,可挤进了9个人,坐着抬不起头,躺下伸不开腿。为了改善条件,在战斗的间隙,都昌林带领大家改造猫耳洞,让大家有了相对宽松的环境。进入雨季,洞里都比较潮湿。经常是外面大下,洞里小下,外面停下,洞里还嘀嗒。大家带上阵地的被子、褥子,踩在上面都能听到“滋啦”水声,下阵地时都烂了。“我们在前沿阵地的6、 7 、8三个月,正是高温,阵地表面达41-42度,洞里也有38-39度,高温加潮湿,洞内宛如蒸笼。”在这猫耳洞里,不仅仅是防炮火,吃喝拉撒都在这里,其卫生状况可想而知。正是这拥挤不堪、湿热难耐、蚊虫肆虐的环境,很多人可以说是体无完肤,有的患下综合疲劳症、关节炎,有的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化脓感染,有的烂腋、烂裆,连衣服都没法穿。

由于表现突出,6月13日,都昌林担任了代理一排长。“当时进阵地时副连长就说过,我们守住阵地就完成了任务,力争不出现非战斗性减员,因此我每天都会叮嘱,晚上上哨决不能睡觉,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有一次,我到3号哨位查哨,我发现管宜常在上哨时打盹,就在他脸上轻轻打了一巴掌,说要是越军上来,你脑袋就没了’。” 就这样,虽然无数次短兵相接,无数次炮火连天,在96天的坚守后,都昌林所在的140阵地,全班无一伤亡,撤出了阵地。为此,都昌林荣立了二等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反馈

生活日报

53.1万获赞 75.2万粉丝
生活日报官方账号,给你不一样的新闻。
生活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