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是暑期避暑的极佳选择
贵州,更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
这里富集红色旅游资源
一连串的红色烙印,镌刻于黔山秀水间
这个暑假,不如到贵州清凉一“夏”
打卡红色旅游胜地
重温峥嵘岁月
追寻红色足迹
上一期,我们一起走进黔东南
今日,我们一起到黔西南
传承革命精神,探寻红色印记
01
白层古渡
白层古渡位于贞丰县城东面,距县城20公里,是北盘江上最古老的一个码头,是北上安顺、贵阳,南下广西、广东的水上交通要道。这里曾经是四面八方商贾云集的地方,是商品流通交流的一个水上走廊,因地理位置优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在古驿道的一道石门上刻有“黔桂锁钥”的字样。
图源:贞丰县人民政府网
1935年4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第十一团一营,在营长田维扬的带领下,奉命抢占白层渡口,迅速在渡口架设浮桥,红军战士们用铁丝牢牢拴在渡口两岸的树桩上和石包上,当天下午,就架成了一座2米多宽、70多米长的浮桥,人马均可以在上面平稳地通过,以迎接红军主力渡过北盘江进入贞丰县境。
4月18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军大部队从白层渡口跨过北盘江。红军过贞丰县时,曾与敌军和地方武装分别发生了坡们、平街、白岩关、阴滩、白腊、坡艾和洛艾九老山七次战斗。
贞丰白层红军战斗遗址。图源:黔西南日报
白层渡口的风景在古时候就是贞丰八景之一,清代诗人钟振声在《白层春晓》一诗中咏道:“芳草芊芊地,春游客思长。湖平溪水阔,隔岸是他乡。”一条小溪流从白层汇入北盘江,渡口两岸斑竹茂密,榕树独木成林,再加上油桐、芭蕉、甘蔗林、布依族村寨,完全是一幅浓郁的亚热带河谷风光。2006年10月22日,贞丰县人民政府在白层镇北盘江西岸山顶修建白层渡口红军纪念碑。
02
贞丰县白岩关红军战斗遗址
白岩关距贞丰县城7.5公里,左为营盘山、右为罗汉山,两侧峭壁如削,白岩耀目,故名“白岩关”。
贞丰白岩关红军战斗遗址。图源:黔西南日报
1935年4月18日,红军部队经白层渡口跨过北盘江后,一路经郭家坟、凉水井、白岩关、马槽井、油榨房进入贞丰县城。当红五军团大部和军委纵队前梯队进逼白岩关时,奉命把守白岩关的黔军常和笙部张仕仁想凭借白岩关的天险和工事阻击红军入城。
在白岩关,红军与国民党守军发生了短促的遭遇战,攻守双方均有伤亡。白岩关附近,有红军阵亡战士坟茔遗迹数处,至今当地百姓仍称白岩关为“红军丫口”。
1987年11月2日,贞丰县人民政府将白岩关战斗遗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白岩关红军战斗遗址公园等4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成为贞丰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员干部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03
草纸街71号(中央红军总部旧址)
安龙县城“草纸街71号”,既是1935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安龙时,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宿住地,又是1950年2月“安龙会议”即云南省党政军领导班子宣布成立的旧址。
草纸街71号中央红军总部旧址。图源:安龙县融媒体中心
1935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及中央军委纵队后梯队长征到达安龙县城,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安龙县城“草纸街71号”住宿。4月21日,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随部队离开安龙,经兴义向云南方向进军,后巧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国民党部队对中央红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实现了中央红军在川西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安龙县草纸街71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一角。
1945年,国民政府推行所谓的“宪政治国”,建立了安龙县参议会,县参议会征用位于“草纸街71号”的“两湖会馆”及周边土地,修建了办公楼。1949年12月,安龙县和平解放后,“草纸街71号”房产收归县人民政府所有,为安龙县兵役局、安龙县人民武装部驻地。
红军长征经过德卧镇马鞭田村时,送给当地群众的大吉羊瓷壶。图源:黔西南日报
1950年1月至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在安龙会师。2月6日至13日,在安龙县城“草纸街71号”,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共云南省委第一次会议,史称“安龙会议”。“安龙会议”的召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云南,接管和建设新云南作了重要的思想、组织和干部准备。
修缮后的草纸街71号“安龙革命历史陈列馆”。图源:黔西南日报
草纸街71号多年来一直得到安龙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妥善保护,建筑保持原貌,一直未遭到破坏。现已作为黔西南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进行修缮保护。贵州省委宣传部于2015年5月将“草纸街71号”命名为“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安龙革命历史陈列馆由此诞生。
04
望谟县包树红军井
夏日的望谟县包树村红军井旁,荷花绽放,绿意盎然。
1935年4月16日,中央红军分三路从紫云进入望谟。其中,一路由邓华率领的红一军团第一师二团为先遣团,从紫云取道王宝桥、甲西、拉岩、纳寒进入望谟境内,宿营包树村时,为解除群众饮水困难,红军指战员掏沙修井,将一眼废井掘修一新。该井深300厘米、长100厘米、宽50厘米,四周用卵石砌成,至今泉水长年不竭。
前人有诗赞云:“水自清凉沙自沉,资源丰富利民生。红军到此重修掘,饮水不忘掘井人。”包树村村民为纪念这段历史,在井边立了一块碑,上书:“红军井”。这是一块用水泥浇注成飘动的红旗状的碑,“红军井”三个大字鲜红醒目,旁边还刻有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徽。碑基下是一块有二十来平方米的圆形水泥地,红军井就在中间。红军井石碑旁边,当年红军栽下的两棵柳树挺拔粗壮。1987年12月望谟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5
小花江景区
花江铁索桥位于贞丰县平街乡小花江村,古为黔滇交通之要枢。铁索桥扣挂两山之间,由14根粗大的铁链串缀而成,每根由262个环链组成。桥全长71米,宽2.9米,距水面约70米,上铺数百块大枋作为桥面,铁索桥下江水汹涌澎湃,河流湍急。
重建的小花江铁索桥。 桂松 摄 图源:黔西南日报
 1935年,红一方面军前卫部队渡过北盘江后,为掩护中央红军纵队安全撤离,红三军团从兴仁派兵在此设防,凭借天险堵截关岭安顺一线之敌。当时,红三军团十一团政委张爱萍率部从4月18日驻守花江铁索桥至24日,掩护红军过贞丰县后,撰写了《急军令·抢渡北盘江》一词:“北盘水吼山河震,敌岸陡峭插入云。大军东去夺要津,出奇兵,雷击电闪占白层。连克贞丰下兴仁,风扫落叶马不停。挥戈者相守关岭,断后阵,机关算尽未得逞”,记载了当时红军过贞丰县的情景。
贞丰花江铁索桥红军阻击战遗址陈列馆。图源:黔西南文旅
近年来,贞丰县在小花江村实施了贞丰花江铁索桥红军长征阻击战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先后建成红色文化走廊、红军文化主题雕塑,改造火箭军小学作为红色文化教学研培基地,建成花江铁索桥红军阻击战遗址陈列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以贞丰花江铁索桥红军长征阻击战遗址公园为主体的小花江景区,2022年被评定为AAA级景区。
06
中共黔桂边区委旧址
中共黔桂边区委旧址位于望谟县蔗香乡板陈村,是中共黔桂边区委1933年6月至1941年2月转移至贵州期间的驻地和指挥部,原为王海平私人私塾,二层面阔三间中西式结合的砖瓦结构小楼,外设围墙,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中共黔桂边区委旧址一瞥。邓忠胜 摄 图源:黔西南日报
1933年6月,“黔桂边委”由广西乐业迁到望谟县蔗香乡板陈村,领导今贵州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紫云和广西的凌云、乐业、凤山、南丹等地区的地下工作,时间长达8年,先后帮助支持革命的王海平开办创强小学和板陈兵工厂。在中共黔桂边区委员会长达8年的红色革命时间里,革命的火种留在了望谟。
中共黔桂边区委旧址一角。图源:黔西南日报
1987年12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8月被贵州省妇联授予“贵州省妇女教育基地”,2023年4月被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授予“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望谟县中共黔桂边区委旧址。图源:黔西南日报
07
兴义威舍红军村
兴义红军村的历史记忆,源于1935年春的数场枪林弹雨。
1935年4月23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央军委纵队进入兴义市威舍镇猪场村,与敌激战。战斗结束后,数千名红军在威舍镇停留休整,红军伤员在余伦启家后面的山洞里隐蔽治疗。后来,为纪念这段艰辛历程,红军疗伤的这个山洞也被命名为红军洞。
1935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红三和红五军团兵分五路进入兴义县境,至25日离开。红军在兴义的6天中,经过8个乡、84个村寨,与国民党武装和地方民团发生战斗4次,其中两次发生在威舍境内。红军村里4处遗迹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兴义威舍红军战斗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兴义市重点打造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史不可多得的红色文化资源。
兴义威舍红军战斗遗址之红军临时电台指挥部旧址。毛扬周 摄
兴义威舍红军村是贵州省第一批廉政教育示范基地,也是黔西南州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兴义红军村有红军洞、红军电台旧址、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碑、长征文化长廊等红色文化资源。
硝烟已去,尘埃落定
在这片曾为中国革命储存星星之火的土地上
既留下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用鲜血铸就的红色印记
也传承着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接续奋斗的革命精神
双乳峰、万峰林、放马坪、晴隆阿妹戚托小镇、马岭河峡谷
……
如今的黔西南美景如画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竞相绽放
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走进这片土地
赏自然美景
饮特色米酒
体验民族文化
品各式美食
来黔西南,寻味红色印记、感受发展巨变
在山水、村寨间
觅得心安处
相关阅读: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①|来爽爽贵阳找寻红色印记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②|来转折之城红色遵义重走长征路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③|六盘水:探寻红色记忆 感悟“三线精神”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④|安顺:重温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基因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⑤|铜仁:参观红色圣地,缅怀革命先烈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⑥|走进毕节,聆听巍巍乌蒙的红色故事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⑦|在黔南,邂逅一段红色历史
打卡贵州红色旅游胜地⑧|走进黔东南,品读峥嵘岁月革命故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统筹 周文君
综合整理 曾田 龙飘 胥芬芳
部分资料来源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网
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黔西南文旅
山水港城蔗香微信公众号
编辑 吴一凡
二审 李劼
三审 庞博
举报/反馈

天眼新闻

1001万获赞 93.4万粉丝
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网站。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