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天彗星石秀,江湖人称“拚命三郎”,在梁山上坐第33把交椅。他原本是个走私马匹的个体商贩,因随叔叔到辽国做边贸时,叔叔途中暴病而亡。他“折了本钱”只好流落辽国,后又去到蓟州以砍柴为生。因打架助拳认了做狱卒兼行刑刽子的好大哥杨雄,得到投资开了个杀猪铺。
都说石秀是拼命三郎,是直性子,急性子,是个忠义赤城的好汉子,其实也不尽然。细读《水浒》,方知石秀的颇有心机。别看是个苦出身,什么都缺,唯一不缺的就是心眼。
初识杨雄时,石秀便着实表现了一番,本已替杨雄解围,把围攻杨雄的几个小泼皮打得屁滚尿流,本可以见好就收,但是石秀仍不甘罢休,“兀自不歇于,在路口寻人厮打”,虽然打的是无辜百姓,但石三郎一番精彩的拳脚表演还是赢得了杨牢头等人的满堂彩。于是就与杨雄义结金兰,且自此入住了杨府。
石秀不但为人精细,而且十分敏感。与杨雄老丈人潘公合伙开个肉铺,时隔不久,就怀疑潘公对他不信任,而老实巴交的潘公确实没有对他有任何怀疑。他却“收拾了包裹行李,细细写了一本清账”,且一本正经地说:“且收过了这本明白账目,若上面有半点私心,天诛地灭。”一番话说得杨雄老丈人呆若木鸡,连连解释,连连打招呼,本来女儿女婿关系就非常不好,这位女婿的结拜兄弟怎么能得罪。仅此一例,石秀的多疑和敏感,跃然纸上。
最耐人寻味的是石秀发现了嫂嫂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关系暧昧而且已料定会有故事,。施耐庵这段文字描写得十分详尽,也十分精彩。他们俩眉目传情,秋波暗送,风言浪语,拉拉扯扯,一步一步石秀都观察得一清二楚。此时的石秀如果出于对义兄杨雄的关爱,立马可制止这个风流故事的演绎,完全可避免杨雄最终开膛剖肚地杀老婆,也不必让一僧一道白白丢了性命。但石秀静观其变,且不时推波助澜,有意提供方便,终于导致一场血腥屠杀,且让杨牢头家破人亡不得不逼上梁山,落草为寇。
最终石秀拿住在外通风报信的胡头时,还着实骗了可怜的小道士一把。“你不要挣扎,若高做声,便杀了你”,“你快说,我不杀你”,小道士信以为真,一五一十,和盘托出,装如海如何与潘巧云通奸,他如何敲木鱼为暗号。待道士将言情全部讲出时,石秀“将刀就颈上一勒,杀倒在地”。然后石秀又如法炮制,扮头陀,敲木鱼引出装如海,也是如此这般说道:“不要高做声,高做声便杀了你只等我剥了衣服便罢。”和尚信以为真,待得脱了衣服,也是被石秀“三四刀搠死了”,道士也好,和尚也罢,都上了石秀的圈套。
悲剧也是闹剧的最后一幕在翠屏山,杨雄面对犯了错误的老婆,说实在的,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钢刀佳人,实在下不下于。“再把实情对我说了,饶了你这JR一条性命”,此时石秀如果心生善意,潘巧云和丫环迎儿也可刀下活命。可怜潘巧云死到临头,还指望石秀相救叔叔劝一劝。”此时石秀只要说一句话,杨雄绝对会刀下留人。石秀会说吗?如同《三国》中的白门楼,曹操杀吕布时,只要刘备说句求情的话,曹操已有招降吕布之意。刘备就如现在的石秀,正好借刀杀人泄愤,又岂肯帮助求饶呢?石秀不仅没劝,而是火上浇油连丫环也要杀:“哥哥,这个小贱人,留她做甚么?一发斩草除根,一场风流,四条人命。
杀人倒也罢了,连女人的衣服首饰都不放过,“石秀便把那妇头面首饰衣服都剥了”,“把迎儿的首饰也去了”。
每读到此,心中总是一惊,石秀啊石秀,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无法定义的多样性。他既是梁山伯上的好汉,但在我看来又是个反面人物。但或许也正是这种多样性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也使他成为《水浒传》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