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露营、徒步、野炊,
在山水间消暑,于密林中小憩,
邂逅一些生灵,幸而认识,仿佛重逢老友……
今天带你认识一下它们,下次山野相逢可要叫出名字呀。
关键词:蝉、蜡蝉、蜻蜓、豆娘、蝗虫
半翅目 Hemiptera
前翅为半鞘翅而得名
蝉科 Cicadidae
头部有3个单眼,呈三角形排列;翅膜质,脉纹粗;雄虫腹部第1节两侧有发音器。
不完全变态;卵产在植物组织内;孵化后若虫钻入土中生活,为害植物根部。若虫蜕皮可入中药称蝉蜕。成虫生活在植物上,刺吸汁液,为害嫩枝。
#1
蚱蝉
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1775)
体黑色,有光泽,密生淡黄色绒毛;中胸背板宽大,中央有“X”字形隆起。
#2
蒙古寒蝉
Meimuna mongolica (Distant, 1881)
体背灰褐色,有绿色斑纹;前后翅透明,前翅第2、3端室横脉具灰褐色斑点。
#3
鸣鸣蝉
Oncotympana maculaticollis (Motschulsky, 1866)
体黑色,具绿色斑,胸部后缘及腹部具白色蜡粉;前翅横脉上具4个褐色斑,外缘脉端具6~7个淡褐色斑。
半翅目 Hemiptera
蜡蝉科Fulgoridae
部分种类可以分泌蜡质。体表颜色鲜艳,易于辨认。其部分幼虫长有蜡质绒毛。
#4
斑衣蜡蝉
Lycorma delicatula (White, 1845)
又名樗(chū)鸡。
前翅基部约2/3为淡褐色,翅面具有10~20个黑斑,端部约1/3为黑色,脉纹白色;后翅基部一半鲜红色,具7、8个黑点。体翅表面附有白色蜡粉。
斑衣蜡蝉-成虫
斑衣蜡蝉-大小若虫
蜻蜓目Odonata
复眼发达,占头部的大部分,单眼3个。中、后胸合并,称合胸。两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腹部细长。
蜻科Libellulidae
翅痣无支持脉;前后翅三角室所朝方向不同。
#5
红蜻
Crocothemis servilia (Drury, 1770)
雄虫体红色,前后翅基部红色区域较小,后翅斑大于前翅斑;腹背中线黑色。雌虫体黄褐色。
#6
黄蜻
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 1789)
胸部黄褐色,侧面灰白色;腹部背面具黑斑,腹末附器黑色;前后翅的翅痣赤黄色。
#7
线痣灰蜻
Orthetrum lineostigmum (Selys, 1886)
头部颜面黄白色,雄虫全身蓝灰色,雌虫体色深黄,合胸背前方褐色,侧面后方有1条黑纹,腹部黄色,侧缘具黑斑,雌雄的翅痣皆为黑黄双色,翅端稍具褐色。
蜻蜓目Odonata
豆娘学名蟌(cōng),也是蜻蜓目下的一种昆虫,覆盖多个科。豆娘与蜻蜓的主要区别,首先是大小:蜻蜓会大一些;其次是看停落时翅膀的状态:蜻蜓是展开的,豆娘则是收起来的。
#8
三斑鼻蟌
Rhinocypha perforata
雄性黑色。身上有蓝色条纹及斑点,翅超过腹部甚多。翅大部分透明带烟黄色,端部1/3黑色,在阳光下呈现出鲜艳色彩。雌性翅透明带烟黄色。
三斑鼻蟌(♂)
三斑鼻蟌(♀)
#9
黄狭扇蟌
Copera marginipes
雄虫复眼褐色,中间具淡黄色横条纹。胸部黑色,具黄色肩前条斑纹,侧面具有宽长条黄色条纹。腹部蓝黑色,末端白色。足黄色。雌虫整体颜色较暗淡。
直翅目Orthoptera
前翅为覆翅,后翅扇状折叠。后足多发达善跳。
#10
短额负蝗
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 1905
锥头蝗科 Pyrgomorphidae
又名小尖头蚱蜢。体草绿色或褐黄色,体表具淡黄色瘤状突起,头尖,触角剑状;前翅较长,翅尖略尖,后翅玫瑰红或红色。
雄成虫在雌成虫的背上交尾,故称“负蝗”。
#11
东亚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斑翅蝗科 Oedipodidae
绿色(散居型)、黑褐色(群居型)或灰褐色(中间型)。头大,短于前胸背板。前胸背板中隆线明显。群居型,体色深,翅长超过后足腿节长2倍,且胸部腹面密生细长绒毛。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害虫,目前可人工饲养,是重要的可食用昆虫。
#12
棉蝗
Chondracris rosea (De Geer, 1773)
斑腿蝗科 Catantopidae
体形粗大,鲜绿带黄,头大而短;前胸背板中隆线较高,3条横沟明显,前、中足基节和腿节绿色,胫节和跗节淡紫红色,后足腿节青绿色,胫节细长,淡红色,具黄白色大刺。
文中图片均来自“中国生物志库”。
夏日漫漫,
昆虫的知识咱们慢慢更~
敬请期待下一期:
甲虫、蝴蝶、扑棱蛾子。
更多昆虫相关的知识,
欢迎访问“中国生物志库·动物”
来源:赛拉艾芙
科学出版社 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传播科学,欢迎您点亮★星标,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