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起个头,大家一起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那个高一的午后

你是抓耳挠腮还是成竹在胸?

而500年前的这位绝对滚瓜烂熟

他又一次“默写全文”

留下这部经典的

草书前后赤壁赋卷

△明 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卷(局部 前赤壁赋)

草书《赤壁赋》,祝允明的代表作

祝允明,“江南才子”

与唐伯虎、文徵明等人比肩

因为影视作品的演绎

更多人知道的是他的自号——“枝山”

在明代书法圈

祝允明狂草可谓独领风骚

被誉为“明朝第一”

他是苏轼的“粉丝”

有学者统计

单是《赤壁赋》这个题材

还存世的他就写了9版

而其中7版都是草书

对于这部前后赤壁赋长卷

好友文徵明的儿子也给了好评:

“得张颠之雄壮,藏真之飞动”

△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卷(局部)画线部分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当代的一些书法研习者

从“点、线、面”的美学视角

解构了这篇书法作品

突出一个形散神聚

“不羁放纵爱自由”

△祝允明画像

他无数次写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心境应该是有变化的吧

当祝允明回望这一生

有考取功名的坎坷经历

也有与挚友同道的风生水起

虽不像苏轼人生的大起大落

但也穿越了时空

逐渐与偶像共情

△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卷(局部)画线部分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洋洋洒洒写赤壁,实际去错地儿了?

900多年前的苏轼

写下这篇《赤壁赋》的时候

也是有苦闷的吧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其间多次泛舟赤壁

先后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及前后赤壁赋

△犀角雕赤壁图杯 上海博物馆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其实苏轼心里应该知道

当年发生赤壁之战的“武赤壁”

(“武赤壁”位于今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

不在这里

而这并不影响他写下千古名篇

进而让这个“文赤壁”闻名天下

(“文赤壁”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

《赤壁赋》中“客有吹洞箫者”与苏轼

一问一答

未尝不是苏轼与自己的对话

是被贬放逐的郁郁心境

也是寄情天地的旷达神游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当他写下这句清风明月之时

这个赤壁,是文是武

已不重要了

他熨帖了太多人的心

《赤壁赋》,值得一个“全文背诵”

《赤壁赋》记叙了苏轼泛舟赤壁的

所见所感

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

表达月夜泛舟的舒畅

怀古伤今的悲咽

以及精神解脱的达观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宋孝宗书《后赤壁赋》辽宁省博物馆藏

凭着词赋的广泛流传

“苏轼泛舟游赤壁”

这件事本身也火了起来

成为文人墨客的热门创作题材

△文徵明行书苏轼前后赤壁赋册页 辽宁省博物馆藏

他们不断揣摩着苏轼的心态

也同祝允明一样

在《赤壁赋》中寻求与偶像共情

△《赤壁图》(局部)仇英 辽宁省博物馆藏

△倪田 《赤壁泛舟图轴》天津博物馆藏

那不是简单的泛舟赤壁

是荡涤心中苦闷

是与自己的和解

那不是重复千百年的“背诵默写”

是比宋韵更远的回响

是比山川更广的旷野

我们需要《赤壁赋》

不仅是记忆金句和模仿名篇

更是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赤壁山川

苏轼“粉丝团”:

让我看看还有谁不会背《赤壁赋》?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田野

视觉丨林琦

技术丨汤沛 蔡子旭

审校丨左中明

统筹丨刘莹 帅钟琴

资料支持丨廖思嘉

特别鸣谢丨上海博物馆 总台上海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责任编辑:贾宏伟

举报/反馈

央视新闻

1.4亿获赞 3233.8万粉丝
重大新闻、报道和突发事件的总台首发账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