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地人
今年6月30日是Beyond乐队主唱黄家驹去世三十周年的纪念日。三十年长到可以忘记很多事情,但在音乐的世界里,黄家驹和他的音乐却仿佛是永恒的,不仅从未走远,甚至历久弥新,至今仍然在影响着很多人。
很多人都知道黄家驹这个名字,因为他创建的Beyond乐队以及乐队大量的经典歌曲,已经成了华人世界的摇滚乐入门。很多年轻音乐人正是通过拷贝Beyond乐队的作品从而走上音乐之路;也有很多小镇青年,通过黄家驹和Beyond乐队的音乐打开了一片天地,因为乐队作品里的那些理想和梦想让他们获取了力量。
关于黄家驹和Beyond乐队,我们应该了解更多。
那么多“夹Band”为什么是Beyond?
虽然,从谭咏麟、张国荣争霸时代到“四大天王”时代,再到陈奕迅、古巨基、郑秀文、杨千嬅等歌手在千禧年的对决,香港流行音乐的核心一直是商业偶像,但实际上它的“夹Band”(组乐队)文化同样不可忽视。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香港流行乐坛就开始了第一轮的“夹Band”潮,莲花乐队的许冠杰、玉石乐队的林子祥等,就是通过玩乐队后成了乐坛巨星。这一批“夹Band”的乐队成员如杨乔兴、杨云骠等,后来成了谭咏麟、张国荣等歌手的制作人。泰迪罗宾乐队的吉他手郑东汉,更是成了香港“宝丽金唱片”的经理,乃至“EMI唱片”亚洲区的总裁,在幕后影响了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
不过,真正以乐队形式发展获得成功的最初只有温拿乐队。但温拿乐队更像是一个组合型的乐队,并不像是真正的摇滚乐队。直到Beyond乐队的出现,香港的摇滚乐队才真正进入主流视野。
早期Beyond乐队的作品更偏重实验性和艺术性,甚至还有很多金属音乐的元素,很难被一般听众接受。之所以后来成了华人世界首屈一指的乐队,甚至将音乐上升到一种文化现象,还是因为黄家驹在谱写旋律上的天赋,让Beyond乐队有了《真的爱你》《大地》《光辉岁月》《海阔天空》等传唱一时的经典。
虽然黄家驹在生前也曾经抱怨过“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乐坛”,但他深知想要在乐坛立足是需要妥协的。也因此,从1988年的《现代舞台》专辑开始,Beyond不再像上一张专辑《亚拉伯跳舞女郎》那样注重音乐的实验性,而是在摇滚和流行之间尽量取得平衡。音乐编曲上不再强调实验性,吉他独奏更简练、流畅——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让Beyond的作品跨越了广东话与普通话的障碍,让很多不懂广东话的歌迷也可以因为作品单纯的悦耳好听而喜欢上Beyond的作品。
另一方面,在黄家驹主导创作大方向的基础上,再加上特邀刘卓辉这样的香港乐坛另类词人参与,让Beyond乐队的作品除了都市、情感等主题,更涉及亲情、理想、家国、反战、公益等。这些,让歌迷通过音乐打开格局,拥有更多人文的体验,也让很多人就是因为Beyond的这种独特而喜欢上乐队和黄家驹。
做更好的自己,但又有一定的妥协,这是黄家驹的无奈,也是一种智慧,并最终成就了Beyond这支乐队的传奇。
音乐人黄家驹的管理才华
通常来讲,人们都会把黄家驹称为Beyond乐队的主唱。但实际上,黄家驹在Beyond乐队更多时候扮演的还有领队角色,平衡与中和内外的关系。这是Beyond乐队之所以获得成功的原因,甚至还可以成为一种音乐管理学标准,供很多音乐团队、组合,甚至是音乐公司借鉴。
从1981年黄家驹与叶世荣开始筹建乐队,到1983年正式成立以黄家驹、邓炜谦、李荣潮和叶世荣为阵容的Beyond乐队,再到后来陈时安、黄家强、黄贯中、刘志远等成员陆续的加入,最终在1987年以黄家驹、黄家强、黄贯中和叶世荣的阵容签约“新艺宝唱片”,成为后来大家所熟知的四人组乐队,Beyond乐队的成员构成其实一直是有所争议的。争议的焦点在于从音乐技术的角度来讲,贝司手黄家强和鼓手叶世荣在当时香港乐坛都不是最好的。考虑到Beyond乐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乐坛地位,有些人觉得他们的技术配不上Beyond乐队。
这就涉及管理艺术。事实上,无论是一支乐队还是一支足球队,如果真的是每一位成员都是技术层面的天才,那么不仅在表达层面会彼此冲撞,甚至也会因为天才与生俱来的桀骜性格导致成员关系很容易产生矛盾。而黄家驹的特别魅力就在于他在创作和演唱上对于乐队都是绝对的核心和灵魂,同时他又很好地平衡了乐队不同成员的关系。
在演唱上,黄家驹经常分配黄家强和黄贯中同时与他共担主唱的角色。在他生前一直选择一种共同发展的模式,并没有像国际上很多知名乐队的主唱那样,乐队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单飞——甚至在“新艺宝唱片”已经功成名就的情况下,同样选择和另外三名成员远赴日本从头再来。
成员未必需要技术最好的,但性格却一定要是可以配合和互补的。团队需要一个优秀的领队,在创作和表达上带领团队前行,又能够平衡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不将自己置于一个俯视成员的位置。这是Beyond乐队的成功之道,也是团队管理的法则,只是并不是所有团队都能拥有一个黄家驹。
黄家驹对于Beyond 真的那么重要吗?
虽然不能说Beyond即黄家驹,黄家驹即Beyond,但要说四子时期的Beyond,黄家驹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也是客观事实。
黄家驹有着清亮又高亢的声线,尤其是特色的颤抖尾音,更成为他独特的辨识度。有时候,一支乐队的成功与否,确实需要有非常特别的主唱来引流。比如黑豹乐队曾经的主唱窦唯,轮回乐队曾经的主唱吴彤,以及指南针乐队曾经的主唱罗琦等。
除了嗓音的特色,黄家驹的创作也主导了Beyond乐队的音乐走向。像《大地》《真的爱你》《再见理想》《灰色轨迹》和《情人》等作品,就都是黄家驹作曲的作品。与此同时,黄家驹还是一个词曲兼修的音乐人,像《喜欢你》《光辉岁月》《AMANI》等作品的词曲都是出自他手。其中,《AMANI》引入非洲部落语言来表达反战与和平的主题,在同时期的香港乐坛无疑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创举。
因为无聊应酬有感而发创作的《俾面派对》(黄家驹作曲,黄贯中填词),更是有着针砭时弊、敢为人先的创作勇气,让Beyond即使在商业上屡屡获得好的成功,也始终保持着一支摇滚乐队应该有的人文精神。
可以说,如果没有黄家驹,Beyond乐队一定不是那支Beyond乐队。
后家驹时代Beyond并未离线
黄家驹对于Beyond乐队来讲当然非常重要,但也常常会有这样一种认知:没有黄家驹的Beyond乐队,就不再是Beyond了。这是一种很偏执的观点。因为在黄家驹逝世之后,Beyond进入了三子时期,乐队其实也迎来了又一个创作巅峰。
缺少了灵魂人物,黄贯中和黄家强因此挑起了乐队大梁。在这个时期,黄贯中的声线日趋成熟厚重,而黄家强除了贝司演奏技术提升之外,于创作上也是进步了很多。从1994年的《二楼后座》专辑开始,新的Beyond乐队在没有黄家驹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乐队旧有的既好听又有音乐性的平衡传统,甚至在《教坏细路》等作品中,更为犀利地为社会发声。而1995年的《SOUND》(声音)专辑,更让三子时期的Beyond乐队在技术上达到一个新的巅峰,各方面的均衡让他们有了国际化乐队的水准。
更重要的是,三子时期的Beyond乐队音乐创作的走向、格局基本还是延续了黄家驹的风格体系,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由黄贯中和黄家强通过个人的风格进行强化和升级。因此,三子时期的Beyond,也可以称得上是Beyond2.0时代——他们和黄家驹时代的Beyond有关联,但又有了新的进阶。
在天堂的黄家驹,应该是可以感到欣慰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