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七年,因为当时新疆先后发生了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当地局势极其不稳定,为了巩固统治,清朝便设立了伊犁将军。

伊犁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有富饶的伊犁河谷,十分适合农业的发展,进而方便军队在此屯兵,要维护新疆地区和平稳定,在伊犁设军无疑是最优选择。

伊犁将军实际上是新疆的最高执政长官,掌管了军政大权,还能以朝廷的名义处理繁杂的民政事务。

那么清代伊犁将军的权力究竟有多大呢?又为什么要设立伊犁将军分管新疆一带呢?


01

一、伊犁将军的设立

乾隆时期,在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消灭了阿睦尔萨纳势力后,清朝开始恢复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虽然恢复了对新疆的统治,但清政府仍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是叛乱并未真正平息,二是统治基础较为薄弱,三是当地经济十分落后。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清朝设立了伊犁将军来维护新疆一带的和平稳定,毕竟在此之前清政府对新疆的管理可以说是形同虚设,主要是让当地人进行自我管理。

这种放任式的管理方式注定会带来地方的反叛,当时的乾隆帝在看到屡发暴乱后,才决心将新疆地区的管理收回中央。

因此在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开始驻兵新疆,在1762年设立了伊犁将军,第一任将军由明瑞来担任。


其实在地方设置将军掌管大权在清朝早已有前车之鉴,清朝在每个省设立将军来管理当地的八旗军。

因为守地是边疆,偶尔会发生突发状况或者外来势力侵扰,伊犁将军在军政事务上相较于其他内地的将军来说权力更大。

《皇朝通典》里有记载,伊犁将军的职权是:统掌新疆之军政,山北山南皆听军节,可见当地的军政大权被牢牢掌握在伊犁将军的手中。


这也是清政府的目的,前几次发生的叛乱让他们意识到军权在统治和管理新疆的道路上必不可少。

伊犁将军其实是清朝各将军里最晚设立的,但其管辖范围之广阔、管辖权利之大、管辖事务之繁杂都是其他地方将军不能比拟的。

伊犁将军是清朝统治新疆的最高级别的官员,能够管理新疆地区的所有武装力量,它的设置对保卫边疆,抗击外国侵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02

二、伊犁将军的权力

清代时伊犁是新疆的都会,也就是现在的省会。伊犁将军的府衙设在了惠远城,伊犁逐渐成为了新疆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

作为管理整个新疆的伊犁将军权力自然不会低。首先,伊犁将军掌有兵权,因为当时新疆地区地广人稀,又面临北境沙俄的威胁,因此有一支武装力量尤为重要。

所以乾隆帝从全国范围内招兵买马,希望在当地组建一支彪悍、富有战斗力的队伍,他将这些兵力分为四个营,史称伊犁四营。


伊犁四营按照民族编制,被分配到四个地区作为屏障,他们都拖家带口,和清朝之前设的八旗军、绿营兵共同守卫边疆。

伊犁将军统一管理四营军,四营军的士兵不仅要肩负巡防的重任,同样要通过游猎、耕地的方式来实现自给自足。

在伊犁将军的带领下,四营兵逐渐成为了守护新疆最可靠的力量,立下了赫赫战功。清朝在新疆的军事防御呈现南北西三面呼应的局面,毫无疑问,伊犁将军所管理的军成为了定海神针。

同时,伊犁将军在新疆的行政管理上也有着较大的权力,不同其他地方,清朝在新疆并没有设立总督和巡抚。

因此一些原本由总督、巡抚负责的事务也由伊犁将军负责。伊犁将军在当地采取“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同时当地的政策也由伊犁将军参与决策。

国境线附近,往往会有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骚扰,为了抵御他们,伊犁将军还在国境线上设置了巡防哨所,称作卡伦。

卡伦有几种设立方式,分别是常设、移设和添设,在一处长期设置的称为常设,轮换地点设置或因季节交替变换设置的叫移设,添设指的是根据防御需要增设的。


伊犁将军还有一项使命,那就是巡查国境,新疆地域辽阔,地广人稀,有些少数民族或者外国人就会趁虚而入,因此时刻提防显得尤为重要。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首任伊犁将军明瑞曾派伊勒图率队巡查边境,在巡查过程中曾遇到几名布鲁特人用枪将士兵穿的皮袄穿透。

但当他们看到侍卫的翎顶时,才意识到这是满清的军队,于是慌忙下马认罪,解释称误认为清军是哈萨克人。在巡防过境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提防的就是哈萨克人,早在准噶尔政权还存在时,哈萨克人就屡次侵入我国境内。


因此乾隆帝曾明确表示,绝不允许哈萨克人以游牧为幌子实施侵略行为,允许动用武力将其赶出国境,但不许没收他们的牲畜,以此来展现大国雄风。

同时,新疆地方官吏也归伊犁将军统一规制,伊犁将军之下,清朝还设置了都统、办事大臣、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职位,来管理各地方的军政事务。

但他们本质上都归伊犁将军管理,这些地方官员的任命、决策都需要通过伊犁将军的同意。

伊犁将军的设立为在新疆实行军府制度打下了基础,军府制大体分为三路:北路、南路、西路,三路分别设有官员管理事务。


参赞大臣、领队大臣、办事大臣、协办大臣之间并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他们平行协作,互不相互隶属,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同地区归顺的时间、当地的文化,清朝在新疆东路,实行郡县制,而在北路和南路主要实行扎萨克制和伯克制。

这三种官僚制度对统领新疆的民政事务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三路官员也需要一员大臣领导,因此伊犁将军的诞生也有其历史必然性。

因为清朝是通过武装夺取的形式征服的新疆,因此征服之路并不可能一帆风顺,清军需要不断改造好占领的城市。

因为文化的多元性,想要经营好城市并不简单,因此清朝选择在多元化的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而伊犁将军恰好负责这些事项。


在经济方面,伊犁将军同样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丁实存先生将伊犁将军的职责分为了七个方面,其中一项就包括经理贸易。

那么伊犁将军是如何经理贸易的呢?

伊犁是新疆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伊犁将军的驻扎地,当地商业氛围良好,官兵和商贾走动频繁,因此伊犁将军修建了惠远、惠宁两座新城。

惠远城内人丁兴旺,一派繁荣景象,还建有将军府和大大小小72个衙署,在城里的大街上排排陈列着店铺,来来往往的顾客也络绎不绝。

惠远的繁华景象,主要是因为伊犁将军在此设立了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商业、允许商人沿街摆摊,这才有百货林立的欣欣向荣之势。


因为伊犁曾经发生过动乱和外国的侵略,老惠远城残破不堪,因此将军府的选地在新修惠远城。

在古代,中央政府通常用屯垦的方式来治理新疆地区,顾名思义,屯垦就是指聚集垦荒。

新疆屯垦制度由来已久,到了清代,政府组织大量移民在伊犁垦荒屯田,发展种植业,一系列举措使得原本荒凉的伊犁变得生机勃勃。

屯田的形式包括回屯、兵屯、旗屯、民屯等,屯田者除了八旗军,还包括一些商人甚至囚犯。

伊犁将军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屯垦制度,派遣更大规模的移民全面开展,他们挖运河,开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根据舒赫德对当时新疆的驻兵和开支情况来看的话,屯垦的收益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成本,其收益完全可以满足军队的日常使用。

同时,在松筠担任伊犁将军期间,在满营内开展了屯垦方案,以此来发展农业,顺便改变满营养尊处优,懒惰的不良风气。


就这样,在官兵身体力行的带领下,不仅屯田运动得到发展,同时军中风气得到净化。

在屯田运动热火朝天时,伊犁将军也在推动新疆的贸易迅速发展,内地的丝绸、陶瓷等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新疆,南北疆间的贸易也在增多。

随着贸易规模扩大,对外贸易的规制显得十分重要,伊犁将军伊勒图对贸易的线路、方式都通过制定章程进行了规定。

在文化方面,伊犁将军也有着相当的贡献。中国自古以来崇尚敬天地,因此祭祀和缅怀先祖的传统一直延续。

伊犁将军在新疆同样保持这一风俗,在当地修建了大量的庙,并将各地的名山、名河作为祭拜对象,以此展示对天地的敬畏之心。

03

三、伊犁将军的衰落

伊犁将军作为清代执掌新疆军事、政治、经济大业的官员,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晚清国力的衰弱,伊犁将军也开始变得名存实亡。尽管清朝在晚期曾任命过许多才优干济的官员担任伊犁将军,但终究无法阻拦历史的潮流。

清朝末任伊犁将军叫志锐,他是珍妃的兄长,他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主张是:“弭边患、御外侮、筹饷练兵以救危局”。


志锐是保皇派,也是主战派,遇到外患问题,他主张以武力解决,但在羸弱的清政府当中,这种思想无疑是异端。

他曾就任乌利雅苏台参赞大臣,1911年担任伊犁将军后,他曾想过凭一己之力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但彼时的伊犁将军的权力已不再像从前那般了。

最终在辛亥革命中,志锐死在了伊犁起义的子弹中。而伊犁将军,也就此消失在了漫漫历史长河之中。

04

结语

伊犁将军的设立,对于守卫边疆,稳定新疆局面,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而其管辖范围之广、管辖权力之大、管辖事务之杂在当时的官员中也是位于前列的,可以说,伊犁将军是清朝对于新疆地区的管理中的核心。

但历史的大流终究不可逆转,随着清帝的退位,辛亥革命的开展,伊犁将军府的大门从此紧闭,伊犁将军的历史使命也就此完结。

举报/反馈

文不谈史

53.5万获赞 4.1万粉丝
观历史,看兴衰,见证时光的轨迹
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