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1410年7月15日清晨,在波兰中部一块4平方公里的田野上,波立联军和条顿骑士团联军即将开始欧洲中世纪史上最大的一场战争。

Map of army movements in the Grunwald campaign

飘扬的彩色旗帜一眼望不到边,上面绣着十字架、鹰、格列芬、剑、白狮、盔、羊、野牛头等各式的标志。

TTC course - the decisive battles of world history

旗帜下,是从头到脚武装到牙齿的重装骑兵,甚至战马也披挂锁子甲。还有数不尽的轻骑兵和步兵,手持矛、剑、枪、木棒等各种冷兵器。

战斗在号角声中打响,维塔图斯率领的立陶宛军呐喊着向条顿联军的左翼发起冲锋。无奈装备相差太多,一个小时后开始溃败。

同一时间,波立联军中军和条顿骑士联军主力短兵相接,杀得难解难分。

战马嘶吼,长矛折断,木棍飞舞,盾牌破碎。刀枪迸溅出刺眼的火花,在折断的旗杆和头盔的孔雀毛上方飞窜。

在呐喊声、怒吼声和哀嚎声中,可以清晰听到头骨破裂的闷响声,双方无数的士兵被砍于马下,瞬间被踩为肉泥。

几次拉锯,未分胜负。

就在双方再次陷入僵局时,立陶宛人杀回来了,胜利的天平朝雅盖沃领导的波兰大军倾斜。霎时,条顿骑士团大团长乌尔里希·冯·容宁根被一根长矛戳穿喉咙,指挥官和重甲骑士一批批倒下。

油画《格伦瓦尔德之战》,藏于华沙国家博物馆:画作中央偏左画的是乌尔里希·冯·琼宁根之死的场景,就是身穿白袍胯下白马的第26任条顿骑士团大团长。正中央穿红衣、举剑的人物是立陶宛大公维塔图斯。维塔图斯右下方身穿鳞甲正在战斗的是后来捷克胡斯运动的激进派领袖杨 · 杰士卡。在空中浮现出的是圣斯坦尼斯,波兰的守护神

残阳如血,大地重归于平静。血染红了广袤的草地,空气中到处飘散着血腥味儿。这场被后世称为“格伦瓦尔德之战”或“第一次坦能堡战役”的战争最终以条顿骑士团退回马尔堡宣告结束,也间接塑造了整个近代东北欧的版图。

而条顿骑士团和马尔堡则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

2.

马尔堡位于格但斯克东南60公里,从中央火车站乘坐火车40分钟即可到达。出站,沿着标牌步行到城堡大门不过一刻钟。

马尔堡火车站大厅外观

在中世纪的欧洲,一个城堡就是一座城市。马尔堡就是13世纪由条顿骑士团建造的一座城市,以马尔堡城堡闻名。

马尔堡城堡是现存欧洲最大的砖制建筑和哥特式城堡,虽在二战中损毁严重,但如今已经恢复原貌,并被UNESO收录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条顿骑士团作为十字军东征时期成立的三大骑士团之一,主要由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骑士组成。

相比圣殿和医院骑士团,成立最晚——1191年在阿卡成立,彼时萨拉丁已经占领耶路撒冷,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即将结束。

着条顿骑士团服的唐怀瑟,载于《马内塞古抄本》

此后一百年,十字军在圣地节节败退,直到1291年阿卡城陷落。

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退回法国,条顿骑士团没有安身之处,沦为宗教雇佣兵。

期间,受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之请,骑士团于1211年移至特兰西瓦尼亚,帮助其抵御东南边境库曼人的入侵。后骑士团想要将在匈牙利的据点占为己有,但在1225年遭到了匈牙利国王的武力驱逐。

安德烈二世:匈牙利阿尔帕德王朝的国王,1205年—1235年在位

就在条顿骑士团无处可去之时,1227年波兰皮亚斯特王朝的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前来求助,邀请其对抗普鲁士人(没成想引狼入室,当然这是后话)。

康拉德一世(马佐夫舍):波兰皮亚斯特王朝马佐夫舍公爵(1194年-1247年)及波兰最高的公爵克拉科夫大公(1229年-1232年)及(1241年-1243年)

条顿骑士团欣然应允,在波罗的海沿岸开辟新战场。

半个世纪后的1279年,条顿骑士团通过残酷的军事镇压征服了整个普鲁士部族,并且开始在这片土地大量移民,拓荒。此时,条顿骑士团已然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拥有自己的领地。

The territory of the State of the Teutonic Order between 1260 and 1410; the locations and dates of major battles, including the Battle of Grunwald, are indicated by crossed red swords

他们在国家的边境地带修筑了120座砖砌城堡,构建起强大的防御体系,而1277年建造的马尔堡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座。

3.

马尔堡城堡占地总面积为21公顷,总体呈现长方形结构。西北侧紧靠诺加特河,其余三面在中世纪时是沼泽地,地形易守难攻。

跟着鹏叔游世界

城堡由三个部分组成:外堡、中堡和高堡三个区域。其中外堡免费参观,中堡和高堡区域需要购买门票方能进入。

每周一免费,只需花费10PLN租个讲解器,不过教堂、官邸、宴会大厅等内部空间不开放。

城堡外围修筑有一圈护城河和加固的防御型城墙,城墙上有威武的城门及塔楼,十分壮观。

三层院落通过吊桥连接,又互相隔离,每个院落均有自己独立的入口、塔楼和壕沟,说是固如金汤毫不夸张。这也就解释了骑士团在格伦瓦尔德之战惨败后,退守马尔堡,面对波立大军的团团围困,依然可以据险死守。

走进博物馆大门,就看见一扮作骑士的工作人员,身着盔甲,披白底黑十字的披风,威风凛凛。

步入高耸的城门,跨过护城河,进入外堡区域。外堡是堡垒和基础服务设施,主要提供后勤保障,可以看见红砖作坊、军械库、库房、马场等。

向前行,左手边看见检票的工作人员。

过一座长长的吊桥,看见悬吊的巨大铁制格栅,一连穿过几座城门,方来到中堡庭院内。

中堡是行政中心,也是接见外宾的重要场所。

庭院内,有骑士宴会厅和团长宫邸,可惜周一不开无缘得见内部。

倒是正面的一组群雕颇为引人瞩目,耳机里传来讲解,这四个雕像均为历任骑士团大团长(Grand Master),在条顿骑士团的历史中均起到了关键作用。

与寻常的中世纪王国不一样,骑士团国的大团长是由最坚强、虔诚和残忍的人中层层选拔出来,这意味着他们具有非常强的务实性和圆滑的外交手段。他们既是十字军骑士们的宗教领袖,是骑士团国家最高封建领主,同时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

最左边一位赫尔曼·冯·萨尔扎(德语:Hermann von Salza)是条顿骑士团的第4任大团长,从1210年到1239年任职。

他在罗马教廷、东欧领主和神罗皇帝间斡旋,最终主导了条顿骑士团从特兰西瓦尼亚迁往普鲁士,由此开启了700年的德意志普鲁士历史。

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于1226年3月颁布《里米尼金玺诏书》法令,授予并确认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的领土征服和收购特权

1237年在索勒战役中惨败后,利沃尼亚(现在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宝剑兄弟团被条顿骑士团吸收。

条顿骑士团和宝剑骑士团骑士

在1242年的冰湖之战中,条顿骑士团试图向罗斯扩张的计划宣告失败。

Depiction of the battle in the late 16th century illuminated manuscript Life of Alexander Nevsky

1308年8月,波兰大公瓦迪斯瓦夫一世无法保卫格但斯克,便向同为基督徒的条顿骑士团求助驱逐勃兰登堡人。骑士团军队很快击溃了城下叛军,但接下来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格但斯克老城

11月他们突袭城堡,歼灭该地的波兰驻军,并制造了格但斯克大屠杀。随后向四周大肆吞并征服。

年底,原属波兰的波美拉尼亚地区全部被骑士团占据。由此开启了条顿骑士团和波兰长达近两百年的战争。

但泽的占领标志着条顿骑士团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而领头人则是第15任大团长——齐格弗里德·冯·费希特旺根,也就是雕像中间偏左的这位。

1309年,齐格弗里德将条顿骑士团总部从威尼斯迁移到了马尔堡。

1309年9月14日,大团长齐格弗里德·冯·费希特旺根与他的骑士进入马尔堡城堡,这象征着骑士团的总部移驻至普鲁士

接下来条顿骑士团的发展(征战)进入快车道,并于14世纪末达到巅峰——统治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这在当时的欧洲已经很牛逼了。

条顿骑士团于14世纪末极盛时的势力范围

1407年,条顿骑士团达到了其最大的领土范围,包括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库尔兰、利沃尼亚、爱沙尼亚、哥特兰(对,就是瑞典的岛)等土地。

而期间第22任大团长温里希·冯·克尼普罗德的功绩不容忽视,也就是雕像中间偏右的侧头老者。

他是任职时间最长的大团长,担任该职位31年(1351-1382年)。去世后,被安葬在马尔堡城堡圣安娜教堂的地下陵墓中。

盛极而衰,没有一个人或国家可以摆脱这个历史规律。

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格伦瓦尔德之战,也是条顿骑士团转向衰落的开始。

随后普鲁士联邦建立,反对骑士团,并要求并入波兰王国,从而开启了十三年战争。

最终双方以签订《第二次托伦和约》而结束,普鲁士被一分为二,西普鲁士并入波兰,骑士团仅保留东普鲁士,但大团长必须宣誓效忠于在位的波兰国王。

1466年10月19日,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四世与条顿骑士团在托伦签署《第二次托伦和约》,标志着十三年战争的结束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被选为第37任大团长,也是条顿骑士团的最后一任大团长,即最右边的雕像。

1525年当阿尔布雷希特皈依路德新教时,骑士团完全被普鲁士赶下了台。于是大团长还俗(采纳马丁·路德的建议),骑士团国家变成普鲁士公国,大团长成为其统治者(公爵),同时向波兰国王称臣。

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齐格蒙特一世将普鲁士公国授予阿尔布雷希特

条顿骑士团慢慢衰败,分裂并解散。再度复活是在拿破仑倒台后,而今天的骑士团仅仅是一个纯的天主教宗教团体,也算是回归了本源。

4.

继续前行,从吊桥上走过护城的壕沟,便来到了高堡——骑士修道院的所在。

这里是宗教中心,也是马尔堡城堡的心脏。

比起中堡开阔的视野,这一侧就显得要压抑得多。四面三层城堡通过环形回廊连接,围成一个方形广场,青砖路面铺满岁月的痕迹。

天井的中央是一座低矮小井,外围一圈铁栅栏,据说是为了防止向井水中投毒。

井的顶部是一只鹈鹕的铜像,正在用自己的鲜血来哺育幼雏,代表着条顿骑士为了繁衍和生生不息可以奉献一切。

圣母玛利亚教堂的入口就在二楼,俗称“金门”。

其上精美的浮雕和彩绘都是13世纪的原物,过去像这样漂亮的大门有很多,可惜大多在二战中被毁,只留下寥寥几座。

沿着回廊走一圈,注意天顶和立柱上一些残存的彩色壁画,依稀可以窥见当年骑士团的盛世。

顺着小恶魔的指示,穿过一条昏暗、绵长、狭窄的廊桥,来到了一处神奇的所在——厕所,正式名称为但斯克塔楼。

从外面看但斯克塔楼

我现在也不明白,为啥要把两个独立的木屋WC建在这么高,如此宽敞的一个大厅里。

透过窗户向四周眺望,可以看见高堡和中堡的建筑群,和远处的田园风光。

顺着路标返回,穿过一个陵墓,经过花园,绕过外围,从后门出。

走过一座长长的桥,在诺加特河对面是拍摄马尔堡城堡全景的最佳位置。

下雨了,回望欧洲这座最大的红砖城堡,见证了条顿骑士团的兴衰。

对了,离开或到达时不要忘了参观一下马尔堡火车站,本身就是一座精美的建筑,大厅中古老的盾形纹章、彩绘、木制天花板都值得一看。

旅行小tip:

最好错过周一免费这天来参观马尔堡,要不然只能像我一样欣赏外观。

预留时间4~6小时。

回见!

举报/反馈

跟着鹏叔游世界

1111获赞 776粉丝
一个有诚意有温度记录旅行点点滴滴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