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1

7月13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个人公众号“饶议科学”发表题为《感谢上海法院:二审驳回耿美玉上诉》一文,文章称,2021年,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审驳回耿美玉对饶毅侵犯名誉权的诉讼请求;今年,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耿美玉上诉,维持原判。并且,此判决为终审判决。

前述结果意味着,法院不认为饶毅的批评言论对耿美玉造成了侵权,也再一次拒绝了耿美玉要求饶毅道歉的请求。

据新华网等媒体此前报道,2021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对耿美玉诉饶毅名誉权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耿美玉提出“被告饶毅在个人微信朋友圈、《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及《文汇报》显著位置发布道歉声明,每日发布一次,时间持续十五日,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诉讼请求。

当时,法院审理的结论即为,从医学发展的角度,应当允许正当的学术争议和批评。

7月13日午后,界面新闻记者依照上海药物研究所官网显示的联系方式,拨打了耿美玉的电话,但无人接听。截至发稿时,就案件判决结果和事件发展至今的观点问题,耿美玉没有回复界面新闻的采访邮件。

同一日,饶毅方面也没有做出更多评论。目前在裁判文书网,尚找不到该案件的公开判决文件。

这起争议事件主要涉及的人物为两位国内知名学者——饶毅和耿美玉,涉及的学术问题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

饶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饶毅是现任的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因此也被网友称为“饶校长”。并且,基于极具个人风格的发言,饶议科学也屡屡出现引发广泛讨论的文章。例如,近期的《院士选举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贿赂上交》一文。该文章目前已删除。

另一方面,据上海药物研究所官网,耿美玉是该所研究员、学术所长,近些年的成就之一即是“领衔研制的国际首个靶向肠道菌群的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GV-971(九期一)于2019年11(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有条件批准上市。”

耿美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饶毅和耿美玉之间的诉讼纠纷也是从GV-971这一产品开始的。

总结来讲就是,饶毅质疑了耿美玉等人在研究成果中提出的GV-971能帮助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此类结论真实性。据澎湃新闻报道,饶毅曾在两个微信群内称“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在这一发言传播之后,耿美玉认为其名誉权被侵害了。

具体而言,据饶议科学公众号2020年7月内容,事件可追溯至2019年9月6日,耿美玉团队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学术刊物《细胞研究》发表文章。

文章称,通过体外实验和老鼠体内实验发现GV-971通过作用于肠道菌群,而对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的常见类型)有治疗作用。另外,文章的第一到第四位作者只在药厂任职、不在科学院任职。基于此,饶毅做出相关“造假”评论。

随后,2020年7月6日,饶毅还在《细胞研究》发表编委来信,指出耿美玉等2019年论文非常蹊跷,表现包括其对以前发表的12篇与GV-971相关的论文完全不引用。因为,一般学者在发表论文时,会倾向于引用自身以前的论文,说明自己的基础、经验、专长,而且介绍以前研究与现在已经的关系,耿美玉的文章有悖常理。

2020年7月13日,耿美玉团队在《细胞研究》发表来信,反驳饶毅。同一时期,耿美玉方面提出起诉。基于饶毅的影响力以及阿兹海默症新药971的争议性,该案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不过,在后续的审理阶段,法院认为,阿尔茨海默症治疗的研究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需要医学界作出共同的努力,从医学发展的角度应当允许正当的学术争议和批评,法律不应当加以限制和干涉。由此,饶毅作为行业专家有权对原告研究成果作出评价。

并且,双方观点的交锋应也属于学术讨论范畴。饶毅将涉案文件发在微信群是为督促同行以及相关部门对其认为有嫌疑造假的论文进行监督和调查,其主观目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司法应为学术批评设定较为宽松的环境,学术上的争议可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辩论、公布原始数据、进行重复试验等方式予以澄清,鼓励真理越辩越明。

另一方面,依据科技部的调查报告结论,也在侧面证明了饶毅对耿美玉涉案论文的科学性提出质疑给予否定性评价并非毫无根据。

2021年1月21日,科技部发布《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对耿美玉5篇论文的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是: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论文存在少量图片误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科研诚信提醒谈话。

当前,饶议科学公众号还提示,处在一审过程中之际,耿美玉方就提出过和解,饶毅方不同意,一审耿美玉败诉。当前的结果正是基于耿美玉方不服一审判决,上诉后再次败诉。

而在2022年5月17日的公众号文章中,耿美玉方面还被披露在二审阶段也提出过和解。这篇文章还表示,除了耿美玉,GV-971所有方绿谷制药的母公司绿谷集团(绿谷医药科技)也应该是论文的责任人,因为文章有四个作者就职于绿谷集团,但绿谷集团方面始终没有公开回应。

实际上,双方争论的核心,便是绿谷制药的阿尔茨海默症新药GV-971(甘露特钠胶囊)的有效性与数据真实性问题,2019年1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了绿谷制药甘露特钠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的上市申请,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2021年12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简称“医保目录”)公布,甘露特钠胶囊被首次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价格由原每盒895元降至296元,降幅超60%。

事实上,自打这款产品面试以来,其争议持续不断,包括作用原理、临床数据、研究指标、生物标志物以及“神药”商人吕松涛等多个方面。上市后,产品也在持续开展临床试验。

但是,2022年5月,绿谷医药科技公众号宣布,受疫情、融资等方面的影响,提前终止甘露特钠胶囊(GV-971)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不过,该文章同日表示,公司亦将全力保证GV-971上市后在研临床试验的顺利推进,包括了观察期为2年的两项主要上市后长期疗效和安全(CTR20210187,样本量800例)、长期安全性(CTR20210760,样本量2500例)。

时至今日,据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CTR20210187目前已经处在主动暂停状态,理由是研究质量受疫情影响严重,决定暂停,但另一项试验CTR20210760已经招募完成。

截至7月13日发稿时,绿谷制药方面并未回复界面新闻的采访。

举报/反馈

界面新闻

2936万获赞 347.4万粉丝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界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