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

|吴戈


出品 |喻观财经


已经关停约一年半的“相互宝”,重回人们的视野。

上周五(77日),在一行、一局、一会联合宣布的公告里,相互宝出现在字里行间。

在公告的第二段里,在蚂蚁集团被罚(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那句的后面,紧接着便是关于相互宝”的内容:要求关停违规开展的相互宝业务,并依法补偿消费者利益

从2018年10月16日上线,到2022年1月28日停止运行,这个只有三岁多寿命的互联网产品,历经了从最初的“相互保”改弦易辙为“相互宝”再到关停,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议。

这个产品以互助这种古老的保险形式,借由互联网平台,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对保险业的震动一如余额宝之于银行业。在其巅峰之时,每13个国人里,就有一人加入了“相互宝”,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通过这个产品完成了对保险的初级教育。

然而,作为非持牌却经营实质上的金融业务的网络互助平台,“相互宝”和水滴们所存在的涉众风险隐患,一直为监管部门所担忧

2020年11月,蚂蚁集团被监管谈话,一场关于互联网巨头们的整改拉开帷幕,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亦成为此后的监管导向

对于被业内戏称作保险业返祖的网络互助,诸互联网平台也做出了取舍。2020年8月,灯火互助率先拉开了关停序幕,相互宝的大病互助项目人数在这一年跌下1亿人大关。一年多零四个月后(2021年12月28日),“相互宝”也终于步入关停后尘,至此,“互助三杰”已悉数表态关停,由此宣告了网络互助的终局。

如今随着蚂蚁集团巨额罚单出炉后,因为公告里要求其蚂蚁集团关停“相互宝”并补偿消费者利益,“相互宝”这个已经逐渐淡出的“过气网红”再次重回舆论场。

自嘲为“相互宝始作俑者”的原蚂蚁集团副总裁、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平素鲜少发布朋友圈,这次专门撰写了一篇短文,回应了人们关于“相互宝”的种种质疑。

尹铭坦言,“相互宝”是他从业以来压力最大的一个产品,自己也曾在压力大的时候自我怀疑过,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

但是当他看到那些被救助者感激的眼神,似乎一切又值得。

在文末,尹铭自问,如果还有机会,还会做这样的创新产品吗?内心的答案很坚定,如果条件允许,一定会!

不过,尹铭已经离开了蚂蚁集团,离开了互联网企业,重回保险业,加盟传统保险公司。

那场关于创新的热闹探索,已如东逝水。



夭折的创新


2018年10月16日,一款叫作“相互保”的新产品,在蚂蚁集团与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下称“信美相互”)的联手之下上线了。

上线一天,成员便多达百万,三天后人数已涨到330万,九天后破千万!这种盛况,让平时苦于增员的保险业第一次感受到“+互联网”的威力。当然,这种威力对于保险业同行们来说,更是“狼来了”的压迫感。

上线八天后(2018年10月24日),信美人寿董事长杨帆就“相互保”的一些外界质疑进行了回应。

上线这个产品,其实蚂蚁集团和信美相互探索、论证了近一年时间。

早在2017年,信美相互便与尹铭领衔的蚂蚁保险事业群开始探讨,能否做出一个真正合乎监管规定的“正派”互助计划。

在此之前,信美相互上线了一款“宝贝计划”,五个月便实现500万元保费,八个月进而突破1000万元。这种如同裂变似的保费增速,让杨帆和同事们看到了互联网的力量。于是,他们开始与尹铭探讨,能否也为普通的成年用户也提供这样的互助服务。

在杨帆看来,互助共济、利用互联网和科技手段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普惠的保障是“相互保”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充分考虑现有监管框架的相关制度和要求,将其做成一个“合规的大病互助计划”。

彼时,相互保背后对接的是信美相互的团体重疾险

作为一个以互助形态承载、借由互联网推广的创新产品或模式,对于彼时的监管规定尚存空白。彼时杨帆亦对媒体坦言,如何在现有的保险产品设计框架下,实现基于互助共济模式的风控、精算定价、付费方式的合规要求,同时又要实现理赔的便捷,确实花费了团队很多的精力。希望能够在现有监管之内做一些突破,看能否避免网络互助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

尽管信美相互与蚂蚁集团为“相互保”贴上的宣传标签是“最便捷、高透明、强互助、低门槛”,外界对于这一新事物依然存在不小的质疑。

最大的质疑莫过于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为此,杨帆解释,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不是相互保独有的,是保险业几百年来一直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为此,相互保除了沿用条款责任约定、健康告知、90天等待期等通常风控方式,还增加了诸多风控措施,比如会员须经支付宝实名认证、用芝麻分650分作为加入门槛控制信用风险,设置较低保额设置以降低道德风险,同时联合公估机构进行反欺诈调查等。

不过,亦有保险业人士指出,用基于消费行为的芝麻信用分作为保险产品的风险过滤器,其实很难筛查出恶意骗赔的风险和逆选择风险。

另一个质疑则是关于“相互保”的10%管理费高不高的问题。彼时杨帆表示,相互保在系统建设、运营服务、风险管理、人力配置等方面前期需要不小的投入,按赔付金额收取10%的管理费,在一段时间内尚不能覆盖成本,不会“多赚管理费而多赔”。

在杨帆看来,如果参保成员因为分摊额度过高而流失,会失去对相互保的信任,将影响相互保的可持续运行,这是这种“自杀式”的行为。

尹铭也坦言,“相互宝”依然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分摊金额的上涨如何给予公众更加明确的预期人群能否进一步细分等。当然他们也会困惑,认为如果分得更细,就变得更像保险条款,变得复杂了。

而关于“相互保”最核心的质疑则是:它到底是不是姓“保”?蚂蚁集团本身没有保险牌照却在其产品名称中带,这是所谓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还是灰色地带的监管套利,成为彼时争议的焦点。

尽管彼时有支持者认为,“相互保”是保险保障意识和互联网思维最好的一次结合,但亦有业内人士认为其很难算得上是正统意义上的保险产品,费率未知、不保证续保、没有轻症和身故责任,实质上只是一款互联网互助计划。

在一些业内人士和法律界人士看来,网络互助计划的经营主体既没有获得牌照,也不属于民政管理范畴,该业务模式亦存在不可持续性、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有效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建议确定其业务主管部门,通过业务产品备案等方式,避免监管真空。

最终的结果是,“相互保”在2018年11月27日升级为或者叫更名为“相互宝”,信美相互与蚂蚁集团一别两宽。

亏本的生意?



与信美相互以及保险业彻底“脱钩“的“相互宝”,在独立运营了三年多之后,2021年12月28日,“相互宝”宣布关停。

此前,“互助三杰“就仅剩“相互宝”未表态关停了。

在此之前,蚂蚁集团曾经思考过“相互宝”未来的命运。在其招股说明书里曾提到,”相互宝“等创新互助项目面临监管变化风险和业务风险,如果因各种原因“相互宝”无法满足合规性要求,不适合蚂蚁集团作为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可能将其剥离出来

蚂蚁被约谈时,其需要整改的部分,便包括保险业务。

2021年年中,坊间曾传出蚂蚁集团正考虑与一家挂牌保险公司合作,将“相互宝”产品服务转变成为一项更具合规性保险计划。

不过,最终“相互宝”还是迎来了关停的命运。

2022年1月28日,“相互宝”发布了一则“谢谢你,再见”的四分钟短片,向会员们宣布关停的消息。

“我当时只看了一遍,便鼻子一酸,自此我再也没有看过。“尹铭在短文中回忆。

在宣布关停的公告里,“相互宝”简短回顾了一下上线三年来的实绩:拥有1亿多成员(关停前尚余7500万人),救助了179127名患病成员(约人均14.5万元互助金)。同时宣布,自公告之日起,现有成员不再参与互助分摊,原定公告当日扣款的分摊金及2022年1月的两期分摊金,全部由“相互宝”承担。关停后,将同步提供三个月的免费保障产品和服务。

有业内人士估算,“相互宝”关停后所需承担的成本约在30亿元左右。

在短文中,尹铭则披露了一些此前未披露过的数据;

“相互宝”累计有超过1亿用户参与互助,以互帮互助的形式获得保障,通过96期爱心分摊共同救助了205337位患病成员,支付互助金约300亿元;

有一群特殊群体,17万荣誉会员,他们每月参与额外分摊,不计回报;

745万陪审员,一共写下了711507条陪审观点;

3700名调查员,1000名审核员,累计审核了2092万页资料,相当于14万本高中课本;

相互宝停止运行后,为保障用户权益,医院初次确诊时间在此之前的互助计划的患病成员,仍可在初次确诊之日起180天内发起互助金申请,为此关停相互宝半年后支出近50亿元,而这全部由相互宝平台支付。


尹铭在短文中强调,“相互宝”上线三年来,支付了300亿元互助金,关停后用于救助的金额约50亿元,直到关停“没有盈利过一分钱”,这一点与此前业内的预测一致。

尹铭也同时强调,“所有互助款没有在相互宝的账面上停留过一秒钟”,似乎是隔空回应了坊间对其形成沉淀资金的担忧。

背负着争议,一直烧钱,从未盈利,相互宝团队“每一天的工作几乎都是从骂声中开始的“,一向给人精明印象的马老师,为何执意要做这桩亏本的生意?

有蚂蚁人士回忆,早在2016年初,马老师来保险事业部和大家聊天时提出,马老师说,现在有股民基民,能否形成一个“保民“群体,用小额、高频的保险产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更多的人接触保险。

于是,后来在大家的探讨之下 ,蚂蚁集团推出了保险 “助推器”的概念。

这其实是2015年蚂蚁集团推出的“互联网推进器”计划的一部分,谋求打造平台保险和场景保险“两条腿”并进的构架。彼时在蚂蚁集团的人们看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平台保险是一个更广阔的领域,不过目前还只处于起步阶段。

彼时尹铭则认为,市场上不缺保险公司,而缺能够帮助众多保险公司提高服务用户能力的互联网平台。在平台上进行基于用户价值的创新,比构筑所谓的闭环更有价值。

相互宝成为蚂蚁集团在平台保险的一次探索。

时代的风吹过。

”如果还有机会,还会做这样的创新产品吗?“尹铭在文中说,他内心的答案很坚定,如果条件允许,一定会!

图片:网络
举报/反馈

喻观财经

5.5万获赞 3497粉丝
洞察金融运行的逻辑,拆解数字背后的故事
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