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不求资料翔实全面,不求论证无懈可击,但求真实记录旅途中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我行故我思。
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距我们所住市区的酒店半小时车程,约20公里,其核心景区由鹿门山、霸王山、香炉山、狮子山和李家山五峰环绕,峰峦叠翠。该景区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鹿门山有诗山、隐山、佛山之称。
鹿门山和鹿门寺的由来。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26年)汉光武帝刘秀与当时的侍郎习郁巡游苏岭山时,“君臣同梦”,梦遇山神两只梅花鹿护驾,光武帝遂命习郁为襄阳侯并在此建祠以志,刻二石鹿夹道口。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复名鹿门寺。百姓谓之鹿门庙,苏岭山遂以庙名山。
东汉末年名士庞德公不授权贵,携妻隐于此山采药。后来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晚唐诗人皮日休等效法前贤归隐鹿门山,故唐朝以来有“鹿门高士傲帝王”之说。
自此历代文人墨客咏鹿门山者众,留下大量诗篇。也因此鹿门山声名鹊起,“圣山”、“诗山”名扬天下。
自此历代文人墨客咏鹿门山者众,留下大量诗篇,尤以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歌》为甚。也因此鹿门山声名鹊起,“圣山”、“诗山”名扬天下。
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人们最熟悉不过的是他的《春晓》吧,妇孺皆知。这次来襄阳旅游。还知道了孟浩然就是襄阳本地人。
苏岭诗径,是鹿门山北侧的大片苏岭石阵,面貌奇特,堪比太湖石。鹿门山以前就叫苏岭山。
蜿蜒的曲径步道与历代文人墨客诗作书法的摩崖石刻交相辉映。
下了电瓶车已走了一会儿了,来到鹿门寺,游客寥寥 。
景区属低山丘陵地貌,而鹿门寺几乎位于山顶,其规模并不大。1984年成为当时的襄樊市重点文保单位。
鹿门寺与其他寺院最大的不同就是门前的石鹿。前已述及,是刘秀梦遇神鹿护驾,因此二石鹿夹神道门前。
唐宋时期,鹿门寺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颇为宏大的佛教圣地,誉满东南亚。
总感觉石鹿不如石狮子威风。
入寺后左右的钟楼、鼓楼倒比天王殿还要高。
天王殿(上图)和大雄宝殿(下殿)。
大雄宝殿不准拍照,勉强照了一张。
围着寺院绕一圈看看吧。
灵益泉,还是能看出有泉水在滴。本寺居士还写了一首诗:帝王应梦封神鹿,圣僧显法引甘泉,不见当年暴雨注,珠断玉池谁汗颜。
准备继续爬山到准备到拜师堂的,山坡上有孟浩然的三块诗刻。
除了《夜归鹿门山歌》,还有《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悉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印象最深的是“客愁新”、“天低树”、“月近人”。因为“日暮”所以“客愁新”,因为“野旷”所以“天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近人”,此诗给读者展现出了一派秋景暮色。
《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40岁的孟浩然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此诗就是在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道出了诗人心中不满;“愁不寐”说明了他的心境有多坏。
此处还建有一座纪念亭“浩然亭”,内立石碑,题刻“名与襄阳远,诗同汉水深”,抱柱联是孟浩然的诗《春晓》。孟浩然与襄阳的历史同在,襄阳人永远以孟浩然为傲。
诸葛亮出山入仕前,曾拜庞德公为师。
庞德公,汉末襄阳人,未尝入城府。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均被拒。庞德公夫妻躬耕田亩,相敬如宾,后隐居鹿门山,采药不返。
庞德公是诸葛亮最为敬重的长辈,他每次来庞德公家中,都独拜床下,以表对庞德公智慧深邃、见解新颖、志气高尚的仰慕与虔诚。
而庞德公也极赞赏诸葛亮的才华和情趣,称他为“卧龙”,以示对诸葛亮品学的肯定和期望。“卧龙”美誉闻名于世,后来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来到拜师堂门前,楹联:敬老拜师不愧当年曾跪卧,呼龙唤凤何期后世竟流芳。这是称赞诸葛亮的。
拜师堂开间不大,朴素典雅,正中悬挂庞德公画像。匾额“鸿鹄高林”,比喻庞德公这样的高人隐居在高林之中。画像两边的对联出自《庞德公宅诗》(宋·李廌)。下文“姑射”在此指神仙。
荆山云苍苍,汉水波弥弥。
山川意高澹,宜有隐君子。
德公卧鹿门,老不践州里。
洁身远忧患,岂复存愠喜。
藐然姑射人,胡为市门倚。
诸郎有凤雏,辄与卧龙起。
抱柱联:术避刘表无改荐材之乐炼丹济世,智授武侯可挟炎鼎之衰隐姓埋名。对联和抱柱联全面概括了庞德公的一生。
庞德公诲人重教,他曾评价诸葛亮为“卧龙”,庞统(庞德公侄子,后投靠刘备)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我们的行程中也有水镜庄,下午就去看。
庞德公画像左右两侧各有三幅木雕人物像,他们都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基本都是诸葛亮的好友或相识。
据史载,崔州平是诸葛亮的好友,甚至比当时的诸葛亮还有名气,刘备把他当成了诸葛亮,也非常欣赏他并邀请这位“假卧龙”辅佐自己,但崔州平没有答应。王璨,出身名门望族,东汉末年文学家,居“建安七子”之首。他先投刘表后投曹操。
石广元、孟公威同是诸葛亮的好友,但都投靠了魏国,可能是为了回到故乡吧。
拜师堂东西两面墙各有一幅木板画,各有5个故事,描绘的都是有关庞德公和诸葛亮的故事。东面的(上图)是刘表求贤、归隐鹿门、释耕陇上、趋舍行止、问道制药。西面的(下图)是鹿门问学、孔明慕师、独拜床下、舟车景行、凤起龙骧。
鹿门山,庞德公携家来隐,诸葛亮床前拜师,英才俊杰齐来聚,合室共议天下势。《隆中对》也曾在此酝酿,这里可谓三国源。
从鹿门寺到习家池,是回市区的方向,大约24公里。
习家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5公里的凤凰山下,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私家园林,全国现存少有的古代郊野型园林的典范。
东汉建武年间(25-56),襄阳侯习郁依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螽养鱼之法,在白马山下筑堤修池,引白马泉水,池中起钓台,周边列植松竹,后人称之为“习家池”,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
西晋永嘉年间(307-313)征南大将军山箭镇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武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晋书·山简传》)
东晋时,习凿齿于习氏世居地著书立说,有《汉晋春秋》传世,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而使习家池益负盛名。习家池自南宋以来,屡有兴废,现存的池、亭均为清同治五年(1866)重修。
襄阳习姓先人功在千秋。“源自习国、望出襄阳”。从东汉至东晋,襄阳习姓是荆楚望族、世家名门,有着重视教育、尊崇礼法、忠教节义、严于律己的优良文化传统,名家辈出才俊迭显。习姓杰出代表人物有东汉习郁、蜀汉习珍、东晋习凿齿等。
习氏先人充分利用周边优越的地理条件,做足了山水文章,陆续“起钓台、置庐亭、造泉馆”,逐渐建成游宴名处,营造了山水、花木、建筑相融相成、和谐共生的完美意境。
据介绍,习家池所体现的“模山范水”、“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对后世园林建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代造园大师、园林学者计成在其名著《园冶》中强调要“构拟习池”。当代已故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亲笔题写“习家池——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
大石头后面是迎宾池。
园林正中位置就是习氏宗祠,好像在维护,无法参观。
历代名人碑刻题词(上图)。
六角亭又称湖心亭,建于芙蓉台中心位置。六角亭始建年代不详,相传习凿齿曾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书”。
现存芙蓉台为清同治五年(1866)知府方大湜复建。此外这个池子是最大的池子。特意转到芙蓉台正门想进去看看,但门已落锁不得而入。
溅珠池、半规池是连在一起的两个小水池,中间有一条暗道相通。
溅珠池呈“日”(上图)形状,半规池呈“半月”(下图)形状,故又有“日月池”之称,意为“天地共存,日月同辉”。
溅珠池和半规池为历代修缮的产物。据介绍,半规池下有泉眼喷吐,上有古槐覆盖。不过,今天好像没有看到有鱼呀。这两个小池子既能观赏,还能蓄水、灌溉。
从远处看也能看出端倪来,上图远处那个池子是日形,近处的这个池子呈月形。下图是横拍的效果,左为月形(半规池),右为日形(溅珠池)。
这是清音亭,看上去比较简陋。
现在是三月底,正是赏花踏青之际,各种树木要么郁郁葱葱,更多的灌木姹紫嫣红。
漫步在平整的石板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大好。
-The End-
参考文献
1. 襄阳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xiangyang.gov.cn/wzsy/
2. 品诗赏词“孟浩然归隐鹿门山”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2919732387878564
敬请期待《鄂西北自驾游》(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