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自驾游(7)

写在前面
不求资料翔实全面,不求论证无懈可击,但求真实记录旅途中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
我行故我思

2023.3.27 下午

马跃檀溪

离开古隆中,导游窦小姐说,吃午饭前去看一下马跃檀溪,用不了多少时间。果不其然,这个“景点”十分简单,不收费但也没人来。

马跃檀溪位于襄阳真武山(龟山)东北山脚下。古时候的檀溪,是一泓湖水。檀溪湖,又是湖,又是溪。只有登上真武山俯瞰檀溪,才能看到蓝蓝的湖水,我们是没时间登山了。

这是马跃檀溪也即的卢救主的故事发生地,”的卢“是刘备的坐骑。

刘备屯兵樊城,时荆州刺史刘表礼焉,然惮其为人,不甚信用。尝延备赴宴,其下蔡瑁等欲因取备。备觉之,佯如厕,潜遁去。其所乘马名“的卢”。备骑的卢走堕城西檀溪水,溺不能出。备亟曰:“的卢,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以过水。

马蹄之处留下两个深坑,即现真武山脚下山石上的巨大马蹄印记。好像看不出有什么马蹄印迹来呢?悻悻然离去。

导游带我们到了绿影壁街,午餐要品尝襄阳本地特色美食——襄阳牛肉面,先到了一家比较大的店“王府牛肉面馆”,结果人家售罄打烊了,后改去同一条街上的“幸福牛杂面”才吃到。红汤微辣,关键是牛肉多多,性价比高,味道不错!

襄阳牛肉面是“襄阳三绝”之一,另外两个是襄阳黄酒、襄阳大头菜。襄阳牛肉面迄今已有300+年历史,饱含中华饮食文化之精粹。一是味香,二是味厚,三是有回味。襄阳牛肉面最大的机密是中药卤包,这使得襄阳牛肉面一直保持着它的独特风味。据说,襄阳当地人每天的早餐几乎都吃襄阳牛肉面的。

绿影壁

襄阳王府绿影壁,为明正统元年(1436)襄宪王朱瞻墡自长沙徙襄时所建,距今580+年。绿影壁原为王府门前的影壁,因其由绿矾石打造,故名。

明崇祯十四年(1641)王府毁于兵火,仅存此影壁。1956年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绿影壁全长26.2米,高7.6米,厚1.6米,系以绿矾石为主体、汉白玉柱枋相间的仿木结构大型石雕艺术品。

在雕刻技巧上融圆雕、浮雕、平雕于一体,显得既粗犷豪放,又细腻精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绿影壁还是全国唯一的大型石质龙壁。

绿影壁下置须弥座,上为庑殿顶,立面由4根汉白玉石柱将壁分隔为3部分,犹如3幅并列的大画屏。 中屏略高,为巨幅浮雕二龙戏珠,具吞云吐雾倒海翻江之势,汉白玉边框精雕小龙99条,姿态各异。 左右两屏稍低,各雕一巨龙舞于云海之间,有浪里滚蛟、海天难辨之态;两屏的汉白玉边框各雕飞龙14条,流连往返,好似护卫着叱咤风云的巨龙。

整个壁面装饰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动静结合,浑厚古朴。

襄王府

自第一任襄王明仁宗第五子朱瞻墡起,前后共有7代8位襄王在此居住。现今襄王府为后建。

明崇祯十四年(1641),张献忠攻陷襄阳,杀襄忠王朱翊铭。1643年,李自成再次攻占襄阳,驻襄王府,在此登基,建立大顺政权,改襄阳为襄京。

李自成离开时,将王府付之一炬,仅存王府门前的绿影壁。

米公祠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位于襄阳市樊城区,汉江江边。米公祠始建于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至明万历年间(1563-1620)兴工扩建,命名为米家祠。

记忆中有湖北省襄樊市,后来才改为襄阳市。毕竟襄阳是一个古地名,已有2,800+年的历史,且以襄阳古隆中、襄阳古城为代表的名胜古迹或文化遗址多达200+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地名更改,襄阳是成功案例之一。

襄阳市,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因襄阳城而名,城在襄水之阳,故称襄阳,该城有2800+年的建城史。1950年5月,襄阳县襄城、樊城两区设立襄樊市(县级),属襄阳专署;1979年6月,襄樊市(县级)升为省直辖市,2010年12月,襄樊市更名襄阳市,襄阳区更名襄州区。

米公祠已有600+年的历史,是襄阳米氏族裔祭祀米芾米友仁米立祖孙三代的祠宇。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公祠拜殿前有一座小亭子——洁亭。导游讲,米芾爱干净,甚或有洁癖。米芾爱干净的故事很多。传说别人穿过的祭服,他一遍又一遍地清洗,因洗褪了色而被罢了官。

米芾非常爱干净,只要用手拿过东西,马上就把手洗一遍。无论走到哪里,仆人都带着一壶水,随时准备着伺候。米芾洗手从不用盆,嫌盆里的水不干净。仆人用一把银壶倒着水,米芾用手接着水洗,洗完后还不用毛巾擦,两只手拍打拍打晾干。


米芾给女儿定亲的时候,挑来选去总是感觉不合适。后来有个南方来的小伙子,名叫段拂,字去尘。米芾一看这个名字就高兴地把女儿嫁了:“这个年轻人好,已经拂去灰尘了,再去一次尘那就更干净。”

清康熙年间,十八世孙米瓒父子又筹募维修,订立族规,设专人管理。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族裔齐集这里祭祀,沿袭数百年。

拜殿门左右石碑各一通。米芾开宗立派的“米家山水”(“米氏云山”),米芾长子米友仁加以继承和发展。

颠不可及”,用来形容米芾的一生可能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米芾个性怪异,举止颠狂。例如,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米芾爱石至癫痴的程度,与其说他“颠”,不如说他“癫”。

“衣冠唐制度”出自《答大明高皇帝问日本风俗》(作者不详,洪武十二年),“人物风流”出自《水调歌头》(宋· 刘过)。米芾学习书法一生以晋人为宗,

祠内这棵银杏树树龄430+年。

《西园雅集图记》是宋代多位名人汇集西园的情景。西园为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府邸,当时的文人墨客都经常被邀请聚焦于此,因为是文人聚会,所以称“雅集”。常被王诜邀请游园的有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等16人,米芾作记录,李公麟作画,被传为文坛不朽的盛事。

米芾的手臂左后右前,目视正前方,一副桀骜不逊的模样。

米公祠内珍藏有数十件米氏后裔的摹刻书法石碑,堪称是一座“宝翰藏珍”的书法圣地。宝晋斋门左侧小石牌为“晋王羲之及宋四家苏、黄、米、蔡墨迹陈列室”。导游说,这里是一定要来看看的。

门廊玻璃罩着的是拜殿碑,上图为其介绍。

最有趣的是苏东坡书写的这幅字。这首诗有4名呢,怎么读?答案在本文尾。

看到条幅”第一山“时一点儿也不陌生。前天在武当山乘索道时,看到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摩崖石刻”第一山“,就是米芾的这幅书法。

米芾在七、八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启蒙老师是襄阳书家罗让。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米芾年十岁,写碑刻,临周越、苏轼字帖,人谓有李邕笔法。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家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砚山石是米芾晚年收藏的一方灵璧石,这块石头的形状呈山形,刚好可做墨池来研墨。”砚“与”研“谐音,所以古称“研山”。据考证,砚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旧物,几经流传,到了米芾手里。

米芾得到砚山后,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志林》记载他“抱眠三日”,狂喜之极。即便是这样,米芾还是意犹未尽,这一夜,夜朗星稀,米芾挥毫泼墨,便留下了传世珍品《研山铭》。

米芾的《研山铭》(上图为复制品)行书 ,纵36厘米,横138厘米,真品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全文一共39个字,在拍卖会上曾拍出2,999万元人民币!

研山铭

五色水 浮昆仑 潭在顶 出黑云 挂龙怪 烁电痕 下震霆 泽厚坤 极变化 阖道门

宝晋山前轩书

描绘米芾痴迷石头的《拜石图》

米芾自幼好学,并博采众长,拓碑就是他学习书法的一种方法。这幅《拓碑图》就是描绘他夜里还去拓碑,“偶得佳迹如获宝,孤露荒郊夜拓碑”。

《米芾西园雅集图记》

台湾故宫博物馆收藏的米芾和苏轼的墨迹。苏轼比米芾大14岁,两人互视对方为知己。众所周知,米芾一直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为圭臬,但米芾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至于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谁是第一,争议最大的就是苏轼和米芾。

有人讲,假如没有米芾,苏轼还是苏轼;但没有苏轼,米芾可能就不是米芾了。

米芾之子米友仁的书法(上图)。

导游指着上图最左侧的那个条幅说,米芾所书“襄阳”已成襄阳的名片了。现在,市内到处可见到招牌、标志上所用“襄阳”两字均是来自这个条幅。

东苑,是一个江南特色的园林。

米芾拜石。前已述及,米芾性格怪异,喜欢石头以至颠狂,当年宋徽宗还称其为“米颠”。这幅画就是他“遇石称兄”的情景,这个故事也流传至今。

北宋徽宗时,大书法家米芾知道涟水奇石多,好看又好玩,便请求被派去涟水当官。上任这天,县衙抬来一乘八抬大轿接他。米芾身穿新官服,看起来威风凛凛,衙役们连大气也不敢出。进了大院,他看见一块嶙峋巨石像位老者,有胡子有眼睛的,高兴得把官老爷的身份忘得一干二净,围着石头左右转,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朝石头磕头,嘴里“石兄,石兄”喊得很亲热。衙役们见新老爷疯疯颠颠的,个个掩嘴偷笑。拜完了这块石头,米芾才正正经经地步入衙署。

此外,“瘦、漏、透、皱”也是米芾对太湖石审美标准做出的总结。以前多次听人介绍太湖石的这几特点和特征,今天才知道其出处。

心满意足地离开米公祠,在这里学到不少,涨知识了。早年游览过绍兴的兰亭,今次又到米公祠,“宋四家”的故里、故居看过两处了。除了感慨之外,书法技艺没长进,要努力!

离开米公祠,往东不远处就是汉江北岸(樊城区)的大码头

汉江对面就是襄阳古城(襄州区),下图中能看到的大铁桥是襄阳汉江大桥。它是史上第一座连接襄阳与樊城的大桥。

临汉门(小北门)

现在已是下午4时许,导游带我们来到襄阳城的小北门。

古城约始建于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雄据汉水中游,历史久远。

自东汉刘表莅襄作荆州牧治始,历来为州、郡、府、县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

襄阳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

“北门锁钥”,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后借指北面的军事要地。“北门锁钥”是对此处作为战略要津的赞誉。

襄阳城历史悠久,导游指给我们看,在门洞的墙上仍能看到当年修建时所用砖刻下的字印。

穿过门洞,在江边可见城楼拱门上方的“临汉门”牌匾,临汉门(濒临汉江之意)是襄阳城六大城门之一,又称小北门

小北门城楼建筑在拱券式城门洞上,城楼四柱三间,重檐歇山顶,七檩抬梁构架,砖木结构,为清代建筑。城台长13.75米、宽22.6米,外有垛墙,内有女儿墙,城台西侧有蹬城马道。

为什么叫小北门,因为在其东面还有大北门(拱宸门瓮城),见上图。

临汉门码头,也是临汉门公园的一部分。

江畔非常宽阔,是市民休闲的好地方,可以悠然赏江景。江对岸就是樊城(区)。

导游说,现在可以免费上城墙,那就不客气了,我们沿蹬城马道来到城台。事实上,这段城墙亦称夫人城,位于襄阳城西北角,是一座子城。

东晋太元三年(348)二月,前秦苻[fú]坚苻丕攻打东晋要地襄阳。时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在此镇守,他错误地认为前秦无船,难渡沔水(汉水),因而轻敌疏备。朱序母亲韩夫人早年随丈夫朱焘于军中,颇知军事。

当襄阳被围攻时,她亲自登城观察地形,巡视城防,认为应重点增强西北角一带的防御能力,并亲率家婢和城中妇女增筑一道内城。后来苻丕果然向城西北角发起进攻,很快突破外城。但晋军坚守新筑内城,得以击退苻丕。

为了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后人称此段城墙为“夫人城”。

北街

下得城墙来到北街。导游说,北街是市民购物的地方,这一带更是小吃一条街。

北街的南北之间大约100-200米长(上图白底部分)。从这张图上可知我们在襄阳所住的襄阳人家酒店位置,就在护城河西南段。昨晚今晨看到的河边景致,都是这一段护城河。

街头群雕《诫子书》。雕塑以教书老是手持戒尺,课桌旁有两位学童,一坐提笔习字,一立口念诗文。半开合场景烘托经典私塾研学场景。背景为孔明《诫子书》为弧形屏风,展现博学、严厉的私塾先生及憨厚、好学的莘莘学子。

这个雕塑是什么意思,不见有立牌说明。

中午吃过襄阳三绝之一的襄阳牛肉面了,现在看到的是襄阳三绝之二襄阳黄酒,但没品尝过。据介绍,襄阳黄酒色似乳汁,味微酸甜,一不伤肝,二不伤胃。李白曾“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的佳句时,也是“车旁侧挂一壶酒”,可见襄阳黄河悠久的历史。

襄阳三绝之三襄阳大头菜,俗称“咸菜”、“孔明菜”,据《中国风物志》记载,大头菜为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呵呵,我对此持怀疑态度。

不知道这座仿古牌坊叫什么名字,正面背面都拍一下。本该是牌坊名处的一面题“楚堤津戍”,另一面题“辎辏八方”。

真的是小吃一条街啊,小吃店鳞次栉比,几乎是“一步一店”。

同样是卖锅盔的,下图这家食客排着队买。

导游小姐姐说,这条街上这家的最好吃,上过央视节日的。她让我们歇着,她排队为我们买了两个尝尝。

北街最南面就是昭明台,也称钟鼓楼,是襄阳古城标志性仿古建筑,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这里是襄阳的城中心,跨北街西南而建。据史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1990年在原址上重建。

昭明台现在是襄阳博物馆,此时已闭馆。导游说这也是旧馆,新馆不在这里,尚在建设中。

今天的效率真是高呀,我们汉江南北穿行,古隆中、马跃檀溪、绿影壁、襄王府、米公祠、临汉门、夫人城、小北门、北街,多亏了小窦导游的“调度有方”。傍晚她还带我们去吃了一回农家乐。今天有朋友L为我们包游包吃,窦导全程陪同,谢谢L先生和窦导!

-The End-

参考文献
1. 襄阳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xiangyang.gov.cn/wzsy/
2. 襄阳史志网http://www.xfsq.cn/xysq/
3. 百家号/瑞视觉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0701398897751776&wfr=spider&for=pc

文中问题答案:
这是一首顶针诗:“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敬请期待《鄂西北自驾游》(8)

举报/反馈

老唐游随记

894获赞 198粉丝
让您身临其境,让您感同身受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