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插花六大花器
中式插花的基本造型主要由3个主枝来呈现,通过对上下位置、角度的改变,构造出不同的韵味美。构图布局则讲究高低错落,采用不对称的构图形式。
基本形态通常分为6种:直立型、倾斜型、平出型、平铺型、倒挂型、综合型。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在插花构图中,和谐的比例关系是插花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盘花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用陶盆象征池塘或湖泊的观念,六朝时与佛教供花相结合,成为插花重要的器皿;
盘的形状以圆、椭圆为主,代表圆满、团圆的涵义;
盘花的特点是盘器较浅,但器面广,可取多点插作,也可转盘;观赏时,除了品鉴花材姿态、色彩之美,还可欣赏水面空间留白的意境美。
盘花意境深广,或轻盈或繁茂,或高山或流水,或微风或艳阳……四季的景象都承载在陶盘里了。
碗花源于10世纪的前蜀而盛于宋、明两代。其特点为口宽底尖,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极少方形,传统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不断变化的只是质料,工艺水平和装饰手段;
碗花插作讲究中藏,起把宜紧,枝脚干净,收放平衡,即以花插固定花枝,直接由中心点出枝。 碗花多用于寺庙插花,所以总会给人带来清悠、静恬意味的感觉。
篮花俗称花篮,又可盛放食物,篮花重意趣,端庄秀雅,也是女子最热衷的插花类型。
以一颗质朴素简之心,做一个安静寻常的女子,素衣清颜,淡然心性,如莲,出淤泥而不染,如兰,暗香浮动便好。
筒花源于五代而盛于北宋、金,筒花又称隔筒,最著名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喜用竹筒插花。《清异录》载:“李后主每逢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筒花插作应注意简约、疏朗,多用各类枝条优美、花色淡雅的名花、名草,充分展现花材优雅的自然风姿,是比较适合文人式的插花风格。 竹筒讲求自然朴实、淡薄野逸,为文人雅士的最爱。
缸花起源于唐代,盛于明清。唐代罗虬《花九锡》记载:玉缸存水,充当插作牡丹的花器。
由于缸形多矮壮、稳重,适合配置硕大、鲜艳的花材,如牡丹、芍药、菊花、山茶等,以表现豪华、端庄、 隆重之华美;
插作时留出三分之一内壁及水面空间,以避免整体的繁杂、臃肿感。
缸,器型饱满浑厚、豪华隆重,适用于宫殿、大堂等场合。;缸花,以磅礴之气展现其雍容华贵之势,让人为之赞叹。
瓶花起源于1500年前的南齐,大盛于明代,正如“瓶”代表平安、吉祥;
瓶花多具崇高感与庄严性,善于表现花材的线条美。
尤以表现木本花材的各种线条与姿韵,具高雅、飘逸之风格。
在材质上“冬春宜用铜瓶,夏秋宜用瓷瓶,书室宜小瓶。”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花材,以花性高雅、姿态优美、富有画意的线状花为主。
瓶花是东西方插花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六大花器的象征意义、材质及造型种类各不相同,其间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系统的插花理论、精湛的插花技艺与独特的赏花方式,实在是美不胜收!
注:图片皆为慧心老师原创插花作品,版权所有,请勿搬运
慧心老师自入行以来一直致力于弘扬、宣传和继承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多次参加省内外传统插花比赛和交流,曾获得第十二届三亚国际兰花博览会传统插花银奖,连续两届斩获河南省“翰园情”菊花插花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她从不宣扬和夸耀,不断深耕插花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在插花路上笃行之,不计成本地投入与付出,将埋藏于内心的传统文化与崇尚自然、展现自然之美的插花理念相结合,形成自己独有的插花风格。
插花为美,生活品味
今天慧心花派小课堂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吗?
合作交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