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在现代战争的战场上,俄罗斯却还在用着二战的思维,构建起一套属于二战的战场防御体系,更加离谱的是,乌克兰被这种体系防住了,这不仅仅说明二者是“旗鼓相当的对手”,还说明了整套体系目前最出彩的地雷战没有过时。
相信我们对地雷都不陌生,1962年上映的《地雷战》就曾生动的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是如何通过地雷让日伪军“寸步难行”的,这个“炸的鬼子寸步难行”现在放在乌克兰身上那可是刚刚好。
根据俄罗斯发布的作战视频来看,一队由布莱德利和豹2坦克组成的装甲突击队,其中有一辆BMR-2扫雷车,四辆布莱德利步战车,一辆豹2A6坦克,无一例外的都败在了俄罗斯的地雷阵前,而后续前来的增援中,又有五辆布莱德利步战车触雷瘫痪,形成了开战以来最著名的“装甲坟场”,可以说北约装备的“神话”,有一半是败在了俄罗斯的地雷阵面前。这片不足200平米却躺着9辆布莱德利步兵战车的地方,被网友戏称为“布莱德利广场”。
很显然,北约的有些装备在这种烈度的战争中有些捉襟见肘啊。而这也说明了“高端的装备往往只需要简单的打击方式”这句话还是颇有几分道理的。
那么问题来了,乌克兰在战争早期不也用过地雷吗?俄罗斯也用过啊,为什么作用差距这么大呢?这得双方的布雷手段和地雷种类了。
首先,布雷肯定是需要时间的,俄罗斯前期的快速行动让乌克兰根本来不及布置雷区,而俄罗斯在安东诺夫机场占领失败后落荒而逃,在撤离的路上更加没有时间去布置,甚至出现了把反坦克地雷向路上一摆就走掉的闹剧。
但是随着战争的推移,双方都开始了地雷布置,乌克兰甚至用火箭炮向顿涅茨克的居民区发射了臭名昭著的“花瓣”地雷。但是除了这种方式外,只能通过人工方式布雷,效率较低。
而俄罗斯则是一如既往的掏出了来自前苏联的“祖传”反坦克地雷和反人员地雷,而锈迹斑斑的发射装置则用一辆用皮卡装载,当然,这是俄罗斯的对外宣传,真实的情况是:
俄罗斯在俄乌战场投入了“耕作”布雷系统,是俄罗斯最新一代的布雷系统,由卡玛兹-6560型8×8军用卡车底盘搭载,配备两组25个122毫米发射器,能发射反坦克地雷或反人员地雷。发射效率极高,发射距离最远可达到15公里,而且发射的地雷可以进行敌我识别,还能够定时自毁,以达到保护平民的目的。上面说的“布莱德利广场”用的就是这种布雷系统。
除此之外,俄罗斯“龙卷风”火箭炮也可以进行布雷作业,更让人吃惊的是可以装在T-72底盘上的“壁虱”近程布雷车,除了高达270枚的极高载弹量外,能够布置的地雷更智能,更敏感,分别是POM-3型智能杀伤人员地雷和具有非接触式磁性目标传感器的PTM-4现代反坦克地雷,这两种地雷在扎波罗热地区对乌克兰的反攻造成了巨大困扰。
无论是布雷方式和地雷种类、数量,双方可以说都不在一个量级,一个没有自研能力的国家和一个拥有强大自研能力的国家的力量,高下立判。这更不用再说排雷能力了。
可能俄乌战场确实有种菜鸡互啄的感觉,但是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厉害的装备,只有最合适的装备,同样,在战争中,没有最厉害的战术,只有最合适的战术。所以地雷战永不过时,甚至随着地雷、布雷系统、扫雷方式的迭代,地雷战也会与时俱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