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对历史有一定熟悉度的人都知道,皇帝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称呼,但后世使用较多的一般是三种,分别是庙号、谥号和年号。其中庙号和谥号都只有一个,而年号则可能有好几个。

这其中,庙号有着很高的地位,它是君主死后在太庙中被人供奉的时候所使用的称号。最初的时候,庙号只会授予那些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臣民一致认可的优秀君主。

故而它被被认为是一种尊号。比如两汉的400多年时间里,一共出现了28位皇帝,但其中只有7个拥有庙号,可见其含金量到底有多么充足。

那么,汉朝拥有庙号的到底是哪几位皇帝呢?他们又做出了怎样令人敬仰的功绩?

统一天下的汉太祖刘邦

考虑到庙号一般都被用作为国家和朝廷做出决断贡献的皇帝,因此汉朝第一个拥有庙号的皇帝就不言而喻了,他正是汉太祖刘邦。

看到这里,想必有不少人会感到疑惑,在大部分历史典籍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这里又说他是汉太祖呢?

刘邦

其实所谓的汉高祖刘邦是后世的以讹传讹,因为使用的人太多了,反而变成了一种定论。根据《汉书》的记载,刘邦的庙号其实是太祖。

毕竟历代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都是太祖,刘邦也不例外。而刘邦的谥号则是高皇帝,一般称作汉太祖高皇帝,后逐渐被人讹传为“汉高祖”。

刘邦能拥有庙号那实在是很正常,他不仅是大汉的建立者,还为汉朝之后的发展制定了清晰的规划。无论是影响深远的“与民休息”政策还是“郡县制和分封制”的运用都堪称神来之笔。

刘邦

在完成秦末乱世的统一后,刘邦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解决了潜藏的矛盾,迅速让天下稳定下来。

他调理阴阳、治理天下的能力在历代帝王中都绝对是名列前茅,毛主席对刘邦有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

汉太宗刘恒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治世,就是西汉的“文景之治”。而作为这个治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汉文帝刘恒自然也是备受认可的,所以他去世后也获得了庙号太宗。

刘恒

一般来说,“太宗”会授予大一统王朝的第二个皇帝,比如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明太宗朱棣。而汉文帝其实是汉朝的第五位皇帝。

但他前面的几任皇帝要么因为身体原因早夭,要么干脆就是吕后的傀儡,故而都没有庙号。真正继承刘邦遗命,实现天下治理的还是后来居上的刘恒。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其母是并不受刘邦喜爱的薄姬,因此他早早便被分封为代王,失去了即位可能。

刘邦去世之后,吕后临朝称制,实行废立之事,惹来大臣不满。所以在吕后去世之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迎立代王刘恒为帝。

刘恒登基之后,迅速成长为一代明君,不仅继续坚持父亲“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让汉朝的国力逐步强大;还修建了包括水利在内的多项利民工程,深受百姓爱戴。

正是在汉文帝的统治下,汉朝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之后汉武帝的东征西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征伐四方的汉世宗刘彻

汉朝第三个拥有庙号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他的庙号是世宗。因为明世宗嘉靖的关系,不少人对“世宗”这个庙号有偏见。

实际上,它代表着继承天下并发扬光大的含义,是大部分中兴之君都想要获得的庙号。刘彻能获得庙号,绝对是毫无争议的,几乎所有人都认可。

他任用卫青和霍去病等人为将,彻底击溃了老对手匈奴,在军事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极大地拓展了汉朝疆域。不仅如此,汉武帝还使用并推广了“推恩令”。

完成了对诸侯王权力的限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此同时,他还改革了货币制度,将盐铁的经营权收归国家,大幅提升了财政收入。

在人才任用的制度上,汉武帝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建立了完善正规的察举制度,发掘了大量优秀人才。并且刘彻还推行了“尊崇儒家”的学术管理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大兴文教。

可以说,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六边形战士,在文治武功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继往开来的汉中宗刘询

西汉最后一位拥有庙号的皇帝,则是开创了“宣帝中兴”的刘询,他的庙号是中宗。这个庙号褒奖的是王朝的中兴之主,和刘询可谓是完美匹配,得到了后世很多史学家的认可。

和前面的三位帝王相比,刘询的知名度弱了很多。但实际上,民间知道他的人并不少,一方面是因为“故剑情深”的典故,另一方面则是刘询的别名刘病已。

刘询

刘询虽然是汉武帝的曾孙,但却因为巫蛊之祸的影响流落民间,成年之前一直生活在困顿之中,本名叫刘病已。刘询18岁的时候,被霍光迎回朝中,登基为帝。

前期刘询一直韬光养晦,等到权臣霍光去世之后,才展现出雄才大略的一面。刘询亲政之后,先是完成了对吏治的整顿,肃清了很多贪腐老朽之辈,让朝廷的风气为之一正。

接着废除了很多苛刑峻法,又减免了大量租赋,以仁政治天下。不仅如此,刘询开创了常平仓之策,为后世治理天下、救济灾民提供了优秀的参考,是优秀的“济世良方”。

在刘询的治理下,汉朝的国力迅速恢复,百姓安居乐业,和西域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不断加强。

再建大汉的世祖刘秀

因为王莽的篡权,导致汉朝的国祚被短暂地打断,直到光武帝刘秀横空出世之后才重新恢复。但东汉其实是西汉的延续,并不是新的王朝。

因此给刘秀“太祖”的庙号是肯定不合适的。于是,朝臣商议过后,给了刘秀象征“开创新时代”的庙号世祖。

说起光武帝刘秀,很多人会津津乐道他“位面之子”“大魔导师”的身份,认为他主要的功绩就是恢复汉室江山。这确实是刘秀最大的贡献,但除此之外,光武帝还有很多其他亮眼之处。

刘秀

首先,刘秀登基之后,第一时间采取了和刘邦一样“休养生息”的政策,将税率调回到西汉开国之初的“三十税一”。还对地方的官僚体系进行了精简,进一步降低了百姓的压力。

其次,刘秀还开创了很多全新的政治制度,比如他设置了“尚书台”来分摊三公的权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而且光武帝极重视监察制度,全面提升了言官御史的地位,为后世开了个好头。最后,刘秀还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更役制度,进一步降低了老百姓的生活压力,赢得了巨大的民间声望。

备受好评的“明章之治”

和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一样,东汉时期也有一对父子贡献了备受后人肯定的治世,即所谓的“明章之治”。

其中“明”指的是汉明帝刘庄,他是刘秀和皇后阴丽华的嫡子,于公元57年正式即位,庙号为显宗。而“章”指的是汉章帝刘炟,他是汉明帝的第五子,庙号为肃宗。

根据古代授予庙号的原则,“显宗”代表着有光前烈、中外仰德的含义,和汉明帝刘庄的执政经历非常吻合。他继承了光武帝建立的制度,文教上提倡儒学、治国时偏重刑名文法。

不仅如此,汉明帝还完成了一项“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大工程,即在黄河沿岸修筑大堤,此举彻底解决了困扰沿岸百姓近千年的水患问题,为中原大地的农业发展带来巨大便利。

而且汉明帝刘庄对外也毫无含糊,在和匈奴的作战中多次取胜,还派遣班固出使西域,重新将这片领土纳入中原王朝的掌控。

而他的儿子汉章帝刘炟即位之后,则在维持父亲政策的基础上,对百姓施以宽厚之政。他不仅废除了很多严苛的法令,还通过轻徭薄赋、奖励农桑的方式来促进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

总之,在汉明帝刘庄和汉章帝刘炟的治理下,国家富足强大、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清明,被后世褒誉为“明章之治”。

结论

这就是西汉时期获得庙号的7位皇帝,他们的功绩在历代帝王中都是非常突出的,故而顺利得到庙号并一直保持。

汉朝对庙号的授予非常严格,并不是侥幸拥有就能一直保持的。比如东汉建立后,刘秀认为汉元帝和汉成帝的功绩不足,命人褫夺了他们的庙号。

可惜的是,汉朝灭亡之后,庙号的使用逐渐变得泛滥,无论皇帝治理能力如何,百官都会在其驾崩后送上庙号。以至于隋朝之后,很多人已经习惯使用庙号来称呼皇帝。

举报/反馈

欧史骞

13.8万获赞 1.3万粉丝
与君相邀,记录天下历史人文趣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