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元旦,随着辛亥革命的最终胜利,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守得云开见月明,中山先生为之付诸了半生心血的革命事业,终于在这一刻看到了曙光。
可就在此时,一位陪在孙中山身边长达20年,多次随他出生入死的革命伴侣,竟在满堂欢呼声中,悄悄转身离去。
这个身份特殊的女子,就是孙中山的侧室陈粹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孙中山之所以能成功创立中华民国,身为保姆+保镖的陈粹芬功不可没。
然而,即便翻阅全部可考的史料,也并没有找到孙中山与陈粹芬举行过婚礼的记载。
这也意味着,一直以来陈粹芬极有可能是没有名分的。
1873年,陈粹芬出生在香港一户普通人家,由于在家中排行老四,常被唤作“陈四姑娘”。
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里,行医多年的父亲,独独医不好自家的穷病。
陈粹芬出生没几年,夫妻俩便在贫病交加中陆续离世,抛下几个孩子自生自灭。
苦水里浸泡的童年,不仅磨砺出了陈粹芬坚毅的品格,还逼她练就了一身足以自卫的武艺。
少女时代的陈粹芬,思想如封建社会的绝大多数普通女子无异,等到了适婚年龄,便找个老实人嫁了,从此相夫教子,了此残生。
直到19岁这年,她遇到了26岁的孙中山,风静无波的人生自此改变。
彼时,孙中山正租住在香港屯门,那是一座用红色砖石垒砌而成的海边小楼。
在义弟陈少白的介绍之下,孙中山向陈粹芬发出邀约,请她来红楼一叙。
有关孙文的英伟事迹,陈粹芬早有耳闻,自然是满心欢喜地接受地接受了邀请。
在红楼中,孙中山慷慨激昂地讲述了自己的革命抱负。
他表明,自己要效仿洪秀全、石达开等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政权,还百姓一个民主的国家。
孙中山的言语,犹如一颗轻巧的石子,击中了陈粹芬平静的湖面,泛起的涟漪久久无法散去。
从此,两颗赤诚之心渐渐靠近,陈粹芬也自此开启了长达20年的动荡生涯。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办了兴中会,正式挑起了与清政府对抗的大旗。
这一举动,无疑是把自己摆在明处,当成箭靶,等清政府来射击。
作为孙中山的革命伴侣,陈粹芬自然也一同成为了被通缉的对象。
凭借幼时学习的一身武艺,数次性命攸关之际,都是陈粹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贴身保卫孙中山的安危,随他四处流亡。
1895年3月,兴中会从香港购买了一批武器,但在秘密运输时不幸暴露,数位革命人士被捕。
所幸,陈粹芬做事素来小心谨慎,早已将武器分批藏在了不同的地方,大部分的军火才得以保存了下来。
除此之外,陈粹芬还利用相对隐蔽的女性身份传送情报,独立完成了许多秘密任务。
1907年,孙中山在广东组织了4次革命起义,陈粹芬巾帼不让须眉,同其他革命志士一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曾担任孙中山英文秘书的日本人池亨吉,也曾这样评论陈粹芬:
“工作非常忙碌,性格比男子还要刚强,实乃『女中豪杰』”
许多著名的革命人士,如廖仲恺等,也都受到过陈粹芬的热情接待和照顾,亲切地尊称为她“四姑”。
流亡日本期间,陈粹芬在生活中是保姆,外出时是保镖,却始终不厌其烦,每日照顾孙中山的饮食起居。
直到1911年末,由辛亥革命取得了重大胜利,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终于结束,中华民族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为胜利欢呼的同时,诸位革命志士也为陈粹芬感到高兴。
大家都认为,她多年来饱尝的辛苦,即将兑换成未来的幸福,孙中山也会给她一个应得的名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举国上下的欢腾之中,陈粹芬却悄然谢幕,主动离开了孙中山。
陈粹芬深知,自己一生中仅有几天学堂时光,实在无法担当起“国母”的身份:
“自古患难易共富贵难,中山贵为元首,崇拜者众,我救国救民的志愿已达,视富贵如浮云。 我自知出身贫苦,知识有限,自愿分离,并不是中山弃我,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负我。
离开孙中山后,陈粹芬没有另嫁他人,而是辗转来到孙氏族人聚集的澳门,领养了一名女婴陪伴左右,与孙中山发妻卢慕贞相互照料。
长达20年的朝夕相伴,陈粹芬真能放弃得如此洒脱利落吗?
经历过战火考验的感情,当然没那么容易割舍…
自幼习武的陈粹芬,素来不喜爱饰物,却始终随身带着一枚怀表。
这只表是孙中山伦敦蒙难脱险后送给她的,怀表外壳上刻着孙中山的英文缩写。
自得赠那日起,陈粹芬将它珍藏到了生命尽头。
1962年秋天,陈粹芬病逝于香港,享年88岁。
离世之后,陈粹芬终于得到了一件迟来的礼物,以孙中山妾室的身份被写入了孙家族谱。
三十年后,在孙中山侄孙的多方协调下,陈粹芬的坟墓被迁移到了翠亨村孙家祖坟地。
这样的安排,也算是对陈粹芬的慰藉。
毫无疑问,陈粹芬对孙中山是有爱的。
这种爱的载体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家国大义。
于孙中山而言,陈粹芬亦妻亦友,可以适时挺身而出,也适时默默归隐,将体贴和贤德刻在骨子里。
如此伟大之女性,她的名字不该为历史的尘烟所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