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科学》杂志颁发了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中国本土博士万蕊雪当选为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类别的胜出者,这也是我国本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首获该奖。

要知道此时的她年仅28岁,作为一名90后清华学霸,她的获奖顿时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只是,你知道吗?万蕊雪之所以能够攻克世界难题,靠的不仅仅是天赋异禀,还有那坚持到底的精神,在任务最繁重的时候,她甚至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而且一连坚持了4个月……



当代版的毛遂自荐

万蕊雪研究的课题是生命大分子剪接体结构,这是结构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大难题,很少有科学家能够取得实质性突破。

那年仅28岁的万蕊雪又是如何能接触到这一领域并且还能够取得成功呢?

这一切还要从她小时候的经历说起。

原来,万蕊雪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一直跟在姥姥身边生活,对姥姥有着很深的感情。


可就在一天下午,万蕊雪正在家里玩耍,发现姥姥突然倒在了地上,她吓了嚎啕大哭,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她才知道原来姥姥一直饱受糖尿病的困扰。

万蕊雪觉得一定要治好姥姥,看着姥姥难受的样子,她心里也不好受,就这样,学医的种子就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为了实现理想,万蕊雪一直拼命地学习,加上天赋异禀,2009年,19岁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在这里万蕊雪第一次了解到了系统的生物科学知识。

大学期间,万蕊雪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埋头钻研,对最前沿的疾病都有着较为清晰地认知,渐渐地到了快要大学毕业的时候,万蕊雪也有些苦恼起来。


原来,此时的她将目光放在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学院上面,她想到那里继续深造,好取得更扎实的研究突破,而彼时学院院长就是著名的生物学教授施一公。

为了过去,万蕊雪一度做好了考研的打算,只是她又担心这样做会再读好多年的书,她害怕子欲养而亲不待,她也不知道姥姥的病情能否坚持到那个时候。

转眼间来到了2013年春天,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提上了日程,万蕊雪来不及思考,整日忙碌着选题和调研。

只是,她发现学校的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完成毕业论文的要求,而她本人又不想敷衍了事,该怎么办呢?


万蕊雪突然想到施一公教授的实验室正好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于是,她不再犹豫,果断地给施一公发了邮件,希望能到清华去做研究。

时间一眨眼过去了一个星期,万蕊雪迟迟没有等来回复,她知道自己虽然在本学校专业科成绩第一,但放到整个清华来说可能还是相去甚远,她觉得这件事多半是没有了下文。

不过,性格要强的万蕊雪没有轻易放弃,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再次给施一公发了邮件,表达了自己渴望参加生物学研究的心情。

让万蕊雪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施一公竟亲自给她回了电话,在电话中笑着说道:“我看到你的邮件了,欢迎你到我的实验室来。”


万蕊雪格外兴奋,简单收拾了一下,她就前往了北京,并且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她也以专业课成绩第一的优异表现顺利从中山大学毕业。

此时的她经过在清华的几个月学习,深刻意识到了生物学的庞大和重要性,她决定继续研究下去,做出一点成绩,好为国争光,为人民服务。

按照万蕊雪的想法,自己应该先准备考研,可让她更加意想不到的是,施一公竟然直接保送她当了博士,并且就收在自己的门下。


千里马得遇伯乐

古往今来,人们常常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于施一公教授的提携,万蕊雪铭记于心,她觉得必须尽最大努力做出成绩,不辜负恩师的厚望。


只是,刚到清华读博士的时候,万蕊雪还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段时间,她甚至觉得自己“有些笨”。

原来,施一公实验室在学术界十分有名,向来以高效率、高标准、高难度著称,凡是来这里做研究的学生无一不天赋异禀并且百倍努力。

万蕊雪由于没有读过研究生,一开始还是欠缺不少的知识储备和方法论,做起实验来也比学长学姐们慢上不少,不仅如此,很多课题她也研究不明白。

一个普通的蛋白提纯实验,学姐只需要用7个小时就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万蕊雪则需要一整天,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这让万蕊雪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要知道在中山大学的时候,她可是众多学生心中的偶像,从鹤立鸡群一下子成了“凤尾”,万蕊雪还有些不适应。

但,聪明人往往能够及时做出自我调整。

万蕊雪很快就从自我怀疑中走了出来,因为她清楚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要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就必须有足够的态度。

有些项目既然自己一个小时完不成,那就用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直到完成为止,熟能生巧,万蕊雪相信时间长了总会适应,总会找到提高效率的办法。

而在这个过程中,学姐周丽君也一直在努力帮她,手把手地教她做实验,还耐心地给她答疑解惑。


不仅如此,老师施一公也经常在开会时鼓励低年级的学生勇敢地参与进来,发表意见,一起讨论。

如此温馨的氛围给了万蕊雪很大的安慰,她开始静下心来,一门心思地扑到了学术研究上面。

而就在博士二年级的时候,施一公再次找到了她。

“希望你能和我们一起研究生命大分子剪接体结构。”

听到老师的邀请,万蕊雪也有些震惊,因为她觉得比她经验丰富、比她优秀的学长学姐还有很多,老师怎么会把如此重任交到自己的手上呢?


不过,万蕊雪没有推辞,因为她觉得既然老师信任自己,那就勇敢去做,对此,施一公也很是欣慰。

实际上,施一公平时也在留意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他自然看出了万蕊雪的天分和努力,他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他愿意相信她能够不负所望。

就这样,万蕊雪和另外几名学长学姐一起朝着这一世界难题发起了挑战。

在冲往顶峰的路上,失败往往是常态,对此,万蕊雪也心知肚明,所以,即使在研究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少的挫折,她还是满怀信心,遇到一个难题就解决一个问题,研究就像西游,坚持下去才能渡过九九八十一难。


最忙的时候,万蕊雪每天甚至工作1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而且一干就是四个多月,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她无怨无悔。

每次累到快要喘不过来气的时候,万蕊雪都会在心中暗示,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就会成功。

“我是一个不怕输的人,遇到瓶颈不会轻言放弃,而且那种每解决一个问题所获得的满足感,会促进我继续去解决下一个问题。”

凭着这份毅力,万蕊雪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而努力就会有收获。


盛名之下,不忘初心

2015年8月21日,施一公研究组在《科学》杂志在线同时发表了两篇论文——《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构》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剪接体的高分辨率结构。


而攻克这一世界难题的就是包括万蕊雪在内的三人研究小组,她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还不到25周岁。

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作为导师的施一公自然给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对他们的研究数据进行了仔细地分析。

可以说,没有老师的辅导,万蕊雪三人很难做出成绩,但就在论文发表的时候,施一公还是把三个学生的名字放在了第一作者上面,面对外界的采访,他总是笑着说:“都是他们(学生)年轻人的功劳。”

对于这一重大突破,曾荣获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的美国教授杰克·肖思德克同样十分兴奋,他激动地说:“剪接体是细胞内最后一个被等待解析结构的超大复合体,而这一等待实在已经太久了。”


随后,万蕊雪又乘胜追击,继续对新的难题发起了挑战,丝毫没有懈怠片刻。

2016年的春节,已经忙碌了一年多的万蕊雪还整日出入实验室,她没有回家,而是和两名同学一起研究着一个科研项目。

三人分成三班,每人坚守八个小时,不停地记录着采集到的每一个实验数据,万蕊雪自告奋勇地选择在了夜班,因为她清楚任何一个数据都不能出现错误,否则将前功尽弃。

“师弟师妹没有经验,晚上独自收数据一旦出问题又不会处理,后果太严重;而师姐身体不好,不能熬夜,所以就我来吧。”

万蕊雪一向是这么自信并且善解人意,要知道这8个小时可没有掺杂任何水分,她每隔三小时才有短短5分钟的休息时间。


就这样,万蕊雪又坚持了一个寒假,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曾有记者采访她时问道:“为什么国际上那么多顶级实验室都钻研不出来,只有你们能做到?”

万蕊雪总是云淡风轻地回答说:“可能没有我们拼吧!”没有哪项成功可以一蹴而就,她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截止目前,万蕊雪已经在《科学》、《细胞》等国际权威杂志上以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了10余篇论文,而她本人更是相继荣获了青年科学家奖、青年科技奖等诸多荣誉。


完全本土培养出来的万蕊雪正在朝着一流科学家的方向迈进,她坚定不移地表示,自己会坚持为国科研,为人民科研,未来的她将会做出更多耀眼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的万蕊雪同样有着一股坚持到底的干劲,她本人是一个美食爱好者,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因为在实验室缺乏锻炼,有一段时间,她在短短三个月之内就胖了20斤。

万蕊雪明白这样吃很不健康,为了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精力用在科研上,她直接开始了减肥,少食多餐、增加运动,又用了三个月就把自己的体重减了下来,朋友们都很佩服她的毅力。

2020年4月,万蕊雪加入了西湖大学,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始了独立的科研生涯,她一直坚信科学研究才是治疗疾病的根本途径,虽然很多科研成果在短期内还无法临床应用,但万蕊雪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更多的造福人类。


“每个人做一点,可能就慢慢地把这个事儿给做成了。”万蕊雪笑着说道,也期待她未来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举报/反馈

曲奇冰饼

1万获赞 740粉丝
请大家多多支持一下我们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