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6年4月8日,被蒋介石软禁多年的叶挺将军,乘坐飞机从重庆飞往延安。然而,飞机起飞不久却得到叶挺将军遇难的消息。

得知此消息后举国震惊,不仅是对叶挺将军的逝世感到悲痛,同时也是我党一次重大损失。此次失事飞机上,不光是叶挺将军夫妇,还有三位我党高层人员。

这三人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飞机上?这一切还要从叶挺将军说起。

叶挺

▶少年将军叶挺

1955年,新中国授衔仪式上,毛主席亲手给十位在战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指战员颁发元帅衔,其中陈毅元帅曾感慨到:要是叶挺还在,这个元帅的位置一定是他的

叶挺出生在广东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在当时还是不太贫苦,到了读书的年龄,叶挺便缠着家人让其前去读书。

也正是有了读书得经历,让小小得叶挺有了开放的思想,彼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战乱时期,看着那些因战乱被迫流离失所的人们。

图片来自网络

叶挺决定投笔从戎,决心改变当时战乱不堪的局面,因此决定报考保定军校,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录取。

在这里他接受了十分专业的军事教育,并且顺利的毕业,也就在这时叶挺接触到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

图片来自网络

叶挺被孙中山所提出的思想所吸引并加入了当时的国民党,就此开始追随孙中山,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叶挺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巨大的发挥。

叶挺本人是一个十分直爽的性格,他会因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先进思想而加入国民党,也在后来的国共合作期间因结识周总理,对我党的理念有所认同。

这期间,蒋介石已经成为了国民党的领导人,上台后做了一件让叶挺十分气愤的事情,完全违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大肆抓捕杀害共产党员。

蒋介石

叶挺对蒋介石的这种做法感到无比的愤慨,因此对蒋介石提出了十分严厉的批判,但蒋介石并有任何的收敛。

也就是在这时,叶挺对国民党失去了信心,加上之前对我党已经有所了解与认同,叶挺在离开国民党后便加入了共产党。

更是在此后,领导并组织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之后不久再次组织领导‘广州起义’,同时叶挺还担任了红军的总司令,可以说叶挺是我军的创始人之一。

毛主席为此还专门称叶挺是‘我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军史要从你写起。’

图片来自网络

▶遭遇空难,意外逝世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大名鼎鼎的抗日队伍——新四军,这支队伍的第一任军长就是叶挺。在叶挺的指挥领导下,给日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随着战事的发展,抗战已经进入到收尾阶段。这时国民党蒋介石悍然撕毁之前签署的国共合作协议,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叶挺也在这次事变中不幸被捕,蒋介石十分欣赏叶挺的军事能力,于是便对叶挺威逼利诱,以高官厚禄为诱饵让其脱离我党。

叶挺

叶挺面对这些诱惑却不为所动,更是宣称不会退出,之后叶挺被蒋介石秘密关押起来,在关押期间叶挺更是写下《囚歌》,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叶挺被捕之后,我党开始全力营救,但蒋介石也知道叶挺对我党的重要性,所以就关押的地方一直在不停的改变。

1946年,经过我党多次与国民党谈判,国民党方面终于答应释放叶挺,为了防止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我党决定派出三位同志陪同叶挺以及家人乘飞机一同回到延安,这三位陪同人员不仅仅是在党内职务上要比叶挺高出许多,同时还是我党重要高层人员。

这三位同志分别是博古、王若飞以及邓发。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从重庆起飞搭载叶挺以及我党三位高层的飞机,会在起飞后不久坠毁于山里。

对于此次飞机的坠毁,叶挺以及这三位同志的牺牲,给我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么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三位同志对我党都有那些杰出的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的博古

博古原名秦邦宪,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者之一。曾在苏联留过学,对革命也是十分的认同。

1929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召开的会议上,对某件事提出了举手表决。参与会议人员中,有28人投出了赞成票,1人在举棋不定。

虽说,最后还是通过了此次的表决,之后会议上的这29人就被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博古

要说博古的能力,绝对没有任何问题,要知道当时前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那可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对想来这里上学的学生录取条件十分的苛刻,能来这里上学基本上都是国内保送过去的,而且名额还十分的稀少。

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博古能在这里上学,足以看出他的优秀。但是,优秀的能力不代表就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大学毕业后,年仅24岁的博古成为了我党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但是,这个时候党内的一切决策跟博古一点关系都没有,实际都是王明在发号施令。

博古(左一)

但博古对王明的决策执行的十分彻底,甚至在一些问题上博古还会参杂着个人主观意见,所以在党的早期博古犯了不少指挥错误。

归根结底还是博古的领导能力不足,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位置上,虽说自身的学识十分的渊博也是对事业充满着抱负。领导才能跟决断能力上就略显不足,这也导致早期党内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损失。

好在通过遵义会议,清算了博古等人之前所犯的错误,同时还把他党内的一切职务都给撤销,博古对此没有任何的怨言。

博古

这里可以看出博古对党和人民还是十分的忠诚,虽说失去了党内的领导权力,但博古并没有因此颓废下来,而是迅速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先后担任政治局常委以及组织部长等职。1941年,博古在延安创办了《解放日报》,为我党的新闻媒体事业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1946年,博古前往重庆参加谈判,之后根据上级决定其陪同叶挺将军一行人一起飞回延安,却因飞机事故而牺牲,年仅39岁。

博古(左一)

▶革命元勋王若飞

王若飞原名王运升,少年时期一次读到《木兰辞》中的一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后,便更名为王若飞。

适逢民国初期,社会动荡不安。此时的王若飞立志要成为一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于是在这种思想下,王若飞毅然决然的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19年,王若飞前往法国留学,在此期间跟周总理等人一起加入了共产党,之后回到国内的王若飞积极参与到我党的发展中去。

王若飞

之后,王若飞准备在西北地区建立党组织时,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关押期间,敌人为能从王若飞口中掏出我党的情报。

便用荣华富贵来让王若飞就范,但王若飞对此却是不屑一顾,无计可施的敌人只好把王若飞给移送至太原监狱继续关押。

直到国共第二次合作,我党通过积极跟阎锡山接触,最终让王若飞重获自由。出狱后担任中央秘书长和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主要负责宣传工作,任职期间撰写了大量的鼓舞抗战的文章。

王若飞

然而,眼看抗战就要结束,国共之间出现了崩溃的迹象,中央决定派遣王若飞代表我党同国民党谈判。

谈判期间,王若飞为了维护我党的利益,与对手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面对国民党在谈判中设置的陷阱,都被王若飞一一化解。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无法改变国民党要打内战的想法。1964年,在重庆谈判结束的王若飞陪同叶挺一起回延安,没成想遇到了空难。

王若飞与周总理

▶工人运动的领导者——邓发

邓发在年轻的时就是一位有着先进思想的热血青年。从学校辍学后,在社会上做过许多工作,干过杂工,在码头搬过货物,也在船上干过船工。

正是这些工作的经历,使得邓发对当时的政府十分不满,并在1925年积极参与到港省大罢工的浪潮中。

之后,邓发便积极的参与到工会的各种活动中,并且还多次领导工人兄弟举行爱国游行,在接触共产党之后,十分认可我党的思想,于是在别人的介绍下加入了我党。

邓发

此后,邓发便前往广州,此时的广州正处在一个民主活动的热烈阶段。邓发在这里发挥出了他出众的群众组织能力。

使得广州的民主活动更加的热烈,因此邓发也在这些进步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声望,这也为之后发起的广州起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广州起义后,邓发为了响应革命事业,亲自参与领导了广州工人的罢工游行,以此来反对当时国民党背叛革命的行为。

图片来自网络

就在国民党准备出兵武装镇压工人的游行时,又是邓发亲自指挥工人们有效快速的撤离,任谁都不会想到,能够如此冷静应对事情的会是个年仅21岁的年轻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的邓发接到了一个绝密的任务,让其秘密前往新疆地区,在这里打开一条与苏联的隐秘通道。

要知道这时的新疆地区被国民党把控着,加上蒋介石对消灭我党之心不死,所以要想在这里开辟隐秘通道十分困难。

邓发

不仅要跟苏联方面打交道,同时还要跟国民党周旋,邓发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十分出色的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在抗战时期,使我党能够获得从苏联方面援助的武器装备,使我军的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1945年,世界工人联合会在巴黎正式成立,中央派邓发前去参加此次成立大会,与会期间邓发给各国的运动领导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1946年,邓发回到国内暂留在重庆,中央得知后便让其跟在重庆的博古、叶挺等人一起回延安,没想到会发现意外,年仅40岁。

邓发

▶‘四八’空难,是意外还是阴谋

叶挺将军跟我党三位高层同志的牺牲,可以说对我党造成了十分巨大的损失,就在我党为此次空难牺牲的人员感到悲痛之际。

也有不少人对这次空难的发生有所怀疑,因为当时这架飞机是美国的C-57军用运输机,驾驶员更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王牌飞行员。

当天的天气也适合飞机飞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飞机在起飞后还是在黑茶山附近坠毁。

图片来自网络

远在延安的周总理得知消息后也觉得此事绝不简单,就周总理对蒋介石的了解,叶挺将军在被关押的几年间一直对蒋介石有偏见。

期间蒋介石虽然一直对叶挺将军进行游说,让其放弃共产党的身份,但叶挺将军在出狱后的第一时间还是准备前往延安。

蒋介石对此一定是怀恨在心,势必想法设法除掉叶挺,加之飞机上还有我党不少的高层人员,所以说蒋介石有充足的理由制造此次空难。

蒋介石

但是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调查工作进行到一半,就被迫停止了。

2006年,纪念黑茶山空难六十周年的时候,有媒体揭露了这起空难的真相,当年正是蒋介石指使军统特务杜吉堂在飞机上做的手脚,才导致这件满载我党高层的飞机遭遇空难。

图片来自网络

<结语>

虽说事隔六十年,这起空难的真相才被揭露,但也算是对当时遇难的同志们有个交代。如果他们能看到如今中国的发展,也应该感到欣慰了。

举报/反馈

匹夫奇闻

5.7万获赞 5006粉丝
燎原用真情实感与你杂谈人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